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1217651/2013-189939 | 文 号: | 无 |
发布机构 : | 鄂州市政府 | 发布日期: | 2013年12月10日 |
信息分类 : | 政府预决算 | 有效性: | 有效 |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01679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7%,比上年同期413688万元增加87991万元,增长21.3%。其中:国税部门完成20893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9%,比上年增加25377万元,增长13.8%;地税部门完成21023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2.5%,比上年增加 49136万元,增长30.5%;财政部门完成8250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1.6%,比上年增加13478万元,增长19.5%。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5777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8.3%,比上年增加62634万元,增长23.8%。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626802万元,剔除省级专项补助、政策性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等不可比因素292719万元,实际支出334083万元,完成预算的102.7%,同比增长21.2%。
市直财政总收入完成19535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23478万元,增长13.7%。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651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4.3%,比上年增加20623万元,增长17.8%。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88815万元,剔除省级专项补助、政策性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等不可比因素138128万元,实际完成150687万元,为预算的102.3%,同比增长20.4%。
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为:农业支出9677万元,为预算的101.3%;教育支出31039万元,为预算的104.9%;文体卫生支出8899万元,为预算的102.7%;科技支出2076万元,为预算的102.5%;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11448万元,为预算的101.9%;公检法司支出11389万元,为预算的100.3%。
市直财政平衡情况:资金来源为504850万元,其中上年结余结转1513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51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6469万元、调入资金8735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收入328003万元(含税收返还收入19159万元、体制调整基数返还4576万元、工资转移支付1906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930万元、政策性转移支付104016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2504万元、专项补助收入135623万元、结算补助4731万元、结算上解支出31397万元等)。资金运用504665万元,其中当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8815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支出203858万元(含区街办结算支出15681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992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185万元。市直财政决算正在办理之中,待办理完毕后,上述数字如有变动,再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围绕2012年预算所做的主要工作
2012年是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危中寻机、难中求进,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带来的减收影响,坚持生财为先、聚财有道、用财有法、理财有方、管财以廉,较好地完成了稳增长、保支出、抓改革、促发展等工作任务。
(一)充分发挥财税调控职能,支持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一是用好用活宏观财税政策促发展。围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等目标,梳理各项财税扶持政策,提出完善意见,增强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效性;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提高个体经营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消化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有效规避改革风险,降低企业税负5000万元。二是科学调度财政资金促发展。多方筹措调度财政间歇资金5.4亿元和安排财政贴息资金1000万元,支持工业“五大工程”做大做实做强;调度资金9000万元支持县域平台发展和调度7000万元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落实科技资金7828万元,推动企业改革和技术创新;拨付资金8096万元,支持商业服务业加快发展;投入资金2.69亿元支持交通运输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拨付资金3.03亿元用于节能环保,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职能促进银企联合,扩展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到1亿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培植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优化经济环境促发展。调剂财政资金2.98亿元,推动市城投公司筹措建设资金15亿元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343项精简至74项,自9月份起市财政补贴400万元取消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非税收入实行税式管理,严控涉企乱收费行为,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促发展。围绕鄂州综改不断加大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全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有效缓解地方财力不足的矛盾。
(二)打好增收节支“组合拳”,财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坚持把财政增收节支摆上重要位置,以强化考核、稽查、调度、节支为抓手,竭尽全力推动财政稳定增收,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把鄂州的投资环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一是明确任务抓考核。与各征收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召开财税库联席会议,逐月考核排名,督促收入进度。二是强化手段抓稽查。加强各种税收、非税收入及政府基金征管清缴,严格控制各项税费减免,多次向省国税局、武钢集团等有关领导报告工作,积极协调鄂钢、程潮铁矿和球团厂的税收征管事宜。国税部门通过纳税评估、税收稽查、提高程潮铁矿增值税征收率,清缴增收5878万元;地税部门通过清理股权转让、房地产纳税评估和企业汇算清缴,清查补缴税款1.42亿元;财政部门加强非税稽查管理和政府性基金收缴力度,查出的应缴未缴收入全部催缴入库。三是突出重点抓调度。针对税收征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财税干部经常到企业、厂矿调研,协调解决问题,督促纳税企业按期缴纳税款。四是多措并举抓节支。千方百计保障预算内支出,压缩预算外支出,年初市财政局制定关于严控追加预算支出的17条规定,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政策性支出、民生支出以及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支出。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民生财政作用进一步凸显。一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三农”投入实现新的突破。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资金3.79亿元,用于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增长19.9%;农林水支出6.01亿元,增长12.1%,其中:整合资金3231.5万元改造1363口当家塘,投入资金2000万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统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96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56万亩,拨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070万元实施奖补项目234个,发放惠农补贴8036万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教育投入实现省定目标。全市财政教育支出11.03亿元,同比增长38.2%,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我市教育投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3.94%目标。教育投入重点支持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扶持职业教育发展、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和实验小学建设,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年100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903万元。三是社会保障投入实现稳步增长。社保就业支出7.02亿元,增长7.7%,社保基金支出10.17亿元,保证养老金等社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标准人平提高211元,城乡低保标准人均每月提高30元;医疗卫生支出4.09亿元,增长6.3%,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40元,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0%以上,自9月开始财政每月补贴100万元支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降低药品价格15%,受益群众20.5万人次,实现“三降两增”目标;投入资金2.72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增长101.4%,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四是文化投入实现大幅增加。按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全年拨付文化体育支出1.12亿元,比上年增长85.1%,其中:文化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三国吴都博物馆建设资金4267万元,文化体制改革及创作资金580万元,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四)扎实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财政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一是公共财政体制渐趋完善。