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一产主导三产融合——东沟镇乡村振兴一线见闻①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4-27 语音:播放

  编者按: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前不久,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会,强调要以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连日来,记者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主题,前往梁子湖区东沟镇蹲点调研,以新闻人的视角和笔触感受这里的乡村之变。

  四月的乡野,生机勃勃。东沟镇龙塘村徐家湾的坡地上,正值孕穗抽穗期的小麦,泛起层层波浪。

  距离龙塘村数公里远的茅圻村,未来芳洲农旅休闲项目正加速推进,一个国家级渔猎主题农业公园呼之欲出。

  行进在东沟镇乡村振兴一线,一个个体现乡村价值、乡土气息浓厚、带动村强民富的乡村产业,正不断成长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田高标准

  龙塘村徐家湾片坡地约400亩,一半种植小麦,一半种植油菜。再过两个月,小麦就可以收割,亩产有望达到400公斤。

  龙塘村部分村湾地势高,农业灌溉用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因为生产成本高,农业综合收益上不去,久而久之,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土地渐渐抛荒。

  2022年,东沟镇启动投资1000万元、面积5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龙塘村整治面积1400亩。

  龙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志介绍,为解决土地零碎、农机难以运用等痛点,项目修通机耕路,破除田坎,将小块土地变成适合大中型农机作业的大块土地。同时,分区域建设3口蓄水塘、近1公里沟渠,并配建3个小型泵站。

  从龙塘村村委会出发,前往该村枫莺咀湾途中,不断有硬化沟渠映入眼帘,渠中积蓄着近1米深的水。

  “沟渠周边的水田已完成翻耕,马上种下一季稻。”张文志说,项目实施后,相关村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村民种田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龙塘村9组村民刘金奎的儿子在武汉安家,5年前,他和老伴丢下家里的责任田,搬去武汉与儿子一起生活。去年,回乡看到村里的变化,老两口重操旧业,将荒了5年的田地又种了起来。

  据了解,目前龙塘村1400亩高标准农田全部得到有效利用,400亩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另外1000亩由各家各户自种。

  经营规模化

  驱车从316国道余湾村村口前行,路两侧地块铺满油菜。每年3月,这里一眼望不到头的油菜花海蔚为壮观。

  没有大规模土地流转,就没有余湾村的油菜花海。2021年,梁子湖区谋划打造万亩油菜花海,核心区即在余湾村,面积3800亩。

  余湾村党支部书记余天栋介绍,将零散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手上,涉及近千户村民,不同群体的诉求各不相同,土地常年抛荒的村民愿意流转,在家务农的村民则不愿意。

  “到户做工作就是给大家算账,把利害关系讲清楚。”余天栋说,当地小农户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除去人工、农资等支出,每亩地年均收入400元左右,而土地流转后,不仅每亩地有保底租金,首年450元,后续还会逐年上涨。同时人力也解放出来了,可就近就地务工。

  2021年,余湾村启动大规模土地流转,3组村民余启豪开始有些抵触,村干部几次上门做工作都没同意。当年底,他看到左邻右舍土地流转后家庭收入都有增长,便主动到村里流转了自家的3亩地。去年,他和老伴经常在油菜基地务工,干一天有180元报酬。

  “比过去自己种地省心多了,收入还更高。”如今,余启豪彻底转变了思想。

  截至目前,东沟镇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6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8.4%,由余湾村万亩油菜花海、大桥村5000亩花卉园林、伯岩村千亩火龙果基地等构成的特色产业布局渐成规模。

  农旅手拉手

  3月中下旬,第二届梁子湖花海文化旅游节在余湾村启幕。连续7天,油菜花海吸引游客1.5万人次。

  距此不远的大桥村梅花坞,同样游人如织。沿着村里的临湖栈道走向深处,绿萼梅、玉碟梅、宫粉梅、朱砂梅等近10个梅花品种让人目不暇接。

  “农业规模化经营,休闲观光农业随之快速升温,带火了乡村旅游,农旅融合共进,带动村强民富。”东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伟说。

  第二届梁子湖花海文化旅游节期间,余湾村农家乐老板余春明忙得脚不离地。“每天少则三五桌,多则十来桌。”余春明粗略盘算了一下,平均每天毛收入过千元。

  大桥村梅花坞一夜走红后,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也跟着冒出来。近三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群众商户增收3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大桥村也从全镇“老末村”变成了“红旗村”。

  郑伟介绍,目前东沟镇已经形成以余湾花海、大桥梅花坞、龙塘枫莺咀、茅圻渔猎公园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以“赏花经济”为特色的“农业+旅游”融合产业,每年吸引各地赏花踏春游客逾5万人次。

  全媒体记者 黄朝晖 胡倩 通讯员 张建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