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部分 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三、部门人员构成
第二部分 年度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第三部分 部门收支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第四部分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第五部分 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
第六部分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第七部分 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五、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解释
第八部分2019年预算公开表
一、2019年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二、2019年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三、2019年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四、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五、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六、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
七、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八、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文物、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研究拟订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文物工作、广播电影电视的政策和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拟订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文物、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3.拟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指导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负责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的监督管理。
4.指导和管理全市文化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组织打造文艺精品,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组织、管理并指导全市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组织、承办以市政府名义开展的文化艺术评比、表彰活动。
5.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规划、指导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拟订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加强地域性历史文化研究;指导、管理全市社会文化事业,指导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
6.管理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指导、协调全市文物的管理、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宣传以及开发利用等工作。
7.统筹规划全市群众体育发展,负责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监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制度建设,指导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负责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8.统筹规划全市竞技体育发展,研究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指导协调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负责全市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比赛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指导参加省级以上综合性运动会的组织管理及统筹安排,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性的体育竞赛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市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工作。
9.负责对全市图书、电子、音像、网络数字出版业,全市报纸、期刊业,全市印刷复制业,全市出版发行业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从事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的监管;负责对新闻出版单位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负责出版物内容监管;指导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计划和集中整治行动,组织查处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活动的大案要案;负责全市新闻单位记者证的审核和监管;负责市内报刊社、通讯社分支机构和记者站的监管,组织查处重大新闻违法活动。
10.组织、指导、协调开展全市全民阅读活动,承担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11.负责全市著作权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查处著作权侵权和涉外侵权案件。加强软件正版化管理。
12.负责广播影视行业管理。组织、指导和管理全市广播电影电视宣传及广播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与生产,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和舆论导向;组织实施广播电影电视重大工程,指导、监管广播电影电视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负责全市广播电影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业务的监管,以及对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监管全市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和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视听节目,审查其内容和质量;指导全市广播电影电视和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科技工作,负责全市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传输和安全播出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覆盖,负责全市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管理工作;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及应急广播建设。
13.指导和监管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对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文物、广播电影电视经营活动(包括对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进行行业监管,依法负责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文物、广播电影电视行政审批、审核、核准、报批工作,指导各区、开发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文物、广播电影电视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工作。
14.指导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版权、文物保护、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行业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15.指导服务各区、开发区(新区)、街办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部门工作。
16.指导和管理全市对外文化、体育、新闻出版、著作权、文物、广播电影电视的交流与合作的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大型对外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
17.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由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文化市场执法支队、市群众艺术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市青少年业余体校运动学校、市艺术创作研究所组成。
(三)部门人员构成:机关行政编制为26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名,工勤编制4名。其中实有人员:在职33人,离休人员1人, 退休人员39人;二级单位事业编制137名,自收自支编制18人;预算人数共计235人,其中在职人数120人,离休人员2名,退休人员113名。
