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村:农旅融合开启美好生活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12-15 语音:播放

  茫茫的田野,一眼望不到尽头;高高低低的田埂,勾勒出乡村的轮廓;沿着平坦宽阔的通村公路,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段店镇武圣村,这个因为古时建有一座关帝庙而得名的村落,如今因为发动村民念好“农”字经,做足“旅”文章,推动实现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目标。

  “我自己湾里哪能不出把力”

  水面栈道曲折、波光粼粼,岸边树木成行、绿草如茵……赵红琴每天早上打开家门,一副“秀美村居图”就会“扑面而来”。而在3个月前,扑面而来的却是富营养化水质中特有的鱼腥臭气。

  由于水质污染,杂草丛生,武圣村陈独屋湾当家塘被村民和游客嫌弃了好一阵。8月22日,住在当家塘对面的赵红琴和几个村民一商量,决定彻底清理池塘。当他们到村里表达这一想法后,村干部表示支持。

  56岁的赵红琴把孙子托付给村民照看,第一个跳进齐胸深的水里。“很臭!但是人家不住在这里也来帮忙,我自己湾里哪能不出把力!”说起当天的情景,赵红琴觉得又好笑又自豪,“回去洗了四次澡还是臭。大家发现这样割效率不高,最后还是请来挖机帮忙。”

  “如何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家园,村民们最有发言权。”武圣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新民说,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才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武圣村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汲取群众的智慧,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痛点、难点等问题。针对村庄规划、项目申报、项目资金使用、建后管护等大事,武圣村都坚持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共同讨论,积极采纳干部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同时,该村推行民主议事制度,将村集体财务状况等进行公开,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知晓美丽乡村建设“为谁干、谁做主、干什么、怎么干”。

  “接下来,我们要着力打造陈方大小湾、陈独屋、朱黄湾、黄瓦屋五个小组,将陈竹林湾作为美丽乡村示范湾进行规划建设,计划两年内新建村级卫生室及便民超市、安装信息化电子平台,使村内信息透明化,一点就知。”武圣村党支部书记杨佑鹏说。

  “妇女也能撑起基层治理半边天”

  11月22日,陈彩玲例行体检后被主治医师告知恢复得很好。3年前身患重病后,这个在外打工一个顶俩的“铁娘子”不得不停止劳作,回家静养。

  “当时医生说居住环境对我身体恢复影响很大。村里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我出院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村里把屋外面的厨房、厕所、鸡舍全拆了。”不能继续外出打工的陈彩玲成了精准扶贫对象,一边在自家屋前栽花种树搞绿化,一边积极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又建设了家乡,又利于自己养生,一举多得。”

  干了半辈子的活儿,闲也闲不住。陈彩玲病情稳定后就加入村里的“阿嫂巡逻队”,跟其他“阿嫂”一起,义务参与村级群防群治工作,走村串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醒村民增强安全意识,热心帮助困难家庭,悉心维护公共卫生,“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满足于家长里短,妇女也能撑起基层治理半边天。”

  为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武圣,村里还设立了村综合治理工作站、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三个专项办公室,做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全村范围内安装监控探头数十个,主机显示屏2台,村内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村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十个人有九个说这个村好。”陈彩玲为自己能对村庄有所贡献而感到无比骄傲。

  如今,在武圣村,各家各户兴起了庭院建设,栽花种草蔚然成风。村里组建了乡风文明理事会,对红白事进行移风易俗文明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宣传栏、文化墙等随处可见。村民们成立了陈家方楚剧团和武圣舞蹈队,节假日全村齐上阵,舞龙灯、采莲船、唱楚剧、跳广场舞、办球赛,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抹牌赌博的少了,打架斗殴的少了,该村连续2年获评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我们也要回来建个盆景园”

  11月23日,寒风中夹着蒙蒙细雨,喻忠保在自家后院干得热火朝天。头一天,他到旁边的杏福农业生态园逛了逛,将自家竹林改造成盆景园的想法越发坚定。

  今年71岁的喻忠保原是黄石市一名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年轻时满世界飞,退休后想带着老伴儿回老家段店镇武圣村享享清福。

  “去年底回来,原本打算过完年就走,没想到住下后就不想走了。”疫情期间,喻忠保和老伴儿汤爱容住在村里,受到邻居们的关照,吃喝不愁;而住在黄石城区的亲人们,整天宅在楼房里,日常生活很不方便。“这里场地开阔,村民好、空气好、产业发展得好,我们也要回来建个盆景园,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武圣村地理位置优越,2013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引进7家苗圃花卉种植企业。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以适应市场为导向,采取建示范基地、树典型等举措,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这些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培训,实行产业帮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在改变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较大经济效益。“一天工钱90元,一年收入3万元,对这份工作我很满意。”60多岁的韩端阳在春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了6年多,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让她十分满足。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实现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和谐统一’‘综合运用法治、德治、自治三种手段’‘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区位条件,促进生态振兴’……武圣村是市委书记王立的联系点,他经常来村里指导我们怎么做。”该村党支部书记杨佑鹏说,下一步,将以人居环境百日整治为契机,清理房前屋后存量垃圾;计划投入50万元实施亮化工程,维修、增补村湾路灯;投入60万元配套建设旅游设施,新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厕,设置村湾标识、导游图,高标准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旅游名村”,打造水碧、天蓝、地绿的和谐文明武圣。

  记者手记:

  说起村湾近几年的变化,村民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他们会自豪地告诉你,乡村变美丽,美景好空气,自己身心受益,还吸引段店镇周边村民经常来游玩,吸引众多市内外的摄影爱好者、游客前来观光留影。武圣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

  武圣村村域面积5100亩,耕地总面积3800亩,共601户210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29人,贫困人口占全村的0.6%,分4批稳定脱贫出列,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800元。近年来,该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对全域绿色自然资源、乡村文化资源、生态农业资源进行系统规划,不仅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而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面对美丽而富有活力的村庄,村民有信心过得更好。从漠不关心村子的大事小情,到积极主动配合村里各项规定要求,如今,武圣村美了,不单美了模样、美了荷包、美了心情,也美出了热情、美出了乡村文明新气象。

  全媒体记者 廖靖飞 李文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