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邮车,鄂州豆丝香飘异乡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11-03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入秋豆丝香,村头屋前晒满场。

  沙窝乡胡桥村9组,一辆绿色的电动邮政快递小车,从豆丝晒场前驶过,熟练而准确地停在“艺姐豆丝”门前。

  “今天又要寄豆丝?”“是的,要寄到云南。”村民汪光高在自家两层小楼的门楼上挂了一块“艺姐豆丝”的店招。

  汪光高是退伍军人,2016年在家开起了淘宝店,豆丝、糍粑、土鸡是他的主打商品。此前,他给沙窝乡邮政投递员汪玉娇打电话,想邮寄一件豆丝。

  电话那头的汪玉娇正在沙窝村财律豆丝厂收件。挂断电话,她启动小“绿”车,奔上了弯曲的山村公路,约20分钟后到了汪光高家门口。

  此时,汪光高夫妻二人正在门口整理包装箱。汪玉娇停好车,上前帮着将晒好的干豆丝装箱、称重。

  门前晒了一排排的豆丝,一楼厢房还存放着晒好的豆丝。趁机会,汪光高把汪玉娇请到库房,想讨个主意,“我们现有的包装箱一箱只能装八九斤豆丝,有的顾客想一次多买些,可一个箱子又装不下,能不能用编织袋包装发货?”

  到库房一看,汪玉娇马上说:“干豆丝是易碎品,邮件递送要中转。这个过程中,如果包装得不好,豆丝易碎。到了客户手中,蛮好的豆丝变成碎末渣子,人家怎样吃?用编织袋包装发货,肯定不行。”

  看了看现有的包装箱,汪玉娇建议:“做一批比这个大一点的箱子,里面再进行小包分装,既能多装点,还能尽量防碎。”

  汪光高每年仅豆丝销量就有上万斤,一部分是他送货上门,一部分是线上销售,“线上的主要是外地订单,汪玉娇上门收件已多年。每次,我只要打个电话,她很快就到,寄件非常方便。”

  豆丝是沙窝乡的地方特产,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沙窝豆丝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建有豆丝文化广场。9月28日,胡桥豆丝产业中心在胡桥村成立。

  汪玉娇是沙窝本地人,当了十多年的乡邮员,也跟做豆丝的农户打了多年交道,汪光高是她的服务对象之一。“入秋,农闲了,有好多农户做豆丝。我明白他们的需求,所以只要他们打电话,我就会立马到,哪怕只有一件货,也会带出来。”

  一碗纯香豆丝,一份家乡味道。振兴乡村,特产出村,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健全农村寄递末端服务网络是关键。我市已出台《鄂州市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3年底,全市基本建成区、乡镇、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所有行政村实现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