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11-22 语音:播放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鄂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将于12月上旬举行,这是鄂州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实现我市“十四五”奋斗目标,加快武鄂同城、城乡融合,推动鄂州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营造热烈、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喜迎党代会 鄂州新答卷”专栏,对过去5年全市重点工作进行系列综述报道,全方位展示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

繁忙的三江港码头 。 全媒体记者方仲华 通讯员胡佑民 摄

  “用全球眼光、国际视野重新审视鄂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加快空港、陆港、水港等开放平台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立足鄂州、接轨世界的新路子。”5年前,读到这段话,鄂州老百姓还有点“懵”,接轨世界?路在哪里?

  5年来,新路在鄂州大地不断开拓前进,“新沿海”重要支点、全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诞生之地、武鄂同城化核心区、“空中出海口”……鄂州有了新的身份标识。

  今年11月2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发布,该报告对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鄂州列第62位,居省内第三。在湖北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中,鄂州已成“新引擎”。

  平台建设为开放提速

  “高标准建设内陆开放平台”是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关键之一。专家的论断在鄂州得到实践,一个集水、陆、空于一体的“新沿海”支点在鄂州正在一步步由蓝图变成现实。

  因钢而生,昔日的钢城如今振翅欲飞,是鄂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敢闯敢试结下的果实。

  5年前,“飞机”渐渐闯进鄂州百姓视野,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憧憬未来之时,人们也有疑虑:“飞机快进快出,货物落地车拉快走,人只过路打个转,除了一片天空,还会留下什么?我们会失地失业吗?乡愁会变忧愁吗?”

  5年过去,昔日的“乡愁”,成为湖北省“一号工程”的大工地。变化天天在上演。老家门前的走马石,曾与乡亲们一起在湖畔赏月观日。如今,老邻居离开故土搬进新楼,它依然伫立在偌大的机场工地,静静记录着身边发生的一切:

  ——2017年12月20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开工,机场八大配套工程加快推进。

  ——2019年12月,湖北省发布《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提出“两核引领”,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航空核心枢纽与鄂州花湖机场航空核心枢纽。

  ——2021年2月8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公布,鄂州入列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名单。

  ——迎接2021年年底校飞,机场塔台建起来了,如绽放的腊梅;两条机场跑道畅通了,如展翅的两翼;候机楼点亮了,如迎客松。

  空港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与其相距不到40公里的长江上游,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三江港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

  2021年9月16日上午10时,装载2200吨钢材的“潺陵3号”缓缓驶离湖北港口集团三江港,前往上海凇铁码头,这标志着三江港正式开通运营。

  2018年,三江港分别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前,铁路已直达港区,占地面积1690亩的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正在建设,包括铁路联运物流仓储区、大宗物资商贸区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作为对外开放门户,口岸在促进外贸发展和国际接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江港为湖北自贸区建设、为鄂州全方位深度开放开辟了一条国际物流新通道。

  围绕水港、空港,鄂州境内的公路、铁路网络有序建设编组。随着鄂州花湖机场启用,三江港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铁水公空多式联运枢纽港,鄂州将构建起“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形成通江达海、联通全球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一座“双循环”中的“新沿海”新港城正在兴起。

  科技创新为转型助力

  “全世界最先进的Mini LED生产线落户鄂州,既能快速提升自身产能抢占市场先机,又能依靠鄂州的区位优势,在‘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上,上接三安、下接京东方等显示巨头,充分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10月29日,在全市科创大会上,湖北瑞华光电总经理吴强说。

  主动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多年前,鄂州便下了先手棋,积极推行创新驱动,厚植发展新优势,“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便是其中之一。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2019年4月,湖北三安光电项目被成功引进鄂州,同年7月奠基,2021年4月16日开始试生产,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

  三安光电是“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在这个新一代显示领域头部企业的引领下,瑞华光电、芯映光电相继落户葛店开发区,与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构成互为补充的产业链。

  眼下,湖北瑞华光电项目正加速建设,预计2022年一季度建成投产。一年内实现签约、建设、布线、试产、量产,该项目将创造新的鄂州速度。

  作为武鄂同城桥头堡,葛店开发区正精准对接武汉,与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千亿级规模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强链、补链,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正在这里成长。

  在梧桐湖新区,市校合作则成为科创范例。

  今年初,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实现鄂州“零”的突破;11月1日,湖北省科技厅公布2021年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名单,鄂州工研院入选。

