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乡村振兴专场发布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8-31 语音:播放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徐麟)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一方面,我市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严格按照监测范围和规定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并开展帮扶,抓好动态管理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帮扶到位、消除风险。另一方面,及时出台衔接政策和帮扶措施文件,明确我市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若干措施,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在稳岗就业方面,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搭建用工信息平台、组织劳务输出、本地龙头企业吸纳、设置公益岗位等方式,促进有能力、有意愿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增收。同时,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增收新业态,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帮扶模式,用好资金帮扶、产品销售和信贷扶持等政策,将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与联农带农效果紧密挂钩。

  在常态驻村帮扶方面,把主要力量向脱贫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倾斜。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组织、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投身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此外,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发挥衔接资金项目库作用,加快衔接资金的支出。今年以来,积极筹措各级衔接资金21773.35万元,已实施项目245个,项目开工率100%。

  动态监测快速响应 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任务。每年初,我市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物价指数变化、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低保标准确定监测范围。2022年,我市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900元为参考,研判“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现情况,综合考虑刚性支出,以及在就医、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合理确定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摸排、部门筛查预警”的监测方式,实现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按照“入户核查初判、数据比对、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公告确定”的程序开展监测识别。对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事实清楚、群众普遍认可的,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并落实帮扶措施,后履行识别程序。

  对所有监测对象落实帮扶联系人,逐户走访,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监测工作台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监测对象实际情况,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据悉,2022年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率达到100%,其中教育帮扶占比为13.1%,健康帮扶占比为83.4%,综合保障帮扶占比为68.7%。

  今年3月,我市以家庭为单位,面向所有农村人口开展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5月,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又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回头看”工作。截至目前,共有监测对象570户1751人,经过帮扶,已消除风险352户1036人,占比59.2%。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打造鄂州版“水墨江南”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争创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健全推进机制,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价值,科学制定项目清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在规划先行方面,锚定“武鄂同城、城乡融合”的发展定位,制定《鄂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重点建设连线美丽城镇、连片美丽乡村,打造鄂州版“水墨江南”。

  在示范引领方面,采取先创建后认定,市、区、乡(镇)领导带头领办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着力打造太和、梁子、沼山、长港、段店、汀祖、碧石首批美丽城镇示范样板,10个特色旅游村,10个特色乡村民宿,5个农文旅融合的A级旅游景区等,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体现特色的典型案例,引领带动全市乡村建设工作。

  同时,谋划实施农村废弃资源综合整治利用工程。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废弃厂房、农房、土地、矿井、学校等,重点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以农村资源为点,以现有道路为线,穿珠成线、连线成片、全域规划设计,着力打造乡村建设鄂州新样板。

  此外,建立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清单,涵盖文旅康养、民生保障、乡村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红色文化等85个重点项目。优先实施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的乡村建设行动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树立共同缔造理念,充分运用‘五共’工作法,打好为民服务牌,让乡村面貌有一个显著变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