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才聚乡村”有“底气”——东沟镇乡村振兴一线见闻②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4-28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胡倩 黄朝晖 通讯员 秦俊

  “点花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力度,对,就是这样……”近日,在东沟镇大桥村樱桃种植园里,根生农业负责人刘更生手把手传授樱桃树点花的要领和技巧。

  作为梁子湖区生态农业协会的会长,刘更生研究水果种植二十余年,为梁子湖区数十家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带动更多种植户走上共富之路。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支撑。近年来,各类人才投身东沟镇乡村振兴主战场,带动形成农村创业创新热潮,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了“底气”。

  “头雁”引领“雁阵”齐发力

  走进东沟镇龙塘村裕钊种养殖基地,花生、油菜等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多亏了文志书记,自从他回来,大家的荷包也鼓起来了,我在家门口干一年可以拿3万多哩。”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刘星明说。

  刘星明口里的“文志书记”是龙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志。2018年他当选时,龙塘村是个典型的“软弱涣散村”,村集体经济为零,欠债20多万元。

  “村里没有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当选后,张文志很快摸清受穷的根源——没有支柱产业。2018年,他引进市场主体裕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由后者流转38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

  2019年,依靠药材基地,龙塘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同年,村集体又成立裕钊合作社,流转200亩土地,种植花生、红薯、油菜、小麦等。几年来,龙塘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一大步,去年达到20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8年,经党员群众推举并获组织同意,在外开桩基公司的何欢乐回到家乡大桥村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大桥村用3年时间从全镇“老末村”变成“红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6万元增至15万元。眼下,大桥村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劲,何欢乐也成为村民眼中的“网红书记”。

  近年,东沟镇培养选拔出一批像张文志、何欢乐这样的“头雁”,凝聚起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富的强大力量。

  “新农人”化身“兴农人”添动能

  今年,刘更生在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试种了一亩地的新品种,预计亩产值可达20万元。

  刘更生自诩农民,但与普通农民相比,他懂市场、有技术、善管理。位于刘河村的根生葡萄种植基地只有30亩,但亩均收入超过5万元。这里的高品质葡萄从不愁销路,每年销量2.5万公斤,利润达50余万元。

  在根生葡萄种植基地办公区,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东沟镇)的牌子已经高高挂起。该站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聚集10位农业专家和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我们,将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开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刘更生身兼多职,既是站长,也是技术专家。

  大桥村杨梅溯源基地距刘河村不远,是刘更生经常去的地方。几年来,刘更生多次上门传经送宝,该基地不挂果的200多棵杨梅树去年结出了1500多公斤杨梅。

  “去年一斤卖30元供不应求,今年80元还不一定买得到。”因为技术有保障,杨梅溯源基地负责人黄安桥对自己的杨梅很有信心。

  经过多年的你来我往,黄安桥的种植技术日臻完善,他也被列为市级科技特派员进入工作站,从“学技术”的徒弟变成“教技术”的师傅。

  “新农人”化身“兴农人”。眼下,工作站已与东沟镇各村合作共建精品农业基地,并签订技术扩散协议,提供技术支持。

  乡贤“衔泥归巢”注活力

  “以前房前屋后脏乱,垃圾随处可见,现在村口是广场,门前有花园,大变样啦!”谈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桥村村民个个对乡贤竖起大拇指。

  在大桥村新乡贤议事办公室的墙上,陈列着26位建筑桩基领域的乡贤照片。建筑桩基业是大桥村土生土长的产业,涌现出大小老板数十名。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他们不忘乡邻,反哺家乡。

  从村容村貌的改善,到文明乡风的孕育,再到乡村产业的重构,大桥村的变化凝聚着乡贤的汗水与力量。

  桩基业老板舒捷回乡投资打造蓝海生态园,带活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大桥村修建门楼,向乡贤发出倡议后,7天便募集到所需资金,解了燃眉之急;龙家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龙胜、龙克锐等乡贤积极响应,捐资100万元,并带头号召村民共同参与村湾建设……

  多年来,在鄂东桩基、顺康基建、宏信基础、华峰基础四大桩基公司的带动下,胡农生、舒绪海等一批从事桩基行业的企业家乡贤回乡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形成了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人才回乡的良好格局。

  “乡贤是参与乡建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在全镇开展‘乡贤回村促振兴’行动,为乡村振兴凝聚更多乡贤力量。”东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伟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