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炎,你知道多少?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8-02 语音:播放

  今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卫生健康部门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最大限度遏制新发感染,有效发现和治疗患者,切实减轻疾病负担,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纹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才能感染。

  3.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4.如何预防甲肝和戊肝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5.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6.有疑似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检查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建议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纹身、纹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疾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