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鄂州扶组发〔2020〕5号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5-20 语音:播放

各区、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经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州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2020年5月9日 

    

    

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巩固脱贫成果,根据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扶组发〔2020〕13号)精神,结合我工作实际,现就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考察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把防止返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及时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村人口,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对返贫和新致贫的人口,及时建档立卡,落实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措施,实施精准帮扶。 

  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采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予以扶持。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充分发挥“造血”“输血”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形成防止返贫的工作合力。 

  坚持外部帮扶与自主发展相结合。处理好外部帮扶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加强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动员贫困群众和监测对象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三、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以户为单位,对全市脱贫不稳定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边缘户)进行监测。对监测对象坚持动态管理,及时将建档立卡已脱贫但有返贫风险的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纳入监测范围。 

  (二)监测标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 

  (三)监测程序。以区级为单位组织实施,按照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比对预警、区级扶贫部门确定、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等工作程序确定监测对象。 

  (四)监测结果运用。及时发现易返贫和易致贫人口,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帮扶,及时将监测预警和帮扶情况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四、帮扶措施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户一专班(主要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等组成工作专班)”的办法,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逐户逐项进行帮扶。 

  (一)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引导其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对有发展意愿和产业项目但缺乏资金的监测对象,可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落实贷款贴息、展期、续贷、延期等政策。对财政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等投入扶贫项目形成的村级集体资产,可按不同比例,优先支持贫困户和监测对象发展。加大产业奖补力度,鼓励扶贫主体通过合同定购、赊销生产资料、保护价格收购和流转土地、吸收入股、吸纳用工等措施,带动监测对象参与生产、实现增收;支持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合理安排种养产业发展,引导监测对象发展“菜篮子”“米袋子”等短平快产业项目。 

  (二)就业帮扶。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交通和生活费补助。开展贫困户就业技能线上培训,开辟贫困户网络招聘绿色通道,促进贫困劳动力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产业就业扶贫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对临时增设的防疫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的,参照当地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给予岗位补贴。2020年按照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人的标准新增公益性岗位,用于吸纳贫困户就业。新增护林、管水、护路、保洁、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公益性岗位,开展以工代赈、小微扶贫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优先吸纳监测对象就业。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监测对象实施专项培训。 

  (三)消费扶贫。组织动员各级定点扶贫单位采取定向采购的方式,销售被帮扶地区扶贫产品。采取工会福利采购、“以购代捐”等方式,购买贫困村和贫困户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商超+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卖难”问题,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四)综合保障。适时调整公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不低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及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边缘人口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不核对经济状况直接按人施保,做到保人保户相结合,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开展农村特困人员认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鼓励动员生活不能自理人员进入集中供养。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可视情先行给予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生活仍然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加强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关爱帮扶服务。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确保“应补尽补、按标施补”。 

  (五)扶志扶智。加强政策引导,动员贫困群众和监测对象转变观念,参与项目实施,防止政策养“懒汉”。加强典型示范,对自主脱贫、自力更生的贫困人口,探索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形成文明村风,提高贫困群众和监测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强化防贫保障措施。聚焦因病、因灾返贫致贫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购买“防贫保”系列保险产品。按照本地农村总人口 10%—20%的比例,框定“防贫保”投保基数,参保人数不记名、不事前确定、不事先识别,实行动态管理,实现“防贫保”服务群体共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有效发挥保险防贫作用。 

  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完善控辍保学机制,落实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全面落实新“985”健康扶贫政策。做实住房安全有保障排查认定,确保贫困户危房应改尽改。对唯一住房为危房、经“扶贫政策落实监察系统”比对无负面清单的边缘易致贫户等符合政策的困难群众,可申请享受中央、省危房改造财政扶持政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少数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确保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以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为主线,统筹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省委巡视反馈意见、脱贫攻坚大排查发现问题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一体整改、一体推进做到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压实攻坚责任。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级要抓好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区级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调查核实、信息录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等工作,乡村两级定期开展走访摸排,严格认定程序,抓好帮扶政策措施落地。 

  (二)保持政策稳定。坚持工作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态势不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退出的贫困村和脱贫户,继续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保持政策总体稳定,防止松劲懈怠、重点转移、力度下降、精力分散等问题。 

  (三)强化工作落实。各级扶贫、民政、医保、教育、住建、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残联等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形成指标统一、项目规范的监测体系,对监测对象实施动态监测,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进行识别、跟踪,及时录入其享受的帮扶措施信息。 

  (四)减轻基层负担。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有成果,充分发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作用,加强监测对象家庭信息、收入状况等信息共享,不另起炉灶,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