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关于加快鄂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

信息来源:市卫健委 日期:2020-07-04 语音:播放

  为了更好发挥大健康产业重要作用,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鄂州样板”,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鄂州市卫健委制定了《关于加快鄂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请30日内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反馈市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科。 

  联系人:陈军 

  电话:027-60660808 

  邮箱:410682956@qq.com 

    

    

    

                            鄂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7月4日 

  附件 

  关于加快鄂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更好发挥大健康产业重要作用,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鄂州样板”,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决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挖掘我市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医疗服务、健康食品、文旅康养等领域的优势和潜力,增强医用物资、生物材料、医疗设备和短缺药品生产能力,坚持需求引领、开放共享,突出发展特色,优化政策供给,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培育壮大产业体系,推进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大健康产业体系形成阶段(2020-2022年)。加大实验检测能力建设,完成市、区两级疾控机构和二级以上医院医学检测实验室建设。建成医用防护物资生产储备基地,提升我市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葛店大健康产业园、临空大健康产业园两大产业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医药、医疗等健康产业发展。推进梁子湖生态健康科技园、红莲湖水上运动基地等建设,大力发展康养、文旅等健康产业。初步形成具有鄂州特色,涵盖生物药医、医疗器械、中医康养、旅游健身、绿色食品等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框架。强化大健康产业的跨界融合,在部分高端医疗装备、药物研发等领域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打造生物制药、高端医疗等大健康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使鄂州成为湖北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  

  (二)大健康产业优化升级阶段(2023-2025年)。鄂州大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综合体,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特色服务、保健食用品、体育健身、文旅养生等方面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项目与品牌。大健康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健康产业成为鄂州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大健康市场主体 

  1.壮大特色民营医疗集团。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全力推进稳企惠企政策落实,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加强儿科、老年护理、康复等相对紧缺资源配置,支持市二医院、鄂钢医院、鄂州血管瘤医院等民营医院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民营医疗品牌。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财政补助、筹资融资、税收优惠、职称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政策,实现民营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运营、监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优化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领军企业。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等科研单位,培育专、新、特企业,完善大健康产业创业孵化体系和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3.推动企业和技术“走出去、引进来”。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鄂州品牌。着力引进国内外健康产业资源及先进技术,全力吸引更多成长型企业落户发展,在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积极布局大健康未来产业。 

  (二)发挥集聚效应,加快大健康产业园区建设 

  4.推进葛店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做强“中国药谷”品牌。加快建设以生物医药为主体的葛店大健康产业园,积极推进武汉-鄂州国家生物基地的核心区建设,提高大健康产业集中度。聚合生物医药企业,将人福医药、唯森药业、康源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集中搬迁至葛店大健康产业园,与该区域的泛亚生物、老鬼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集聚,承接光谷生物城产业外溢。以“生命大健康”为产业方向,与葛店的电商、物流等优势产业充分结合,打造成集研发、生产、包装、物流、营销于一体的生态化、集约化、专业外的全国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园。 

  5.加快培育和发展临空健康产业。依托“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大数据、高端医疗等产业集群。全力引进健康保健、血液制品、疫苗、干细胞提取生物技术、高端医学检验检测设备生产等项目,器官移植、美容塑体等高端医学资源,以及国际高端医疗机构。谋划打造中部国际医学中心,以“立足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为发展愿景,深度结合精准医疗,瞄准国际医学前沿,产业链协同发展,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康复医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综合医学服务中心。重点引进建设心脑血管中心、肿瘤中心、儿童医疗中心、基因检测中心、血液病中心、生殖中心、眼科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康复中心、医疗培训中心等专科医院和科研机构,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的有机综合医学体系。积极引进一批医药研发、临床检验、中介咨询、医疗保险机构,配套建设陪护公寓、商务酒店、健康餐饮、特色商业、高档社区等,形成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6.建设医用防护物资生产储备基地。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积极争取建设军民两用的医用物资储备中心,在应对区域突发地震、洪水、核扩散、疫情、战争等情况下能有效及时通过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给予物资支援。发挥鄂州机场航空货运优势,建设医用物流和储备基地。支持鄂丰模具公司等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开发全封闭式正压隔离防护服、呼吸支持系统等医用防护产品,推进医用物资生产标准化、品牌化和集群化生产。 

