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悠长,健康至上。防范HPV感染记心上,守护好每一个正值青春的“她”。
HPV可能导致宫颈癌,是真的吗?
HPV中文名是人乳头瘤病毒,它可存活于皮肤和黏膜上,目前已被发现有200余种型别,根据致癌性的不同分为高危型别和低危型别。已知的高危型包含HPV16/18/31/33/ 35/45/52/58等。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癌前病变等,当然还有宫颈癌。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99.7%)都与HPV感染有关。HPV感染后,大多可被免疫机制自行清除,所以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且无临床症状的,但某些型别HPV持续感染可导致癌前病变,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的时间各有不同,通常HPV持续感染经过10-20年的自然演化发展为宫颈癌。
青少年要警惕首个感染高峰
性行为是感染HPV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HPV的感染还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皮肤黏膜接触。
手接触了HPV污染的物品后,在如厕、沐浴时可能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接触到带有HPV污染的浴巾、内衣等也有可能被感染。
酒店的浴巾毛巾、公共厕所、公共浴室、泳池等清洁消毒不到位也可能传染HPV。
年轻女性要注意第一个感染高峰:一项中国多中心、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中国女性HPV感染率第一个高峰在“17-24岁”。
中国宫颈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2023年ICO/IARC全球及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宫颈癌死亡病例约6万。相当于中国每天约有300名女性确诊宫颈癌,每小时约7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宫颈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诊断为宫颈癌的最小年龄仅17岁。
宫颈癌可预防
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及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2023年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提出了三级预防策略,其中,接种预防性HPV疫苗是第一步。
2021年中国《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特别是17岁之前的女性。2023年中国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指出HPV疫苗接种的首要人群为9-14岁女孩,次要人群为15-45岁女性。
对于小年龄女性:适龄女孩在首次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在性生活开始之前,感染HPV的几率较低,而HPV疫苗对未感染人群的保护效率更高,因此在感染前接种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年龄小容易激发更好的免疫反应,帮助青少年女性获得更好的保护。
对于成年女性:HPV疫苗并不是只对从未感染过HPV的女性有效,因为疫苗是多价的,即使感染了一个HPV型别,疫苗还可以预防该疫苗覆盖的其他HPV型别感染导致的病变。
HPV疫苗怎么选?
目前,所有9-45岁适龄女性有9/4/2价三种价型HPV疫苗可选。不同价型的疫苗覆盖的HPV型别不同,也有进口和国产之分。
9-14岁女孩可以选择二剂次接种程序,也就是只需要打两针,可在暑假安排一针,另一针安排在寒假,无需担心接种与学业的冲突,更经济、便捷、灵活。
(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