  2016年,鄂州与华中科技大学签订市校合作协议,鄂州工研院诞生。历经5年开拓求索,鄂州工研院建成公共和专业技术平台18个,引进高端企业、产业化人才230余名;申报知识产权600余项,孵化出湖北深紫、精微视达、微生元生物、维视医疗等高科技企业60家。

  以高校科研成果为源头,以技术应用和工程化平台为驱动,以成果转化为主线,目前,鄂州工研院形成了“学科支撑—政府主导—平台赋能—资源集成—协同创新”的市校合作新模式,为鄂州植入科技创新的基因,并成为鄂州转型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左手拉武汉,右手牵鄂州;北邻国家存储器基地,西抵光谷科学岛……红莲湖畔,一座“科技新城”将在这里崛起。

  2019年,湖北省联投集团与鄂州市达成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段)共识,谋划启动省级重点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2020年7月,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项目开工。2021年11月2日,产业园中的主体项目华中数字产业创新基地正式开工。

  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这里为承接武汉“光芯屏端网”千亿产业资源外溢铺就广阔空间。

  创新引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鄂钢,厂区变景区;在程潮,矿区披绿装;在传统企业,37家获评省级“隐形冠军”。

  数据显示,5年来,鄂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技改投资累计投入300亿元,传统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1%,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由44.3%下降到36.6%。

  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53家增至13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114.6亿元增至166.1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91件增长到5.7件,位居全省第三。

  推进“一核两极多点支撑”区域发展,科技创新正在成为鄂州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支撑力。

  环境优化为发展赋能

  好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品质的重要体现,是一种软实力,为提升地方综合竞争力赋能。交通、人文、营商等元素的优与不优,则是对地方品质打分的重要指标。

  10月11日起,鄂州火车站新开4趟直达北上广深的高铁。其中,G1016次高铁从鄂州站始发,直达广州、深圳,将之前鄂州经汉达粤15个小时的路程,缩短至6个小时。

  对鄂州百姓来讲,这是惊喜,意味着与一线城市的距离更近。“想致富,先修路。”对鄂州来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公、铁、水、空立体式交通体系正在形成,要修的“致富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路了,建立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直通快车”成为其内在追求。

  融入交通大循环的同时,搞好家门口的交通微循环,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11月10日,我市武鄂同城交通专班从武汉东湖高新区带回好消息,力争12月28日未来三路实现主路面贯通、高新六路春节前贯通。未来,红莲湖畔的武汉、鄂州居民往来更方便了。

  一条好路,畅通的不仅是车流、人流,更是产业与城市的相融。产城融合,武汉地铁11号线将“双城”变同城,规划中的滨江科技新区将引导鄂州主城区由“老城时代”迈入“滨江时代”;农旅融合,梁子湖区将“梦里水乡”变成现实,四峰山下老矿区蝶变休闲打卡之地……

  优美人文环境的同时,多年来,鄂州上下齐心破障碍、除烦苛、筑坦途,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添活力,为百姓增便利。

  ——在全省率先实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双网融合、同步修复”改革试点,鄂州突破了国垂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真正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情”。

  ——鄂城区,突出“零门槛、零跑动、零资料、零延误”理念,打通了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的堵点,在全省率先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华容区,多部门协调配合、信息共享、并联审批,实现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书承诺、一体审批、一网通办、一证准营、一码监管”,发出了全省首张“一业一证”。

  ——梁子湖区,打造“智慧劳动监察”信息化平台,减轻了企业负担,减少了劳资纠纷和用工矛盾,实现了企业用工管理高效化、农民工维权便利化和政府监管无形化。

  ……

  聚焦制度建设,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鄂州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6”条、“48”条,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改革,制定“好差评”“投诉联动处理”等制度性文件,公布各区各部门公开承诺。

  聚焦高效便捷,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做好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精减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跨城跨省联办,聚焦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围绕“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流程最优、群众反映最好”目标,以更高标准推进政务环境持续优化。

  刀刃向内强作风,当好跑堂“店小二”。近年来,鄂州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商事制度改革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税收退库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复制推广经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四个一”模式由国家发改委向全国宣传推广,18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有11项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目标已定,路径明晰,鄂州未来可期。

  全媒体记者 刘莲珍 李洪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