  7.积极争取设立国家药品进出口口岸。围绕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申报建设鄂州市药品进出口口岸,进口药品从国外直接运输到鄂州航空口岸报关报检,减少企业进口药品及半成品、原辅材料的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吸引世界高端健康医药产业在鄂州落户,助力鄂州成为辐射中部地区的进口药品集散中心。 

  (三)发展现代中医药,推进中医药产业振兴 

  8.打造鄂州中药品牌。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遴选鄂州道地药材品种,建设葛根、板蓝根、铁皮石斛、栀子、蕲艾等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骨干品种的种植面积。打造湖北康源观音阁牌“三胶”滋补保健系列产品和“麝香壮骨膏”外用系列产品、湖北瑞华和湖北长久瑞华中药丸剂系列产品、湖北绿金子药业小儿中药系列等优势系列产品,带动中药发展。到2025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 

  9.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市中医医院、李时珍药物研究院等科研能力建设,推进企业、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中医药领域科学技术成果提名参评国家、省科学技术奖。 

  (四)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新兴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10.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发展病源微生物鉴别发现、快速识别新技术。加强病原本底调查、收集、保藏及应用研发。 

  11.强化实验能力保障。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业务大楼改扩建工程,建设标准化P2实验室,重点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能力;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辖区常见健康危害因素和传染病快速检验检测能力;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设独立的P2实验室,三级综合性医院建设负压P2实验室。 

  12.加快发展医疗服务新模式。支持铂华基因、佳学基因等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鄂钢医院等血液透析中心,美年大健康等体检中心等新型健康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发展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新型医疗商城等共享医疗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步伐。实施鄂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提升工程,升级鄂州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全市健康医疗信息“一张网”。加快梧桐湖新区医疗大数据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13.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工研院围绕大型医学影像装备等整机和关键部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14.推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化。加快成果转化,建设湖北锐世数字PET/CT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推进数字PET-CT等重点项目建设。湖北中部医疗科技公司加快生物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形成规模能力。 

  15.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高端医疗装备、新兴医疗技术、药物研发等大健康产业领域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推进湖北葛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端药用辅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实现高端药用辅料年产能3000吨,解决高风险类药用辅料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武汉维视医学影像公司关键影像技术研究、软件开发,解决高端超生设备技术短板。 

  16.加快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围绕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围绕转化医学、靶向给药系统、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17.积极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基因组学、细胞治疗、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充分挖掘“葛店中国药谷”企业的研发能力,瞄准生物技术药物国际研发趋势,优先突破核酸药物、多肽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五)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文旅康养产业新业态 

  18.鼓励发展复合型健康养老。鼓励社会力量、境内外资本投资建设连锁化、规模化、医养结合的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吸纳社会资本举办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康复机构、护理院或健康养老机构。鼓励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点。加快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拓展“失能失智”照护功能。 

  19.加快康养与休闲旅游整合。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在葛山、梁子湖等重点旅游地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以观光、体验、旅游与养生保健相结合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支持以吴都药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建造集种植、展览、科普、康养、旅游、医疗等功能为一体的“鄂州市现代中药产业园”,引导民间资本打造旅游度假康养小镇,发展中医养生概念健康旅游基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和旅游线路。打造以五级联创为核心的旅游名镇、名村和农旅融合综合体,发展融赏荷、登山、泛舟、体验农耕文化及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加快推进恒大童世界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发挥我市生态优势,加快建设梁子湖生态健康科技园。 

  20.培育健康管理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健康信息管理、健康体检、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健康咨询服务业,构建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引导妇幼健康检测、母婴照料、病症康复等机构科学发展,满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要。 

  21.鼓励运动健身服务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以体育赛事承办和群众健身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综合体。支持场馆服务与竞赛表演、运动培训与教育、体育中介与传媒等服务业发展,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和民营健身机构。依托红莲湖水上运动基地、高尔夫球场、梁子湖环湖绿道等,重点发展骑行、水上动力等户外运动产业,全力争取国家、省在我市举办高水平精品体育赛事,提升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的影响力。 

  22.推动体育装备器材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应用,加快引进、开发智能假肢、医疗康复机器人、智慧健身器材等新型产品。 

