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团夜话”让“天线”接上“地气”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7-25 语音:播放

  把话筒交给群众

  荷叶田田,蝉鸣声声。

  晚上七点半,蒲团乡上倪村胡铺湾胡昌七家门口热闹了起来。蒲团乡今年第十七场“蒲团夜话”在这里拉开帷幕。没有主席台,没有发言稿,大枣树下几排椅子一摆,乡村干部与30多位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振兴。

  “今天邀请大家来,是想听大家谈谈对胡铺美丽乡村改造项目设计方案的意见和看法。”上倪村村支部书记姜力千抛出“夜话”主题,请方案设计方用PPT形式对村民进行方案讲解。

  “现在湾组都是老人和小伢,方案缺少足够的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74岁的老党员胡凤明举起话筒,开门见山。

  夜色渐浓,现场气氛却愈发热烈,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乡村干部认真答疑解惑,并把村民提出的问题和好的建议,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从去年6月开始,在蒲团乡形成了一种新风尚,乡村干部、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聚在一块,围绕村容村貌、村内事务,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推动基层难题解决和工作落实,这种模式,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作“蒲团夜话”。

  “‘蒲团夜话’将民意收集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全国人大代表、蒲团乡党委委员、驻上倪村工作组组长赵锡伟说,“话筒交给群众的‘蒲团夜话’已经成为化解民生难点、促进蒲团发展的重要形式。”

  “实事”入心“夜话”得民心

  对话村民,首先是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

  “选择晚上开会,是趁着晚上大家都在家,聚在一起更方便传达政策、倾听民声。”蒲团乡党委书记孙小荣感慨地说。

  “这个‘夜话’好,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都踊跃参加。”石竹村石竹社区龚金良深有感触。5月23日,石竹村在石竹社区举行了一场“夜话”,聚焦社区无物业管理问题,216户居民,在家的全部到场。

  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听,有法子解决,群众自然就来了。

  石竹村党支部书记刘卫华说:“活动当天我们收集了6条意见:水压太小上不了楼;道路破损;有散养禽类的家庭;房前屋后的环境差;道路积水;邻居之间有矛盾。”

  6月2日石竹社区又举办了一场“夜话”。这次,热心为公的龚金良当选为新成立的社区业委会副主任。

  刘卫华说:“通过业主委员会上门做工作,散养禽类的家庭规范养殖了,各户的房前屋后都清扫干净了,通过乡政府征集了30万元资金将破损道路修复了,36亩房前屋后杂草地种上了花草。”

  “我们提出的意见被听进去了,216户居民的物业管理问题解决了。”龚金良说,“大家更喜欢这种形式了,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盼着这个活动要多办、常办。”

  “夜话”打通村湾治理堵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出题,干部答卷。

  5月20日的“蒲团夜话”在大庙村6组召开,该村有22户100多村民,当晚在家的村民悉数参与 。村民们提出了村内旱厕、牲畜棚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经村委会上门做工作,不到一周时间,村民们主动拆除了自家的旱厕、牲畜棚。

  以前,农场一组水渠淤泥沉积、杂草丛生,造成水流拥堵,严重影响村民农耕生产。5月26日的“蒲团夜话”现场,农场负责人、驻村工作组成员、党员群众和人大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讨论现场热火朝天,大家对于水渠清理纷纷发表意见,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了初步修缮方案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5月28日,只用半天时间,水渠里的淤泥和杂草就被清理干净,田间灌溉的“生命通道”得以打通。

  石竹社区部分路段没有安装路灯,村民夜行不方便。村民诉求通过“蒲团夜话”反映后,村“两委”迅速行动,20盏路灯安装,照亮村民回家路。

  通过“蒲团夜话”,石竹村八组30万元村庄治理项目敲定了,1.7公里石汪公路建设8月底开工,旱厕、猪圈纷纷得到了拆除,文化墙做起来了;大庙村10组自来水官网改造开始征求意见;廖家湾美丽乡村建设呼之欲出……

  “‘蒲团夜话’话政策、话民生、话发展,实现观念有转变、作风有改进、问题有解决、群众有实惠、经济有发展。目前已经开展了27次‘蒲团夜话’,收集各类意见建议93件,70多个问题得到解决。”孙小荣告诉记者。

  “蒲团夜话”了解民情民意,宣讲最新政策,激发了干部为民初心,解开村民心中的“疙瘩”,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既拉近了干群关系,又彰显了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全媒体记者 孟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