红莲湖畔暖风劲——庙岭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探微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11-01 语音:播放

  编者按: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引入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配合征地拆迁,促进项目落地,留住乡愁记忆……作为鄂州与武汉对接的“桥头堡”,庙岭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伴随一条条宽敞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重点项目日新月异、发展蓝图变成实景的背后,是能打硬仗、能吃大苦的党员队伍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是勤劳坚强、乐观向上的广大群众一往无前的奉献和奋斗。

  “绿叶红心”共同缔造幸福村湾

  “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一个月将近3000元工资,还有什么值得愁的。”10月26日,庙岭镇大叶村林朗菌业专业合作社香菇大棚里,59岁的黄琴林和几位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香菇。从昔日贫困户,到如今靠双手挣钱养家,谈起近两年的生活,她乐得合不拢嘴。

  “平均每天可以摘2000斤左右,最高峰可以摘到6000斤,在这里工作的都是附近村民,其中有8位脱贫户。”林朗菌业专业合作社现场管理员李加华介绍,基地大棚遮阳网及塑料膜均安装电动拉幕系统,有效解决了通风、采光和保温问题,能提高香菇产量和质量。

村民在大叶村林朗菌业专业合作社香菇大棚里采摘香菇。

  “村里投资100万元,修建了这个4200平方米的智能大棚,租给专业合作社种植香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大叶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兵介绍,在乡村振兴政策吸引下,退役军人李朗与合伙人李宝林一同返乡创业,瞄准当地交通、市场优势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2021年2月创立了以香菇种植为特色的林朗菌业专业合作社。李朗本人被村“两委”和党员群众推选为村级后备干部。

  “合作社先后投资350万元,建冻库、买烘干机和菌棒。”李加华介绍,合作社现有菌棒10万余袋,可年产香菇30万斤,产值可达100余万元。

  近年来,大叶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引导党员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与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擦亮“绿叶红心”党建品牌,形成“强基、共富、优治”的农村治理新格局。

  为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7月,大叶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党群合力”等举措,狠抓撂荒地整治,半个月内将村里荒废了多年的110亩撂荒地全部流转整治完成,开挖水渠200多米,修好泵站,种上了有机水稻。农户手里有了流转补偿费用,村集体有了保底收入,曾经闲置的土地资源如今成了丰收在望的有机稻田。

  “‘绿叶红心’寓意大叶村与党组织之间如同绿叶与红花般共生共存的紧密关系,党组织充分发挥‘红色’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大叶村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吴国兵说,下一步,大叶村将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等目标,依托“绿叶红心”党建品牌资源,聚力基层党建推动特色产业,以“党建红”带领“产业绿”,真正实现从“致富叶”到“共富叶”。

  “征”得民心让发展之路更畅通

  10月26日,庙岭镇中份村高新六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路基收尾工作。虽没有正式通车,但仍不时有小轿车从这里驶过,抄近路从庙岭到豹澥。

  以前,这里是武汉、鄂州两地之间的“断头路”——凡寺路。今年4月18日,该路段正式启动高标准施工建设,华丽转身为“高新六路”。

  高新六路是武汉东湖科学城核心区主干道之一,西接江夏豹 澥,东连华容红莲湖,是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与东湖科学城相连的“主动脉”,也是鄂州与武汉相连的又一条城市主干道。

  “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征迁安置,让村民离开世代为生的土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中份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和波介绍,包括高新六路在内的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南区征地拆迁,交给中份村的,不仅有村民的房屋征迁,更有大量村民的祖坟征迁重任。

  俗话说,征地搬迁是“天下第一难事”,迁坟更是难上加难。迁坟的消息刚传出,就有村民找到村干部理论,直言“我们不赚卖祖宗的钱”,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把迁坟工作做通、做透,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中份村党支部融合党意民心,找准与群众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依照当地民情,把迁坟压力分散到每一房,坚持用心沟通,用感情说话,不以市场化的方式做伤害村民感情的事。

  “我家是村里的大房,有兄弟6个,下面大大小小几十人,我不带头谁带头。”村民潘四清第一个签了字,并跟族人和村民宣传征迁政策及当地的发展规划。在他看来,为发展让路,才能让子孙后代受益。他的家族在村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百姓见潘家签字同意,对征迁的抵触心理也消除了大半。

  从“不能谈”到“可以谈”,再到“谈得拢”,两个月不到,中份村征迁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加速度”完成了祖坟山的迁址工作,如今,高新六路实现“硬联通”,高新七路如期开工。

  “目前高新六路主路基基本完成了,马上准备综合管线施工,涉及电力、电信、自来水管网等,完成之后就开始摊铺水稳层,争取今年年底机动车道能通车。”湖北路桥红莲湖EPC总承包项目生产经理肖庆说,施工过程中涉及村民的青苗补偿、土地赔付征用等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村里马上就过来帮助协调解决,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留住“根脉”齐心打造“精神家园”

  红砖、飞檐、立柱……坐落在村居旁,掩映于大树下,从馆外望去,庙岭镇大叶村村史馆古朴又庄重。走进馆内,宽阔的展厅里,“印象”“风物”“故园”“筑梦”四个篇章的布展主线,对大叶村的老故事、老历史进行全面展示。从木船、鱼篓、脱粒机等农用工具,到蓑衣、簸箕等生活用品,整齐地陈列于馆内。

  “这个房子是我们村一位乡贤捐出来的,里面的木耖、木犁等一些如今少见的农耕用具也是村民们捐的,特别有历史感。”乡愁是魂,故土是根,大叶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兵介绍,为了留住传统,让后人有根可寻,该村鼓励村民们拿出老旧物件,建起记录村庄变迁历史的村史馆,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份村,乡村振兴主题馆内的一个个篇章、一幅幅展板就像是一部时光机,将中份村的历史与变化生动呈现。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悠悠岁月,勾起浓浓的乡土情怀。

  “这里是乡村振兴的展示窗口,希望村民尤其是年轻人,能从中了解到乡村振兴的历程,看到我们中份村的发展路和致富经。”中份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和波说,这是一座集村史馆、规划馆、党建馆、乡村振兴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形成了一个囊括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乡村振兴教育、文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基地,“目前农产品还未正式进馆,以后我们将积极探索‘农业+展馆’模式,搭建助农兴农平台,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

  近年来,随着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华中数控、新桥光电、爱邦高能、辉煌大道、未来三路、红莲湖互通连接线以及龙湖昱光之城、恒大繁花锦里、红莲半岛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开工,庙岭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给发展让路,人们搬家腾地,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

  为了留住乡愁乡情,打造“精神家园”,这些村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村史馆、乡村振兴主题馆,根据权威村史资料及当地村民回忆,制作了村史板块以及农特产品板块,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庙岭镇每个村都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在不断挖掘历史的过程中,提炼出村湾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多种多样不同的乡村展馆。同时以文化赋能的方式,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庙岭镇宣传委员刘璐说。

  全媒体记者李文晋 特约记者潘协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