  (六)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健康食品提档升级 

  2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创建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功能区。依托华容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梁子湖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峒山村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探索多元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重点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养生食品和休闲食品。立足武汉城市圈现代都市农业定位,以“花果菜鱼”为核心,着力打造“精致苗木、精细蔬菜、精品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板块。探索“农业+”模式,推动特色农产品与精深加工、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相结合,做大做强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做响、做优、做强特色品牌,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品,打造“名、特、优、新、稀”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做优“山水乡愁梁子湖”旅游品牌,重点打造“梁”字号系列、鄂州武昌鱼等公用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24.开发功能性健康食品。积极开发提高免疫力、调整亚健康、防止慢性病等健康干预型功能食品,加快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个性化营养食品和肠道微生态调控食品。加大鄂州蓝莓、沼山胡柚等健康食品的深加工力度,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5.发展医用特殊配方食品。大力发展针对特殊人群需求的医用配方食品,满足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恶性肿瘤等特定疾病人群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靶标筛选中药有效成分、药物分子,加大药食两用品种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的开发力度。开发各类成分明晰、功能明确的健康膳食补充剂和营养补充剂,发展益生菌、生物酶制剂、微量元素等健康食品基础添加剂。 

  三、政策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对产业发展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统筹推进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加强要素保障。建立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动态调整项目库,对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计划。持续实施33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以及“121人才池”计划,引进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到鄂州创新创业发展。充分发挥中经盛世创新投资基金、湖北军融高技术服务创业投资基金、葛店开发区零点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优先投资位于鄂州或者有意在鄂州设立机构的大健康产业企业。加大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康养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带动大健康生态链企业落户鄂州发展,打造国家大健康产业核心发展区域。 

  (三)形成工作合力。根据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鄂州实际编制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积极推荐我市创新医药产品。对医保诊疗项目实施动态调整,积极支持市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技术优先纳入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完善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医疗器械快速审批机制,建立大健康产业统计分析和审慎包容监管制度。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附件 

  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序号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1 

壮大特色民营医疗集团。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优化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壮大特色民营医疗集团。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民营医疗集团。实现民营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运营、监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市卫健委、市优化办、市行政审批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各区、开发区 

2022年底前 

2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专业新特企业。完善大健康产业创业孵化体系和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底前 

3 

推动企业和技术“走出去、引进来”。鼓励大健康企业“走出去”,加快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健康产业资源及先进技术,全力吸引更多成长型企业落户发展,积极布局大健康未来产业。 

市招商中心、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区、开发区 

2022年底前 

4 

加快葛店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做强“中国药谷”品牌。加快建设以生物医药为主体的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基因医学实验检测、药品疫苗等生物制品进出口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聚合生物医药企业,将人福医药、唯森药业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集中搬迁至葛店大健康产业园,打造成集研发、生产、包装、物流、营销于一体的生态化、集药化、专业外的全国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园。 

葛店经济开发区、市招商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物流中心 

2025年底前 

5 

加快培育和发展临空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大数据、高端医疗等产业集群。全力引进血液制品、疫苗、干细胞提取生物技术等高端医学资源,以及国际高端医疗机构。着力打造中部国际医学中心,重点引进建设心脑血管中心、肿瘤中心等专科医院和科研机构。配套建设陪护公寓、商务酒店、健康餐饮、特色商业、高档社区等,形成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临空经济区、市招商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物流中心 

2025年底前 

6 

建设医用防护物资生产储备基地。积极争取建立军民两用的医用物资储备中心,有效及时通过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给予物资支援。依托鄂州机场航空货运优势,建设医用物流和储备基地。支持鄂丰模具公司等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开发全封闭式正压隔离防护服及呼吸支持系统等医用防护产品。 

市应急管理局、临空经济区、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经信局 

2025年底前 

7 

积极争取设立国家药品进出口口岸。围绕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申报建设鄂州市药品进出口口岸,吸引世界高端健康医药产业在鄂州落户,助力鄂州成为辐射中部地区的进口药品集散中心。 

市市场监管局、鄂州海关、临空经济区 

2025年底前 

8 

打造鄂州中药品牌。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遴选鄂州道地药材新品种,扩大骨干品种的种植面积。打造湖北康源观音阁牌“三胶”滋补保健系列产品等优势系列产品,带动企业长足发展。到2025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健委,各区、开发区 

2025年底前 

9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市中医医院、李时珍药物研究院等科研能力建设,推进企业、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中医药领域科学技术成果提名参评科学技术奖。 

