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振兴:“邻”聚力量 “巧”解千愁——东沟镇乡村振兴一线见闻④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5-08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胡倩 黄朝晖 通讯员 秦俊

  4月25日午后,东沟镇伯岩村党支部委员刘春节急匆匆赶往三房湾,协调土地流转。今年,三房湾将向珞格小镇项目流转土地约140亩。

  同一时间,距伯岩村不远的龙塘村裕景中药材基地,负责人金海兵正带着务工村民种植金丝皇菊、绞股蓝、白术等中药材幼苗。

  一个是基层党组织成员,一个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不约而同奔忙在乡村振兴一线。近年来,东沟镇抓实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各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

  “邻”聚力量

  “以前有事找村干部,现在有事找邻长。”余湾村村民口中的“邻长”叫宋从海,是该村的党员邻长之一。

  宋从海是一名老党员,平时乐于助人。去年盛夏,他结对包保的高龄老人徐祥枝中暑,他和村干部、网格员将老人送到梁子湖人民医院,全程为老人办理检查手续,垫付医药费,直到老人家属赶到才离开。

  在余湾村,像宋从海这样的党员邻长有25人。该村按照“就亲就便就近”原则,鼓励党员自愿担任邻长,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余佑发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带头让出自家半亩土地,用于建设村游客中心。党员余方州开办了一家劳务建筑公司,他主动吸纳脱贫户务工,提供岗位10余个。还有党员余启新,在村湾环境整治中,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体现在哪里?一支联系群众紧密、先锋作用明显、服务意识浓厚的党员队伍无疑是最有力的佐证。

  余湾村党支部书记余天栋介绍,“党员邻长制”实施以来,共搭建“党员+代表+群众”的小组议事班子13个,联系群众600余户,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明显提升。

  “联”出富足

  在村级组织体系中,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是重要纽带,可充分聚合人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链接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村强民富。

  2018年,金海兵在龙塘村流转土地380亩,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裕景中药材基地建设之初,即与龙塘村合作,成立梁子湖区裕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共富。

  “以合作社为纽带,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发展。”金海兵说,从筹建中药材基地到今天初成规模,这一方向从未改变过。

  土地流转方式上,村民可选择租金支付,也可选择带地入股。对于土地不在基地连片范围内的村民,还可以订单式种植的方式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由基地提供种苗、技术支撑,并负责收购。

  裕景中药材基地落户,给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龙塘村9组村民张绍胜和老伴都年过六旬,常年在该基地务工,二人年收入近4万元。目前,裕景中药材基地每年向务工村民支付工资超过50万元。

  龙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志介绍,目前该村有裕景中药材等7个规模化种植基地,每年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带来务工收入300万元,人均1.5万元。

  “巧”解千愁

  “工作室的服务以需定供,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想到什么……”日前,在大桥村巧巧社会治理工作室,余巧正在为新加入工作室的成员“传授”经验。

  “近段时间会轮流到每个村的工作室看一下,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以便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的作用。”余巧说。

  “巧巧社会治理工作室”品牌发端于“余巧工作室”。2019年,茅圻村干部余巧发起成立“余巧工作室”,为村民提供日常服务。数年时间,工作室汇聚了农村乡贤、维修行家、种养殖能手、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社会力量,形成代办、代修、调解、护理、宣传等多个小组。

  “经过4年多的探索,逐步形成群众点单、工作室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全链条基层服务模式。”余巧介绍,截至目前,工作室帮村民办理各类事务1000余件,解决留守儿童游戏消费纠纷3起,追回退款3000余元。

  以工作室为媒,聚合社会各界力量,“余巧工作室”已成为东沟镇基层社会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全镇活跃着200多名‘巧巧’,大家走村串户,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东沟镇党委书记刘志刚介绍,今年,“巧巧工作室”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其模式已在全市推广,正向全省推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