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438600-2009-00009 |
文 号: |
无 |
发布机构 : |
鄂州市政府 |
发布日期: |
2009年02月15日 |
信息分类 : |
年度计划 |
有效性: |
有效 |
鄂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09-02-15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按照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不低于2008年计划目标的原则,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安排为:
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海关出口增长12%;
招商引资总额增长35%,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o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8%左右;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5%和7.5%;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0人以内。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坚定保增长信心。理性认识当前经济增速下行是经济周期性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叠加影响的结果,正确宣传引导,增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信心。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世界金融危机发展变化,跟踪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深入分析全市经济运行状态,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三是加强生产调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切实做好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工作。四是强化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二)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100个亿元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千方百计落实项目资金来源。
(三)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抓好重大新建和技改项目,促工业上规模升档次。充分发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平台作用,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的重大工业项目。二是继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外来资本与之配套协作,拉长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及机械制造等产业链条。三是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再增加1500万元用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国有资本金,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引导和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跨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四是大力培育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抓好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小水泥、小炼铁等“九小”企业关停并转专项治理力度,努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四)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大《鄂州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战略》实施力度。落实服务业发展用地、用电、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公共平台建设。二是加大城区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三是积极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加快构建“一主三新十特”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连锁超市向农村扩张,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工作,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四是加大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业发展。
(五)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抓好我市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流转交易平台,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二是抓好特色农业板块建设。2009年抓好50万亩水产、20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个万头优质猪场等规模基地建设。三是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和壮大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家。四是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扩大机耕、机插、机收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六)大力推进统筹城乡试点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在组织创新上进行探索和突破,组建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市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委员会、市土地储备委员会三个机构。二是在载体创新上进行探索和突破,搭建城乡一体化的投入平台、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生态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和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平台等四个平台。三是在机制创新上进行探索和突破,推进户籍改革、农村金融领域改革、弱势群体援助机制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五项改革。四是继续加大支农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七)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先行区建设,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一是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加强规划协调工作。加强与省规划编制小组的沟通和联系,全面推进我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5个专项规划与武汉城市圈规划的对接。三是建立统筹规划机制和四级联动推进机制。四是继续抓好与武汉的各项对接。突出抓好汉鄂快速通道、汉鄂城际铁路、武汉新港鄂州港区、青阳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对接工作。五是扎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的完成。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进一步改善民生。一是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三是多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水平的居民收入。四是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