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翅膀”的城市——鄂州推动“双集中”之城市篇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10-27 语音:播放

  编者按:

  7月24日,省委书记王蒙徽在省委专题会上强调,鄂州要立足优势和特色,以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路径,加快武鄂黄黄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鄂州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规划了路径。把鄂州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怎样积极抢抓两大省级战略机遇,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将鄂州建设成为国家和湖北发展大局中的重要节点?本报特推出“鄂州推动‘双集中’”系列报道,解读鄂州如何依长江而兴、靠长江而盛。

  从一条路,感受城市的脉搏与活力。

  作为鄂州东西新中轴线,吴楚大道同时担当武鄂黄黄“三纵三横”快速通道中的“横一”。沿线多个改扩建工程重要节点建设正快马扬鞭,即将一线贯通东西,半小时链接武汉、黄石。

  纵横成网,一段段硬联通的交汇,是第七个国家级都市圈华丽亮相的盛大序曲。

  路网西头,一座新城加速拔节——武汉新城建设每天不一样。

  路网东头,一座枢纽机场成形起势——花湖机场实力日渐彰显。

  路网中心,一座古城更加精致——主城区提质扩容沿江向东拓展。

  承载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几”字形的鄂州正张开东西两翼,为都市圈城市深度共融架起一座桥。

  城市布局集中——

  延续历史格局,加快城市组团,构建理想城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鄂州城镇化推进,主城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鄂钢建厂至上世纪80年代初,主城区环鄂钢建设,面积仅11.6平方公里;第二阶段是建市初期至上世纪末,主城区沿 “武九”铁路、106国道向南延伸,呈“T型”带状布局,面积为22.7平方公里;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前20年,主城区以洋澜湖为中心向四周拓展,形成“环状组团”空间结构,面积扩展至38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花湖机场这一国家重大生产力项目布局落地、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鄂州国际会展中心、文化中心等重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东布局,主城区发展进入了沿长江向东拓展的新阶段。

  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鄂州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的战略定位,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市委书记孙兵介绍,鄂州正构建“两翼齐飞、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思路,坚持规划统筹,严守城市边界,努力打造精致紧凑、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东翼——

  对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推进主城区沿长江东进,与临空经济区连片发展,构筑“中心两组团、东西四片区”发展格局,实现“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转变。

  “洋澜湖组团”以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为主,实施城市更新、古景再造;“燕矶组团”以发展会展会务、总部经济、就业服务、公共服务等为主,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城市新中心。

  “樊口片区”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鄂钢片区”重点推动绿色改造及产业转型。“临空片区”重点建设航空服务、综合保税、现代物流、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花湖片区”重点完善商贸物流和居住等功能。

  西翼——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标准,协同打造武汉新城“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

  “葛华片区”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红莲湖片区”强化特色功能集聚,打造数字创意宜居区。“梧桐湖片区”加快建设大学城,打造科教文化宜居区。

  城乡融合立足现有城镇空间格局,坚持核心引领带动、功能板块支撑、区域联动互促、全域协同发展,扎实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加快推进中心城镇提档升级,发展壮大一批特色小镇,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鄂州样板”。

  “两翼齐飞、城乡融合”的发展定位,是对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主两极多点支撑”市域发展格局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城市集中发展的内在要求。

  城市功能集成——

  发挥花湖机场带动作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武昌大道,曾串起年轻工业地级市的大半工商企业,是老鄂城的命脉。在武昌大道西段,一个鄂钢,就是半座鄂城,撑起了鄂州半个世纪的“钢城”名片。

  2021年底,鄂城钢铁成功创建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的华丽蜕变。

  通江达湖、联山结水、蓝绿编织,塑造生态网络的过程中,鄂州加快“钢城”向“港城”转型,城市功能在越来越优化的空间格局中舒展开来。

  “聚人气”——

  在老城区来一场“Citywalk”。徒步西山,登顶武昌楼,可“挽长江而济沧海”,亦可“拥樊水以济吾乡”,千年前的苏轼和黄庭坚定会眼红这样的4A景区与江滩公园。

  去临空经济区跑一程“半马”,在城市绿道上穿梭于文化中心、会展中心、青年公园、五星酒店等城市公共空间之中,感受都市版的“小园幽径”。

  在武汉新城体验一把“快闪”,自由切换光谷与鄂州只需15分钟,上下游企业毗邻而立,与武汉同网、同城,无缝衔接。

  “供服务”——

  通过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首批312项事项“省内通办”,武汉都市圈805项高频事项“圈内通办”。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向通航城市延伸,已覆盖全国5省14个县(市、区)1633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和信息变更转移接续手续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等24项医保高频服务事项“都市圈通办”。

  “增人口”——

  出台《鄂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者”到“教育家”、从“给保障”到“保障好”。

  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区联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补齐村镇医疗卫生体系短板。

  全域推进“零工驿站”建设,加强建设覆盖全市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一批星级酒店、高端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能级。

  “宜居住”——

  顺丰人才公寓可容纳5000员工拎包入住,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余套,“人才安居工程”一揽子政策解决各类人才住、租、买房需求,老城区522个老旧小区整旧如新。

  城市更新的步伐飞快,更需加速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完善“15分钟生活圈”,基层治理向强基础、优体系集中,加快建设完整社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武鄂黄黄城市协同发展——

  构建一体化“硬支撑”,促都市圈互联互通

  省道203的通车让黄石至鄂州花湖机场仅需30分钟,而顺着长江往上看,在“纵三线”鄂州与黄冈的交界处,有一座世界首创的不同垂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燕矶长江大桥,让黄冈到鄂州花湖机场车程仅需15分钟。

  畅通都市圈经济社会运行 “血管”,“三横三纵”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全长422.4公里,横跨4个市、13个县(市、区),是武鄂黄黄一体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都市圈的“示范生”,鄂州承接“三横三纵”路网工程总里程的47.5%,以军令状确保“品质提升路段一年完成,重要节点工程限期完成”,加快推进武汉新城 “七横七纵”鄂州片区路网建设,确保年底与武汉市对接的10条市政道路全面通车。

  完善机场配套。机场南北通道、新港高速鄂州段正加快建设;三江港一类水运口岸已完成省级预验收;保税物流中心(B型)雏形已现;海关查验区贴建部分即将全部封顶、钢结构完成72%。

  同时,配合推动武汉枢纽直通线东延、福银高铁武汉新城站—鄂州—黄石段等项目纳入国、省相关规划,争取红莲湖、梧桐湖轨道交通项目纳入武汉新城统一轨道交通规划。构建“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枢纽体系,加快三江港综合码头一期、鄂东煤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区域物流中心。

  “我们要与武汉同频共振,携手将武汉新城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世界级产业集群承载区。”除硬联通之外,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玺玮认为,武汉新城将解决光谷未来发展的空间瓶颈制约,必然会激发创新源头在本地育成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因此,要为项目建设做好“硬支撑”。全面推进武汉新城鄂州区域两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对已开工的双创谷产业园、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等项目,赶工期、抢进度;对未开工的五四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红莲湖医院等项目,抓调度、破瓶颈。按照省委强调的“新城起步重点是把中轴线做出来”要求,加快推进武汉新城展示中心、红莲湖数码城及产业孵化中心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中轴线。

  全媒体记者 曹彦 黄朝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