二、年度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2019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强基础,壮基层,展特色,创精品,转方式,促产业,兴人才,上台阶,奋力开启鄂州文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1.紧扣重大时间节点,创作更多更好“四个讴歌”文艺作品。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修改、加工、提高现代少儿京剧《童声》,力争晋京展演。以生态建设为题材,重新创排《梁子湖传说》。创作储备剧本《大湖》、《花样谣》、《启程》,组织参加全省第二届社会文艺院团展演。以生态文明、航空大都市建设和鄂州好人为题材,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目,弘扬时代精神。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市群艺馆新馆、市美术馆、市非遗馆、全民健身综合体。推进区级“三馆一场”建设,实施新全民健身工程,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工作。实施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提升“周周乐”、“周周演”、京剧进校园、“鄂州讲坛”、“吴都古韵”文博课堂等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体教结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吴都”。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开展文化扶贫,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3.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提升鄂州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深挖鄂州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积极推进鄂州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和转化。推进各区级文保单位、文物点“一处一策”“四有”工作,树立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完成吴王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观音阁安防、陈列布展项目并对外预约开放,配合鄂州民用机场建设搞好考古勘探发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鄂州雕花剪纸”传习传承传播工程,开展第十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展示活动。
4.加强文化出版广电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机构改革,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的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和文化体育市场管理,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围绕重要节点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创示范活动。
5.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结合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文化产业调查统计。加强指导协调,完成重点企业入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葛店动漫文化小镇等项目落地落实。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力争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重点文化服务业增幅稳定提升。
6.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五个转变。即由重数量轻质量向重质量转变,提高文体工作水平;由重建设轻管理向重管理转变,提高文体工作效率;由重“送”轻“种”向重“种”转变,提升群众获得感;由重政府轻市场向重市场转变,提高文体活动效益;由重城区轻农村向重农村转变,提升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深度。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扶持民间文艺院团发展,鼓励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1.聚焦作风转变,大力提升行政效能。
全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全面准确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推动从严治党;牢固树立“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新理念,加快转变职能,不断创新领导和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意识,切实转作风、提效率,更好地为全市文化体育大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2.聚焦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落实进一步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完善城乡“同城”一支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深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监督和评价机制;开展演艺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点工作;围绕强基础、重基层、拓领域、优民间的思路,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积极推进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文化事业、投资文化产业,探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径。
3.聚焦文体发展,精心打造“两个”品牌。
(1)精心培育文艺品牌。一是持续打造文艺精品,组织作品参加湖北省第三届艺术节,展示我市文化艺术成果;打造反映现代抗战题材的少儿京剧《童声》;挖掘鄂州人文素材,打造航空大都市或梁子湖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题材剧目,参加省级以上平台展演;在歌曲创作及书画等方面再创精品;挖掘传承、展示鄂州“三国文化”品牌。二是不断创新展演活动。重点打造“过年唱大戏”、“我们的节日,民俗闹元宵”、“第十三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展演”等活动,积极开展“传习传承传播工程”,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2)精心壮大体育品牌。举办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和引领示范作用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三大赛事活动品牌。一是做活水上运动文章。以梁子湖水上马拉松为主导品牌,开展赛艇、游泳、水上摩托等活动。二是举办网民公益体育大会。以“同力同行,点赞鄂州”为主题,开展体育系列联赛,引领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三是创新举办体育运动超市,打造集体质测试、健身培训、展示交流、趣味比赛为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平台。
4.聚焦基层基础,着力推进“三个建设”。
(1)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以各区、新区、街办为单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府主导责任,扎实推进基层文化设施达标。2018年力争40个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25个乡镇(街办)文化站达标率为90%。全面启动全市“区级三馆”建设,大力推进市群艺馆新馆建设,完成市新图书搬迁和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工程、广播电视监听监看分中心建设。
(2)着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标准,拓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丰富内涵,确保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启动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加大基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各区、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老年人体育设施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制定出台公共体育服务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全面启动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
(3)着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全面促进梁子湖高尔夫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对恒颍超科技有限公司1.5亿激光投影仪产业化建设项目、1.2亿元鄂州缔壹街文化美食项目、小明太极(湖北)国漫文化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动漫项目、湖北增上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3D打印项目进行重点服务跟踪;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向规上企业发展;切实做好文化产业数据统计服务,编制鄂州市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名录库,将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纳入名录库。
