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暑假时间安排
原则上,幼儿园、小学、初中、中职学生于7月5日离校(离园),普通高中学生于7月12日离校。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8月30日至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
二、精心做好学期末工作
(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期末,各地各校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对照年度工作任务,全面盘点学期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严禁出现教学任务不落实,教师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的行为。
(二)做好学期末考试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组织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按规定组织期末考试。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重点做好考试质量分析,切实发挥考试诊断学情教情、改进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
(三)做好假期作业布置工作。学校要开展暑假作业专题研究,依托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结合本年级学生学情现状,坚持统筹结构、控制总量、提升质量的原则,科学设计年级各学科作业。作业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开放性,做到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业类型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尤其要加强探究实践、体育锻炼、兴趣拓展、阅读鉴赏等方面作业的布置,丰富学生假期生活。
(四)做好师生安全教育。放假前,各地各学校要认真安排部署暑假安全工作,切实把假期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各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假期安全教育,特别是对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拥挤踩踏、居家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隐患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要及时向家长推送安全警示信息和典型案例,提醒学生及家长时时处处不忘安全。
三、科学安排假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暑假期间,严格落实24小时校领导带班、值班员值班值守制度,保持在岗在位和通信畅通。要严格落实学校进出准入制度,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加大对重点部位、重要目标、要害区域的检查巡查,严防被盗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处置的同时及时上报,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
(二)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各地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精神,强化家校沟通。要指导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承担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注重家庭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和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三)因地制宜开展假期托管。按照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和公益普惠的原则,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校内设施积极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托管服务要合理提供一些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托管期间要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消除托管场地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四)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各中小学要坚持开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主题家访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强化学校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责任,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要开展针对性的说服教育工作;要组织广大教师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家访,亲情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要加强家校联系,互通信息,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安全、快乐地享受暑假生活。
(五)有序做好新学期入学工作。各中小学要认真做好服务范围内新生入学工作,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提前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学生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的清理、打扫和消毒工作,尤其要重点做好学生饮用水设施、食堂、宿舍等的检查消毒工作,确保秋季学期顺利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