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村:春日正好,只为“花”忙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3-03 语音:播放

  开栏语:

  最美风光在田野。今日起,本报开设“鄂州大美乡村探寻”专栏,组织记者走进广袤乡村,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带领读者一起去发现乡村之美、感悟乡村之变,生动展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记录鄂州大地新风貌新气象。

2月28日,大桥村梅花坞里梅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吸引众多游人前往打卡。 全媒体记者 胡战军 摄

  百花齐放的三月,东沟镇大桥村湖畔,水碧花红,一树树花下,络绎不绝的游人只为花忙。

  大桥村旧称小赛咀,位于小赛海湖畔西侧,临湖环港,是个世外小桃源。2021年春,一组大桥梅花坞的美照刷屏,引来数十万游客争相“打卡”。“大观园中有小游园,四季有花可赏”,入选“湖北十大赏花线路”,这处养在深闺的风光开启“花海经济”振兴之路。

  蓄力十载,“颜值”变“产值”

  冻蕊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客如织。三面环湖的网红梅花坞的爆红并非偶然,其实历经了十余载打造。

  网红花海的前身,曾是一片废弃的采矿区。

  20世纪80年代,大桥村一带探明有煤矿资源,高峰时建有三个煤矿。不到几年时间,矿挖完了,土里种不出庄稼。

  随后,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出外打工,从挖矿转向挖桩,在建筑桩基行业闯出一片天。在村内能人带动下,大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桩基之乡”。

  “大片的土地撂荒,看着着实心痛。”大桥村蓝海生态园18个园区的投资人舒捷便是一名桩基老板。2012年,他回乡投资9000多万元,流转3200余亩土地,打造蓝海生态园。

  十年树木。经数年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栽树复绿,2021年春,蓝海生态园的梅花坞在摄影师们的镜头下爆火。

  村民“借”花生财,做农家菜、卖水、卖土特产。

  村委为“花”忙碌,修路、修厕、做停车场。

  “这两三年的春节,村委会工作人员都没休息。”大桥村党支部副书记舒成介绍,为了给赏花的游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近年村内配套设施一直在埋头跟进,“新开了3家农家乐、2家民宿,新建了3个旅游公厕,游客接待能力一直在提升!”

  鄂咸高速、316国道穿村而过,3公里入村公路拉直,新修村组循环路8.3公里,拓宽进村公路7.1公里,道路两侧种植五色鲜花6000余株。

  提档升级后的大桥村民宿、农家乐,成为观景、体验、餐饮、住宿、农产品展销等多种业态共生的休闲度假村。并在农家乐设置农产品专柜,直销村内瓜果蔬菜、大米、菜籽油等农副产品。

  春有樱,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一年四季有花可赏的大桥村,已累计接待20万余游客,带动群众商户增收30万元,吸收20多位能人回乡,产业基地已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握指成拳,“党建+乡贤”聚合力

  80后村党支部书记何欢乐在返乡之前,也一直在外忙桩基工程。

  “大桥村本来风景秀丽,看到因脏乱的环境纷纷背井离乡的年轻人,我心里就五味杂陈。”2018年换届前期,何欢乐了解到镇党委在大桥村党支部党员中摸排新一届“两委”班子人选,他主动找到东沟镇党委,表明自己愿意回乡创业,带领大桥村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

  上任三个月,何欢乐就入户走访了全村936户村民,与91名党员交心谈心,迅速掌握村内情况。

  “白天跑部门争取资金,晚上召集村‘两委’共同研究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在掌握了大桥村的短板弱项后,村委会提出“三改三化”总体规划,带领党员群众改水、改电、改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硬化、亮化、美化,全面提升村容村貌。4年间,修建公厕32所,改造户厕300多户,先后打造出王国佐湾、何家湾、孙家咀湾等多个美丽示范湾,在梁子湖区的乡村振兴拉练中名列前茅。

  年逾古稀的肖绪胜是大桥村“桩基之乡”的领路人,2021年,在肖绪胜等“桩基先行者”带动下,胡农生、舒绪海等一批从事桩基行业的企业家乡贤回乡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形成了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人才回乡的喜人局面。

  “龙家湾长期在外打拼的两位乡贤,主动捐款100余万元作为家乡建设经费。”何欢乐介绍,得知龙家塆成为市级“共同缔造”试点后,湾内乡贤特别高兴,认真了解“共同缔造”试点湾的建设规划,并出智出力。

  为积极探索“党建+乡贤”治理模式,大桥村成立村级乡贤理事会和村级乡贤联谊会,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通过定期召开乡贤座谈会,在各项工作中广泛征求乡贤理事会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引导乡贤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大桥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提供源源动力。

  积沙成塔,“共同缔造”见长效

  “经过几年努力,‘两委’班子有经验有活力、红色阵地有基础有条件,如何将基层党建成效落脚到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共同缔造’为我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浪说,继“乡贤理事会”“巧巧工作室”之后,一部分人领着村民干的局面,变成了村民自己要干。

  龙家湾成为大桥村“共同缔造”试点湾之后,群众参与谋定“修改一条路、改造一口塘、新建一处广场”的“三个一”总目标,长期在家的35名农户积极主动投身建设,自己动手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群众村前湾后的实事小事抓起,在环境整治拆除乱搭乱建过程中,党员带头启动“第一拆”,快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龙家湾试点建设期间,设立一块项目公示牌、一幅工程进度图、一个居民意见箱,保障居民知情权。充分发挥村级理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效能,对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在村委会公示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

  “改造完工后,我们邀请5名以上责任心强的居民代表作为群众监督员,对改造进度、质量、安全进行‘监考’,实现居民参与‘共同缔造’全过程。”长期驻村参与建设的舒成介绍,为了达成长效管护,村民建议将“门前四包”写进村规民约,村民主动认领村内景区管护任务,并相互监督,从源头上管住农村垃圾乱堆乱放,探索实行理事会牵头,划片设置公共区域设施管护责任岗,实现美好环境长效共管。

  “村委会现在能腾出手去做招商引资的工作了。”何欢乐高兴地说道,如今的大桥村,卫生有人扫、设施有人修、厕所有人清、绿化有人护、纠纷有人调、治安有人巡。临水靠山,环境持续向好,大桥村不光有花,已是一片投资热土。

  全媒体记者 曹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