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绿了 产业兴了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6-02 语音:播放

  编者按: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港镇峒山村,与部分村民亲切交谈。十年间,参与座谈的村民代表们感恩奋进,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期,记者走访当年参加座谈的部分村民代表。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践行嘱托十年间·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在峒山座谈过的群众》栏目,再现十年来村民们怎样践行嘱托、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敬请关注。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十年间,长港镇峒山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建设绿色示范基地,古老峒山焕发新生机。

  五月中旬,记者走进峒山村苗圃基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映入眼帘,一株株苗木在这里扎根落户、长势喜人,整个苗圃基地宛如一幅铺青叠翠的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时刻牢记在心。”迎着阳光,走进苗圃基地,夏泽松回忆起那个激动人心的幸福时刻。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港镇峒山村,与部分村民座谈,夏泽松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很激动,我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提前来到会议室。”夏泽松说,“总书记的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扎根峒山、做强做大苗圃基地的动力。”

  十年间,立足峒山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苗圃基地积极探索“基地+农户”模式,打造苗木示范基地,种植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70余个品种,面积达到700余亩。基地还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科学培育越冬苗木,一年四季都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以苗木示范基地为依托,定期开展苗木技术示范、推广等知识培训,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村民发展苗木产业,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夏泽松说。

  在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民陈正华于2018年流转土地种植180亩苗木,并依托基地进行销售,年均收入超5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到家里。”陈正华说。

  “眼下苗木销售迎来旺季,每天有来自周边的30余名村民在基地干活,遇上高峰期,一天需要10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目前,基地可以移栽近300万株色块苗,按照当前市场价格,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额900万元。”夏泽松说,未来计划增加苗木品种,依托周边环境优势,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等项目,打造苗木全产业链,实现生态环保、群众增收致富双赢目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十年间,峒山村全力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科普等综合性现代农业体验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后建成湘莲、葡萄、苗木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2个,吸引大批游客,全村60%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140万元增加到410万元。

  如今的峒山,绿树掩映的马路旁是成排的单元楼和整洁的别墅庭院;村民家中,水、电、气和互联网应有尽有;公交车站、文体中心、卫生服务站和农家超市一应俱全、规划有序,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全媒体记者 盛鑫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