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鄂州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 |
011217651/2009-189932 |
文 号: |
无 |
发布机构 : |
鄂州市政府 |
发布日期: |
2009年02月17日 |
信息分类 : |
政府预决算 |
有效性: |
有效 |
一、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5310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8%,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国税完成153404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地税完成78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3%;财政自管收入完成21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9625万元,剔除省级专项补助、政策性转移支付等不可比因素79467万元,实际支出160158万元,完成预算的103.3%,同比增长20.8%。
市直财政总收入完成138297万元,为预算的96.6%,比上年增长8%。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190万元,为预算的106.2%,比上年增长19.4%。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2440万元,剔除省级专项补助、政策性转移支付、农村五保专项支出等不可比因素50793万元,实际完成81647万元,为预算的102.7%,同比增长15.2%。
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为:农业支出4983万元,为预算的102.8%;教育支出8292万元,为预算的102.9%;文体卫生支出4846万元,为预算的102.3%;科技支出1125万元,为预算的102.1%;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5671万元,为预算的109%;公检法司支出6687万元,为预算的100.2%。
市直财政平衡情况:资金来源为198580万元,其中上年结余结转10965万元、调入资金1186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190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收入128239万元(含税收返还收入18143万元、体制调整基数返还4931万元、工资转移支付1928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768万元、政策性转移支付19282万元、专项补助收入47900万元、区街办上解支出3240万元等)。资金运用198471万元,其中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2440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支出59996万元(含上解省级支出4416万元、区街办结算支出5558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035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109万元。市直财政决算办理完毕后,上述数字还会有些变动,再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08年预算执行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继续做大做实财政“蛋糕”,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等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全市财政增收形势异常严峻。为全面完成年初任务,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把做大做实财政蛋糕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调整优化结构,分别争取资金4183万元和1920万元,用于全市小水泥、小造纸、小炼钢、小印染等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爆破、拆除、销毁设备、职工生活安置和电厂粉煤灰、炼钢炉渣循环利用等项目,减少废物废水排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安排专项资金1324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提档升级。安排贷款贴息100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因金融危机造成的生产经营困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同时注入担保公司资金500万元,通过放大效应,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安排招商引资资金26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64亿元,比上年增长42.2%。二是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建立月度收入分析制度和财政、税务、企业协调机制,及时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税种进行研究分析,跟踪问效,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市财政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组织三个督导组深入各区、街办对收入征收入库进行督导,确保省政府下达收入计划全面完成。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大力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坚持依法征收,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催缴力度;坚持入户催收和月收入分析制度,保证非税收入进度,为部门预算提供保障;强化稽查,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二)切实发挥财政职能,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推进农村经济集约化进程。全年筹资650万元,支持水产、畜牧、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争取国土整理项目资金1.5亿元,建成高产农田7万亩;筹资9217万元,对74座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投入资金1200万元,完成了305个自然湾塘堰清淤改造;安排资金4000万元,使11个乡镇10.2万人喝上了自来水。二是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升鄂州城市品位和档次。筹资5.5亿元,重点支持城西新区主干道建设、城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沿江景观带开发建设、老城区改造、洋澜湖综合治理、城区主干道刷黑等项目,完成新建和续建项目52个,城区面貌大为改观。筹资6000万元改造了十个特色镇基础设施,筹资810万元完成了城东、城南、城西三座公交站场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筹措资金760万元,重点改善8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投入3650万元,新增通村公路146公里,新建沼气池3600口,同步“一池三改”3600户;筹措资金2500万元,全面启动25个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完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改建任务;筹措资金3700万元,用于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建设。
(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鄂州”建设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民生投入,促进和谐鄂州建设。在教育方面:全面落实教育新机制的各项政策,对农村中小学116765名学生免除杂费2946万元,对279所农村中小学补助公用经费1163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补助资金895万元;争取“一补”专项资金272万元,补助3669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贫困学生的生活费,解决农民子女读书难的问题。从秋季开始,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杂费907万元。在社会保障方面:积极开展三项保险工作,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全市三项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2.1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6%,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2.38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9.06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59.85万人。积极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全年发放再就业资金3876万元,其中:发放社保补贴1410万元,公益性岗位562万元,培训、职介等580万元,其他补贴824万元。为721名下岗职工发放小额贷款担保金1384万元,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在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方面:投入资金2100万元,完成了30条背街小巷改造;落实资金1430万元,以新建、维修、房租补贴等形式,帮助住房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在抗击冰雪灾害方面:筹集资金3900万元,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救助、蔬菜储藏、蔬菜大棚维修和农村危房改造。在发放涉农等补贴资金方面:全年发放各种惠农及相关补贴749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813万元,良种补贴934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76万元,生产资料综合补贴3132万元,库区口粮补贴12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11万元,油菜补贴326万元,石油价格补贴1681万元。