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卫健委 

2022年底前 

10 

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发展病源微生物鉴别发现、快速识别新技术。加强病原本底调查、收集、保藏及应用研发。 

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2022年底前 

  

11 

强化实验能力保障。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业务大楼改扩建工程;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辖区常见健康危害因素和传染病快速检验检测能力;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设独立的P2实验室,三级综合性医院建设负压P2实验室。 

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各区、开发区 

2021年底前 

12 

加快发展医疗服务新模式。支持新型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发展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共享医疗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实施鄂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提升工程,打造健康医疗信息“一张网”。梧桐湖加快医疗大数据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政数局、市科技局、梁子湖区 

2023年底前 

  

13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围绕大型医学影像装备等整机和关键部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化。加快成果转化,建设湖北锐世数字PET/CT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推进数字PET-CT等重点项目建设。湖北中部医疗科技公司加快生物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形成规模能力。 

市科技局、市卫健委、梁子湖区 

2025年底前 

14 

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高端医疗装备、药物研发等领域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加快推进湖北葛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端药用辅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支持武汉维视影像公司关键技术研究、软件开发,解决高端超声设备技术短板。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梁子湖区 

2022年底前 

15 

加快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围绕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围绕转化医学、靶向给药系统、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基因组学、细胞治疗、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充分挖掘“葛店中国药谷”企业的研发能力,优先突破核酸药物、多肽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葛店经济开发区 

2025年底前 

16 

鼓励发展复合型健康养老。鼓励社会力量、境内外资本投资建设连锁化、规模化、医养结合的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吸纳社会资本举办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康复机构、护理院或健康养老机构。鼓励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点。加快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失能失智”照护功能。 

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各区、开发区 

2022年底前 

17 

加快康养与休闲旅游整合。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在葛山、梁子湖等重点旅游地区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支持民营企业建造“鄂州市现代中药产业园”,引导民间资本打造旅游度假康养小镇。打造以五级联创为核心的旅游名镇、名村和农旅融合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恒大童世界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建设梁子湖生态健康科技园。 

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各区、开发区 

2025年底前 

18 

培育健康管理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健康咨询服务业,构建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引导妇幼健康检测、母婴照料、病症康复等机构科学发展,满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要。 

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2022年底前 

19 

鼓励运动健身服务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以体育赛事承办和群众健身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综合体,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和民营健身机构。重点发展骑行、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产业,全力争取国家、省在我市举办高水平精品体育赛事,提升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的影响力。推动体育装备器材智能制造。加快引进、开发智能假肢、医疗康复机器人、智慧健身器材等新型产品。 

市文旅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区、开发区 

2022年底前 

20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探索多元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重点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养生食品和休闲食品。以“花果菜鱼”为核心,着力打造“精致苗木、精细蔬菜、精品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板块。探索“农业+”模式,做大做强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做响、做优、做强特色品牌,打造“名、特、优、新、稀”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做优“山水乡愁梁子湖”旅游品牌。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开发区 

2022年底前 

21 

开发功能性健康食品。积极开发提高免疫力、调整亚健康、防止慢性病等健康干预型功能食品,加快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个性化营养食品和肠道微生态调控食品。加大鄂州蓝莓、沼山胡柚的深加工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开发区 

2022年底前 

22 

发展医用特殊配方食品。大力发展针对特殊人群需求的医用配方食品。加大药食两用品种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的开发力度。发展益生菌、生物酶制剂、微量元素等健康食品基础添加剂。 

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 

2022年底前 

2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对产业发展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统筹推进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各区、开发区 

2020年底前 

24 

加强要素保障。建立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动态调整项目库。持续实施“33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以及“121人才池”计划。充分发挥中经盛世创新投资基金、湖北军融高技术服务创业投资基金、葛店开发区零点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优先投资位于鄂州或者有意在鄂州设立机构的大健康产业企业。加大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康养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带动大健康生态链企业落户鄂州发展,打造国家大健康产业核心发展区域。 

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招商中心、市昌达公司,各区、开发区 

2022年底前 

25 

形成工作合力。编制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积极推荐我市创新医药产品。对医保诊疗项目实施动态调整,积极支持市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技术优先纳入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完善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医疗器械快速审批机制,建立大健康产业统计分析和审慎包容监管制度。 

市发改委、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经信局 

2022年底前 

 

  备注:责任单位排名第一的为牵头部门,其他为配合部门,牵头部门协调各配合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