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东沟镇乡村振兴一线见闻⑤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5-11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胡倩 黄朝晖 通讯员高吉

  4月22日,东沟镇茅圻村张体楹联书屋,方形长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几名十来岁的娃娃正襟危坐,专心致志临摹毛笔字。

  “学习张体书法是村里的传统,上到白发老者,下至顽皮幼童,延续了好几代人。”钟之国今年70岁,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常年在书屋教授张体书法。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近年来,东沟镇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楹联闪烁文化之光

  茅圻村张家湾有处幽巷,名为张湾墨巷。巷口处,牌坊立柱上书有一副楹联:古宅伴梁湖青瓦飞檐扬古韵,荷塘溶月色清晨墨巷听书声。字体遒劲有力,气势非凡。

  楹联,在张家湾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地位。张家湾属敦义张氏后裔,已有700多年历史,涌现出200多位名人才俊。尤其是清代书法大师张裕钊,其独辟的张体书法对后世影响甚深。

  “楹联习俗在我们这里很盛行,每逢春节、红白喜事等,楹联是标配。”村党支部书记刘会康介绍,为传承和发扬楹联民俗文化,茅圻村将楹联与书法融合起来,在全村形成崇文向学的浓厚氛围。

  沿墨巷前行,两侧民宅均楹联高挂。“水秀山青开画境,花香鸟语蕴诗情”“仁义为怀耕善田,诗书济世振家风”“不作梁湖垂钓客,敢为商海弄潮人”,每一副楹联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刘会康说,每家每户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家特色的楹联内容,包括颂景、修身、持家、创业、报国等诸多方面。

  2021年,东沟镇获评“中国楹联文化镇”。目前,该镇已有茅圻、龙塘、大桥3个行政村获评“全国楹联文化示范村”。

  乡村祠堂变文化礼堂

  4月19日,在“全民读书日”到来前夕,龙塘村在文化礼堂举办全民阅读读书分享活动。活动现场,10余位村民踊跃发言,畅谈各自的读书故事。

  龙塘村文化礼堂原是乡村祠堂。几年前,梁子湖区整合村湾祠堂资源,引导推动乡村祠堂转化为党组织引领下的文化礼堂,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走进龙塘村文化礼堂,村史脉络,先辈修身、齐家、爱国的故事引人入胜,上墙的匾额、楹联透出浓浓的文化味。

  目前,东沟镇已有13个村级祠堂转变为文化礼堂。各礼堂常年向村民开放,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文化活动进礼堂,激活礼堂文化密码。

  如茅圻村采取“支部+传统文化”的形式,在文化礼堂开展讲家训、晒家风、树新风、“创十星”等活动,组织村民诵读家训佳句、讲述家风故事。

  “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承载乡村文化的阵地,使之成为不忘根本的敬祖堂、大政方针的宣讲堂、族规家训的传承堂、乡风文明的育德堂。”东沟镇党委书记刘志刚说。

  文化惠民好戏连台

  3月18日,东沟镇第二届梁湖花海文化旅游节拉开大幕。旅游节首日,一场盛大的文艺表演在余湾村百姓大舞台上演,吸引数百名本地村民、外来游客。

  百姓大舞台原是余湾村的老戏台,因久未使用,渐渐破败。去年,该村对老戏台进行修复升级,舞台、灯光等都提了一个档次。除了重大节假日,平时村里组织的文艺活动,也都在这里开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沟镇不断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农村文化环境持续向好。

  3月20日,徐山村组织开展“魅力女性 优秀巾帼”主题文艺展演活动,村民自发成立的广场舞队大放异彩。

  “我以前闲空的时候,除了看电视,就是找人打牌,视力都下降了。如今,可以经常参加跳舞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很热闹。”对于这样的文化活动,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

  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参与进来,把热情调动起来,慢慢培养爱好,就能使健康文化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刘志刚介绍,去年以来,东沟镇累计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文化进万家、“妙笔承书艺,翰墨传精神”书法展、送戏曲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活动110场,“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培育了乡村文明风尚,村民‘富口袋’的同时也‘富了脑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