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率先融入”到“同城共进”——全域全力推进武鄂同城化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8-29 语音:播放

  编者按

  武鄂同城化提质加速,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生态颜值更加亮丽,民生事业大步迈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视察鄂州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用拼搏汇聚力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当前,全市上下埋头苦干、大干快上,加快建设“两区一枢纽”,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实践中干在先、走在前、作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顾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脉络,聚焦五年来各行各业取得的突出成就、发生的巨大变化,今起,本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飞跃新时代》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7月15日,武鄂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试运行,武汉、鄂州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地注册,两地通用”,公共资源交易进入“同城时代”。

  武汉都市圈,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走过十余年,武鄂协同发展渐成共识,合作持续推进——

  2007年,鄂州在武汉城市圈率先试点,与武汉实现移动通信同网同价;

  2012年,武汉至葛店开发区的301路公交开通,该线路公交贯穿葛店7个行政村;

  2014年,武石城际列车开通运营,武汉、鄂州通勤时间缩短至半小时;

  2021年,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运营,鄂州由此跨入“地铁时代”;

  2022年,武鄂两市签订《武汉鄂州共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规划、交通、科技、产业、民生五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五个“核心区”,将武鄂同城打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样板”。

  党的十九大以来,鄂州着眼区域协同发展,确立城市发展目标,谋划城市发展路径。从“三城一化”建设,到“两区一枢纽”目标,武鄂协同发展从未缺席,分量渐重。

  市委深刻认识到,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实践中干在先、走在前、作贡献,“两区一枢纽”是鄂州体现作为、展现担当的根本所在、希望所在。

  路网通:

  一小时通勤圈加速成型

  8月12日7时26分,随着C5627次列车准点发出,武汉东站正式开通投用。至此,武汉与包括鄂州在内的都市圈5市实现半小时火车直达。

  武鄂之间“双向奔赴”式通勤互动正在变得更加便捷。从光谷未来城华工激光公司总部出发,驾车沿着高新大道过短咀里湖桥,行驶约10公里便到了葛店华工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园。

  “全程不到20分钟。”13年间,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频繁往返光谷、葛店,是武鄂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有力见证者。

  观察城市间的融合深度,交通是一个重要切口,城市间繁忙的人员来往、产业联动催生对通勤和物流的交通需求。

  6月29日,高新六路东湖高新段和鄂州段正式贯通;7月1日,未来三路正式通车。特别是后者,连通武汉未来科技城与鄂州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不仅大大缩短红莲湖至光谷的通勤时间,也将加速城际间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对鄂州承接东湖高新区产业外溢、加快产业园建设大有裨益。

  轨道交通方面,继武汉地铁11号线延伸至葛店后,其他线路也在向鄂州延伸的“路上走”。市发改委介绍,鄂州正积极谋划利用武汉轨道交通13号线通道,将市域铁路从武汉光谷中心城经葛店南站后延伸至鄂州花湖机场。

  空中门户方面,7月17日,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相距不过90公里的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相互呼应,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格局跃然中部地区。

  公、铁、水、空立体式交通运输通道在武鄂间连线成网,两地人口、资金、技术密集往来,进而催生出更多新通道的谋划。

  今年6月,鄂州发布区域发展布局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至2025年,投资376.35亿元,启动建设项目22个,打通与周边城市市际“瓶颈路”、“断头路”,推进区域交通“硬联通”。其中,与武汉对接项目15个,总里程188.434公里,总投资236.19亿元。

  产业通:

  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

  便捷通达的交通满足通勤需求之余,往往也能引流生产要素,推动城市间产业联动。

  葛店开发区发展大道中段,三安光电、芯映光电、瑞华光电3个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毗邻而居。三安光电落户后,鄂州先后引入芯映光电、瑞华光电两个芯片封装项目。前者生产的芯片经封装后,送至光谷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全程仅一刻钟,短距离实现“光芯屏端网”的产业链闭环。

  芯映光电总投资80亿元,其中40亿元来自武鄂共同出资。两市正在尝试突破行政区经济模式的桎梏,打通产业融合“断头路”。

  立足武鄂产业比较优势,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共建是武鄂产业合作突破的重点。

  武鄂产业分工协作早有基础。葛店187家规上企业中,与武汉产业单位存在产业链协作关系的占70%以上。武汉产业集群布局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等支柱产业,与鄂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以大健康产业为例,“葛店在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生产方面积淀了优势,而光谷在生物新药研发方面实力雄厚,越来越多的药企制造在葛店、研发在光谷。”鄂州市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柳骏认为,这样的产业分工有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

  据了解,自2021年7月首批5家企业入园后,葛店大健康产业园陆续迁入本地相关企业,还新引进武汉的海希生物、圣润医疗、普诺赛生命科技等项目。

  一年多来,湖北省发力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涵盖光电子信息、大健康和智能制造3条创新产业带。对此,鄂州瞄准相应产业做配套,与光谷携手“延链”。

  随着武鄂产业分工协作日趋紧密,“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鄂州”,“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鄂州”,以及“主链在武汉、配套在鄂州”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正逐渐形成。

  民心通:

  通办400项政务服务

  市民刘先生常年在武汉、鄂州两地之间跑跨城客运,过去每逢客运从业资格证年审,总是要到武汉去办理。今年有了变化,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武汉都市圈“跨市通办”窗口便可实现。

  2021年以来,武汉都市圈实现市场准入、出入境管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等领域319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鄂州承接其中251项。上半年,全市累计通办596件,咨询903人次。

  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武鄂两地还将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手,进一步扩大“跨市通办”事项覆盖面。至今年底,武鄂政务服务通办事项将达400项。

  同城融圈,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不可回避。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同质同标,让两地群众享受民生红利,是同城化发展的最终目的。

  与武汉相比,鄂州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对此,两市推动资源共享。

  2020年11月28日,省中医医院葛店院区开诊运行,诊疗服务辐射光谷、花山、葛店等周边地区,老百姓就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紧跟省中医医院葛店院区之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梁子湖院区开诊,可为周边地区30万人提供健康服务。

  教育领域,武汉名师频频到鄂州送讲、送研、送培。去年,先后有7名武汉教育专家、名校长、名师“亮相”鄂州教育大讲堂,为鄂州教师开展教研、教学、教改等各个方面的专题培训。今年4月,武汉新洲一中和华师一附中名师通过“云课堂”,为鄂州7000余名高考考生进行考前辅导。

  “两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下一步应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市教育局局长范玉姣认为,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重点在对接,难点是共享,两地需从整体出发,系统思考民生改善问题。

  目前,在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环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武鄂相关部门已建立较为稳固的对接合作机制,交流频繁,互动密集。

  全媒体记者 黄朝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