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一是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全面编制,力求规范”的原则,进一步调整细化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建立了部门预算基本数据库和项目库。严格按照“二上二下”工作规程,及时完成了市直73个部门、204家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二是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完善内部规程,简化办事程序,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在市直单位试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提高公务支出的效率和透明度。三是不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逐步将政府投资和财政性资金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批复率达100%。四是不断深化非税收入改革。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对非税收入的收缴范围、管理方式、操作程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建立起全市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银行间的网络连接与信息共享。五是不断深入推行“乡财区管”、“校财局管”。围绕预算共编、账户设置、集中收付、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和票据管理等五个方面做文章,“乡财区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在21个乡镇设立42个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点,配备电脑设备和专职财会人员,安装统一的财务软件,积极探索教育财务管理新办法。
(五)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科学安排支出、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一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力度。健全财政监督体制,建立涵盖财政资金全过程的财政监督体系,重点加强对收入征收机关和执法部门的监督。对专项资金,建立资金跟踪问效和反馈机制,并按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按照全面考核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五有”、“三专”的要求建设政务公共查询点,开展流动查询229次,群众查询 16630人次。四是进一步强化资产监管。认真开展资产管理报表统计及年检,组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联网情况检查,完成了“非转经”占用费征收任务。
2008年全市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金融危机的蔓延、增值税的转型等对我市财政收入的影响日渐显现;二是保障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三是部分乡镇财政仍然困难。这些问题要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加以解决。
三、2009年预算草案
2009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取向,以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目标,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做实做大财政蛋糕;更加注重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使民生福祉明显改善;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加注重深化财政改革,促使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更加注重强化财政监管,促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做出新的贡献。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2009年预算草案如下:
全市预算:2009年财政总收入计划为300600万元(未考虑增值税转型因素),比2008年增长1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12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地方一般预算支出计划190000万元(不含省政策性转移支付、专项补助安排的支出),可比增长19%。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各区财政预算经同级人代会审查批准以后,市财政再将汇总的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直预算:市直财政总收入计划为159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67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主要项目是:增值税17550万元,增长12%;营业税6200万元,增长19%;企业所得税2980万元,增长16%;个人所得税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市直一般预算支出计划为94000万元(不含上年结转支出和省专款等不可比因素安排的支出),同比增长15%,其主要项目是:农业支出5830万元,增长17%;教育支出9619万元,增长16%;文体卫生支出5597万元,增长15.5%;科技支出1305万元,增长16%;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6748万元,增长19%;公检法司支出7623万元,增长14%。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
市直预算平衡情况:2009年市直财政总收入为13283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180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收入65657万元;2009年市直财政总支出为13283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94000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支出38837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市政府建立城市发展专项资金的补充决议,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借款,从2007年开始付息,2008年开始还本,按借款规模,2009年预算中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偿还借款本息。
四、完成2009年预算的工作措施
(一)坚持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保经济稳定增长、做实做大财政“蛋糕”上取得新的突破。认真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支持园区建设,推动金刚石等产业集群加速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带动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的相关财税政策,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并加强财税收入征管,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二)坚持把构建和谐鄂州作为公共财政的奋斗目标,在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着力推进城乡医保“一体化”,逐步实现医疗保障平等、有效全覆盖,稳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三)坚持把强农惠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两型社会”先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的突破。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经济集约化进程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增加收入;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城乡资源共享。
(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财政发展的活力之源,在创新财政体制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上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各级次财政分配关系,提高转移支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对公务购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打造阳光财政。重点加强对中央、省扩大内需的财政资金的监管。
(五)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不断创新财政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执行力,切实增强财政部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逐步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推进财政文化建设,努力以财政文化提升财政形象,以财政形象展现财政文化,凝聚力量,成就事业。
2009年全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财政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为全面完成2009年预算任务,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做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