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公开市直21个部门的部门预算;纵深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实现所有单位、所有资金及流程三个全覆盖;扎实推进政府采购改革,政府采购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加强票据管理和预算管理,实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与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相结合的新机制。二是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深入推进。以鄂州作为全国九个“两依”示范点之一为契机,紧紧围绕“政策、法规、程序”的核心内容,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始终。完善财政监督检查方式,组织开展财政内部检查、会计信息质量和民生资金检查,扎实开展公务车清理检查工作,及时督促问题单位进行整改。加大“阳光财政”建设力度,全年公开财政专项资金76项,资金10.6亿元,比2011年增加4项,资金增加2.5亿元。三是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全面建立。全市25个乡镇、街落实乡镇财政专管员209人,做到每个行政村都有固定的乡镇财政专管员,各种惠农资金发放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总的来看,2012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也是全市广大财税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在总结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客观看到,我市财政经济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源建设任重道远,二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等等。上述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正在认真研究,将适时向政府提出应对措施,确保财政工作平稳运行。
三、2013年预算草案和工作措施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鄂州建市30周年,完成好全年的财政预算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13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个鄂州”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严格财政监管,深化财政改革,狠抓队伍建设,增强财政部门的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鄂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3年预算草案如下:
全市预算:初步确定2013年财政总收入计划为576300万元,比2012年完成数501679万元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376900万元,比2012年完成数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387500万元(不含省政策性转移支付、专项补助安排的支出),同比增长16%。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各区财政预算经同级人代会审查批准以后,市财政再将汇总的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直预算:市直财政总收入计划为222000万元,比2012年完成数195358万元增长13.6%,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158600万元,比2012年完成数增长16.2%,其中:税收收入92400万元,增长7.4%,主要项目是:增值税39620万元,同比增长8.0%;营业税12769万元,同比增长12.3 %;企业所得税6152万元,增长10.5%;个人所得税1933万元,增长5.2%。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为163500万元(不含上年结转支出和省专款等不可比因素安排的支出),同比增长11%,其主要项目是:农业支出10935万元,增长13%;教育支出34765万元,增长12%;文体卫生支出9878万元,增长11%;科技支出2491万元,增长20%;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12822万元,增长12%;公检法司支出12528万元,增长10%。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
市直预算平衡情况:2013年市直财政总收入为270950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600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收入112350万元;2013年市直财政总支出为270950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3500万元,一般预算调拨支出10745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2013年计划将19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列入预算,具体项目是: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500万元、廉租房建设资金收入30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3000万元、教育资金收入3000万元、土地出让纯收益5000万元、新菜地开发基金收入1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500万元。2013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9000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500万元、廉租房建设支出30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支出3000万元、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3000万元、土地出让纯收益安排的支出5000万元、新菜地开发基金支出1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2500万元。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预算草案,2013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继续遵照危中寻机、难中求进的总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财税工作理念。一是牢固树立为实体企业服务的理念。实体企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实体企业发展壮大,财政才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二是牢固树立效益财政的理念。效益财政就是要树立项目财政、经营财政、公益财政的观念,科学有效调度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理念。坚持按照“法规、政策、程序”的要求生财、聚财、理财、用财、管财。四是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的理念。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投入力度,促进和谐鄂州建设。
(二)科学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下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间歇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建立财政间歇资金与纳税大户纳税额挂钩使用的新机制。二是科学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财政周转资金与工业园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任务相呼应的新机制。三是用好财税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建立财税政策向实体工业企业倾斜扶持的新机制。四是运用财政与金融机构的特殊关系,建立财政与金融企业共同扶持实体工业项目建设的贷款扶持新机制,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存贷比例,解决实体项目建设资金瓶颈。五是强化收费管理,建立非税收入征收与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相结合的新机制,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
(三)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加强主体税源分类监管和收入动态分析预测,协调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税收依法征管到位。二是严格执行非税征收政策,加大非税收入以票管收、源头控管力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征收主体公正执法,市场主体税负公平。三是从严控制政府性基金减免,加大政府性基金清缴力度,确保国家政策性支出所需的地方配套资金。四是加强税收稽查,堵塞征管漏洞,防止违反国家政策任意减免税收,实现公平税负、政企双赢。
(四)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确保基本支出、民生支出、重大项目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追加一般预算支出,维护财政支出预算的严肃性。加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三公”经费的监管力度。二是保障重点支出。围绕“五个鄂州”发展战略,有保有压地安排预算,整合资金支持鄂州综改,继续加大“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及时兑现各项惠民补贴,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提高支出效益。在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开展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在项目上多中扶优,好中扶强,以竞争提高效益,以效益促进公平。
(五)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权益。一是争政策。围绕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向上争取推进鄂州发展的利好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两型社会”和鄂州综改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围绕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焦点向上争取支持政策。二是争资金。充分利用财政部门优势,精心捕捉各种信息资源,协助区、乡镇和市直各部门做好项目的筛选、可行性研究、上报等工作,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三是争权益。对于总部不在鄂州而生产基地在鄂州的企业税收要争取更大利益留在地方。
(六)加强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市以下财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试编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收缴等各项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二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国有资产及收益监管,强化民生资金、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管水平。三是认真办好财政部在鄂州进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试点工作。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内容,鼓励财政干部学政策,做财政政策的“代言人”;学业务,做财政工作的“明白人”;学理论,做财政事业的“开拓人”;学法规,做财政纪律的“规矩人”;学实践,做财政事务的“精明人”,不断提高财政干部政策水平和法治意识,增强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