5.聚焦责任担当,合力做好文物保护。
明确各区(开发区)、街办、乡镇、村“四级”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文物保护管理监督责任、文物管理使用和维修保护责任、涉及文物保护工程审批责任、涉及文物保护的工程建设审批责任,在此基础上,建立文物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进文物“五纳入”、“四有”工作和“一处一策”工作。
6.聚焦规范管理,极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全面推进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扫黄打非”应用平台,落实行政审批与执法在线办理及公开,提高文化综合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进文化市场信用建设,完善全市文化市场社会信用汇集系统。建立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和“双公文”制度、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和行业健康发展;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文化经营市场专项集中治理、软件正版化整改,进一步严厉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7.聚焦能力提升,全面强化“两个队伍”建设。
(1)强化人才队伍。全面开展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培育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加强与省厅(局)、馆、所、院团的沟通合作,借力培养人才;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探索优秀人才培养机制。
(2)强化文化执法队伍。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和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机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扫黄打非”应用平台,落实行政审批与执法在线办理及公开,提高文化综合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部门收支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一)2019年部门预算总收入13999.9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 11217.48万元,其他收入2752万元;上年结转 30.45万元。比2018年预算增加8945.05万元,主要原因:今年新增鄂州大剧院维修更新改造及群众艺术馆、非遗馆改扩建。
(二)2019年部门预算总支出13999.9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842.93万元,项目支出12157万元。比2018年预算增加9160.05万元,主要原因:今年新增鄂州大剧院维修更新改造及群众艺术馆、非遗馆改扩建。
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主要用于:行政运行、行政管理事务、图书馆、群众文化、博物馆、体育场馆、群众体育、文化市场管理等支出。
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主要用于: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一般公用支出、福利费、购置费、教育经费、离休费、抚恤金等。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2791.43万元,其中:当年预算 2791.43万元。主要安排情况如下:
(一)基本支出1800.48万元。其中:
1.人员经费1529.13万元,包括:(1)工资福利支出1465.46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社保、住房公积金等。(2)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63.67万元,主要用于离休人员工资及离退休人员公务费、抚恤金等。
2.公用经费271.35万元,包括: 一般公用支出,购置费、干部教育经费、福利费等,主要用于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等。
(二)项目支出9417万元。主要安排为:全市文化、文物保护、考古、广电、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报刊监听审读经费、三国吴都文化研究、执法经费、购书经费、新闻出版市场扫黄打非、全民阅读及其他文体活动等方面经费及大剧院改造、群艺馆、非遗馆改扩建。
1.7600万元,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支出 。
2.5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项目
3、1767万元,主要用于其他项目支出。
五、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资金安排“三公”经费预算26.7万元,比2018年预算增加0.03万元,增加1.1%。其中:
(一)因公出国(境)费预算 万元,比2017年预算增加/减少 万元,主要原因: 。
(二)公务接待费预算2.7万元,对比2018年预算基本持平。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4万元,对比2018年预算持平。其中:
1.公务用车购置费无该项预算。
2.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24万元,对比2017年预算持平。
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300万元,主要用于器材购置、公共示范区建设、场馆维修、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参加省年度及周期比赛费用等。
七、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
2019年部门机关运行经费84.56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4.71万元、水电费3.04万元、邮电费3.42万元、差旅费15.96万元、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日常维修费0.38万元、办公用房租赁费0万元、会议费3.8万元、培训费2.28万元、公务接待费0.61万元、专用材料费0万元、工会经费4.78万元、福利费5.9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万元、其他交通费用26.23万元、办公设备购置费3.04万元、教育培训费3.58万元等。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按照现行政府采购管理规定,2019年部门预算中纳入政府采购预算支出合计8515.1万元。包括:
1.货物类 645万元。包括设备器材、管理系统软件、图书、办公设备购置费、小车费
2. 工程类7735.04万元。其中:场馆维修改造7732万元;房屋线路维修3.04万元。
3、政府购买服务、印刷等共计135.06万元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1、单位房屋情况:局机关、博物馆、社会体育管理中心、青少年业余体校、市图书馆有办公房屋;群艺馆借用老博物馆房屋办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借用老图书馆房屋办公。
2、车辆情况:一共有9台车,其中公务用车5辆分别是局机关、市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市业余体校、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2辆执法车;市群艺馆1辆流动舞台车、市图书馆1辆流动图书车。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19年部门项目均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9417万元。项目支出9417万元。主要安排为:全市文化、文物保护、考古、广电、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报刊监听审读经费、三国吴都文化研究、执法经费、购书经费、新闻出版市场扫黄打非、全民阅读及其他文体活动等方面经费及大剧院改造、群艺馆、非遗馆改扩建。
其中市群艺馆、非遗馆改扩建重点项目预算3800万元,主要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善市群艺馆功能面积长期滞后的局面,填补鄂州综合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缺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有效构筑全市群众文化网络中心,充分履行群众文化职责,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五)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指当地财政预算安排且当年拨付的公共预算资金。
2、工资福利性支出:指单位干部职工的基本工资、津补贴和考核奖。
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指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住房公积金和医疗费支出。
4、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各项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公车运行费、差旅费、公务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购置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和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5、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6、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指单位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支出。
附表:鄂州文体新广局2019年部门预算公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