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健康长城——鄂城区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扫描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5-11 语音:播放

  季春,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勃勃生机。

  4月29日清晨,居民陈可可给阳台上的杜鹃花浇完水之后,便来到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点,接种了第一针新冠疫苗。
  与陈可可一起完成第一针疫苗接种的,还有他的父母。曾经的忐忑已一扫而空,这一家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鄂城区有力有序做好疫苗供应保障、宣传发动、暖心服务和规范接种,共筑防疫长城。
  放心接种 间隔排队秩序井然
  “通知:今天泽林卫生院接种点紧急组织回1200支疫苗,预计8点半开始接种,请已登记预约的村民带上身份证前往接种。因每一批疫苗数量有限,请各位村民提前登记,尽早接种。”
  3月8日清晨7时,泽林镇泽林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兵将通知发布到各村小组微信群,村民们迅速跟帖刷屏:
  “没有预约可以去吗?”
  “60岁以上的可以接种疫苗吗?”
  ……
  “村干部都在群里拼手速,希望能帮助村民们早日完成接种。”泽林镇干部王春媛说,区、镇领导带头,用实际行动做表率,群众接种积极性明显提高。目前该镇疫苗接种工作推进顺利,接种人数已达9099人。
  为方便群众就近接种,确保实现“应接尽接、应种尽种”。根据辖区实际,鄂城区在各街道、乡镇增设固定疫苗接种点和集中单位临时接种点,并向社会公布各接种点地址及联系电话,培训补充接种人员,全力提升接种服务能力。目前,全区共有9个接种点,各接种点运行平稳有序。
  间隔排队、出示身份证、申请电子健康码、填写信息、签署接种知情同意书……4月29日,居民陈畅在家附近的古楼街道怡亭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第二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预约方便,提示及时,完成这两针接种的过程,不疼不痒,让我感到很放心,服务很周到。”陈畅感慨地说。
  陈畅的感受,也是万千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鄂城百姓的共鸣。
  “居民接种有力有序扩面提速,与我区建立了较为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密不可分。”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4月28日,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3.2391万剂次。
  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和基础,只有守牢底线,才能更好推进疫后重振和经济恢复。而疫苗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为加快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鄂城区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有力、有序做好疫苗供应保障、宣传发动、经费保障和规范接种各项工作。此外,从机关、乡镇抽调部分人员常驻疫苗接种点,与专班工作人员形成1+2工作模式,每天轮班保障疫苗接种点的安全,有效落实好接种人员信息登记、秩序维护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形成闭环。
  暖心服务 重点人群人性化安排
  “大巴上门接送,联系好一切,不用自己操心,方便极了……”近日,省交投鄂州机场高速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暖心。
  鄂州机场高速是花湖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该高速公路途径汀祖镇凤凰、桂花等村,由于工期紧,许多想接种新冠疫苗的工友,难以自行到接种点接种。
  投资的省交投集团项目部联合村委会组织大巴车,安排党员志愿者,专车来到工地,接送工友到疫苗接种点接种。截至目前,该项目共有40余名工友接种了新冠疫苗,接种率达60%。接下来,该项目部还将继续联动村委会,确保工友应接尽接。
  据了解,为做好重点人群和偏远村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汀祖镇开通提前预约服务,凡达到10人以上集体预约,各村安排专车接送,通过提前预约通道进行疫苗接种,有效提高现场接种效率。
  从工人群体到年过花甲的老人,许多特殊的人群都被关照到,不少人还感受到家门口接种的畅达。
  3月24日,王边村村民王建武乘坐村里安排的大巴车,前往汀祖文化站集中接种点接种疫苗。与他同车的还有20多位同村村民,他们最大的年龄65岁、最小的43岁。
  王边村距离集中接种点约20公里,村民自行前往很不方便。于是,村委会出资安排大巴车。“当天专车跑了10多趟,接种了600余人。”王建武说,接种后,居民在留观室可观看红色电影或休憩,并有茶水供应,服务很贴心。
  如今,居民可享有的疫苗接种服务越来越便利。这背后是疫苗接种机构组成的服务网络带来的强劲张力。
  “从登记问询、测量体温、认真体检,到标准化预防接种、接种留观,整个流程单向流动、闭环管理,确保科学规范。”汀祖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涛说,针对不同工种、人群的下班时间,卫生院还延长了接种点晚上及节假日的工作时间。
  据了解,为做好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汀祖镇及时将汀祖文化站按防护要求进行了改造,在该镇中心卫生院抽调20名精干医护力量在接种点轮流值班,从3月24日至4月26日,共接种了6269人。
  舒心生活 美丽时光如期而至
  今年“五一”小长假,对于58岁的陈蓉媛来说,过得既安心又舒心。
  安心的是她完成了两针新冠疫苗接种,舒心的是在接种后,她游览了山水,领略了祖国优美的自然风光。
  陈蓉媛是石山社区居民,在得知社区组织接种新冠疫苗后,她和老伴主动报了名。
  4月29日,陈蓉媛和老伴如约来到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第二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挺好的,一直没啥不良反应。”陈蓉媛心里高兴,“五一”的出行计划终于可以如愿了。
  5月2日,天气晴好。陈蓉媛和老伴、儿子,从鄂州出发前往杭州和苏州自驾游。5天的行程,她们游玩了杭州的景点和苏州的园林,享受了美好的休闲时光。
  这两天,陈蓉媛将旅游时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记录她美丽心情的照片不时被朋友转发。“大家放心大胆去接种疫苗,早日享受美好生活。”她跟老姐妹讲,感觉现在生活回归到了本来的样子。
  工作细致一点,宣传走心一点,群众的心也会离得更近一点,接种的人就会更多一点。群众获益了群众满意了,也会自发成为接种疫苗的代言人,而陈蓉媛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全区各接种单位实现能及时准确地向省级追溯系统报告规定的接种个案信息,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让已经接种疫苗和准备接种疫苗的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王向东说,下一步继续坚持早会商、晚调度,及时消除不利因素,确保接种工作高效运转、全面完成,让市民早日享受美丽时光,回归宁静生活。
  预约接种、分时接种、专场服务……一系列围绕疫苗的便利化服务铺陈开来,让百姓更可感知、更易触及,人群免疫屏障,在鄂城人点滴作为里愈筑愈牢。
  文/图  记者  戴静
  记者手记
  截至4月28日,鄂城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超13万剂次。显然,“积极接种,共筑屏障”既有共识在,更有“行动派”。
  当下,也有一部分市民存在心理和认识差异,有的认为现阶段接种疫苗并不紧急,有的指望靠其他人建起免疫屏障,还有人担心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当前,国内没有新冠肺炎本土新发病例,这容易使市民忽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心存侥幸,那么疫苗的全民接种率就达不到较高水平,免疫屏障就无法建立起来,阻断疫情传播会成为空话。
  没有疫苗时,人人盼疫苗。疫苗有了,大家盼安全。当前,市民唯一该做的是“应接尽接”。
  采访中,记者在各个接种点,听到排队接种和留观室市民队伍里除了点赞“国家政策好,免费打疫苗”,更多的则是“放心来接种,让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有底气”的信心和憧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