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438600-2019-00023 | 文 号: | 无 |
发布机构 : | 市发改委 | 发布日期: | 2019年02月05日 |
信息分类 : | 年度计划 | 有效性: | 有效 |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各项工作,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亿元,比上年增长8.2%,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主要指标增幅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新动能培育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基础夯实
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市校合作,科创成果转化加快,登记科技成果25项,全市技术交易额超过10亿元。爱民药业、维视影像、中部医疗3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计划,湖北锐世、万度光能等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深紫科技、精微视达等企业初现独角兽苗头。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捷报频传,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共建沼山精密测量物理实验基地,新增人福药业、兴欣科技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新增木之君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新动能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5%,虹润新材料一期、南都新能源一期、容百锂电三期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顺利竣工。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步伐加快,实施技改项目125个,技改投资增长18.4%。
服务业支柱作用增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占GDP的比重突破38.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保持高速增长,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59.8%。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增服务业入库企业48家。鄂州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葛店开发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新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获批,三江港成功获批国家级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华中万吨冷链港一期竣工试运营,唯品会三期分拣中心基本完工,宝湾物流中心即将竣工,苏宁云商、人福物流等项目顺利推进。成功争取国家海关总署批准设立鄂州海关。
农村产业融合趋势显现。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2.7%。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新增生态农业基地23个,新增虾稻共生稻田综合种养等新模式面积6300亩。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段店江滩油菜花海、碧石诗画莲花等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新农业正在兴起,峒山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8个国家科技基地项目全面启动运行。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后劲不断蓄积
机场工程提前启动。机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民航局专家评审,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预计近期可以正式获得核准,将为机场合法合规全面快速建设铺平道路。先期开工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1+6+1”项目快速推进,走马湖填湖场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花马湖上中湖连通渠基本贯通,为机场工程建设赢得宝贵工期。
重点项目支撑有力。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7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2%。14个省级“三类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7%。中、省资金争取再创新高,市发改委累计争取到位中省无偿资金7.7亿元,同比增长35.7%,协调全市“三大类”重点项目,低成本融资151.6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项目建设。鄂州电厂三期竣工,5#、6#机组实现并网调试,即将投入运行。三江港连港铁路工程基本建成,即将投入营运。鄂咸高速、G106鄂州城区至分水岭、三江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稳步实施。市民中心、图书馆新馆全面建成向社会开放,鄂州综合客运枢纽站投入运营。葛店地铁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补短板工程进展加快。“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安全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0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455”生命防护工程301.13公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补短板“四大任务”抓紧推进,樊口二站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花马湖二站工程、梁子湖流域(鄂州)湖泊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展较快,率先在200人以上村湾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19座。
(三)生态文明建设提速,美丽鄂州建设开创新局面
长江大保护工作大力实施。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拆除非法码头和水源保护区码头108个,腾退岸线10.8公里,整改规模以上排污口27个,完成长江岸线造林绿化年度工作。主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封场覆绿,市污泥处置中心、垃圾资源化生态工厂建成,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我市被国家长江办列为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第二批资金项目合作城市。
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将特别排放限值执行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重点行业。开展重点排污企业驻点监察,督促鄂钢公司完成8个方面环境问题治理。铁腕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余寿港、五丈港等河道清淤护坡工程,洋澜湖43个污水排口封堵等工程顺利完工。全面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完成了全市89家企业地块信息采集上报和301处农用地样品采集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组织31家企业参加排污权交易,成交金额66.6万元。
全域水生态修复有序开展。湖泊保护总体规划获省批复,长港河保护方案出台。全面建立各级领导担任“河湖长制”,安设界碑界桩6600余块,市区河湖长巡查河湖1000余次。梁子湖区大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梁子湖水系连通工程加速推进,红莲湖到大头海已实现连通。三山湖至洋澜湖生态补水工程进展顺利。实施五四湖、黄田湖等退垸还湖工程,新增湖泊水面2.6万余亩。
(四)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全省名列前茅,全市31101项行政职权事项建立了清单体系和服务指南。建立并实施“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机制,公布第一批市级“四办”事项1039项。投资审批全面实现与国家省市区四级联网同步、部分审批全面上网办理,启动了多图联审、区域评价、先建后验改革,有序推进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等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注销时间,实现了材料齐全3个工作日内可领照、5个工作日内可营业,简易注销办理时限全面压缩至3个工作日。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企业降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累计为企业减少各类成本支出7.4亿元,完成39个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单位脱钩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安排2000万元设立市级助保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推进全市技术改造企业“助保贷”工作,助推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出台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报辅上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国资国企改革和化解政府债务稳步推进。市昌达公司、市城投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剥离城投公司土地储备职能,分类化解城投公司债务83.38亿元,有效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改革加快推进,市昌达公司完成第五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接收工作,接收资产价值6000万元。央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信用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信用工作制度日渐完善,已汇集信用信息超过200万条,行政许可信息31997条,行政处罚信息18029条。守信激励措施不断创新,“云税贷”“诚商贷”等信用激励产品不断上线,96户诚信企业获得“云税贷”13028万元;发放“助保贷”贷款1.56亿元。联合惩戒范围逐步扩大,实施联合惩戒案例816例,涉及金额3.6亿元,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提升,居全国第33位,全国同类城市第4位,信用增进指数居全省第一,金融生态指数居全省第四。
(五)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大力推进“四个一批”产业就业扶贫,全市精准扶贫对象就业20411人,就业比例达95.6%,白龙蓝莓成为全国首批、湖北唯一的国家产业扶贫标准案例。全力推进光伏扶贫,合计建设规模5.5MW,实现按月结算发电收益;第一批55个光伏扶贫项目纳入国家补贴目录,201万元电价补贴资金已拨付到位。健康脱贫攻坚稳步开展,扶贫对象实际人均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3.1%。教育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发放资助金1940万元,惠及学生22270人次。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坚持把稳就业摆在“六稳”突出位置,全市预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5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成功承办全省2018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扎实做好机场拆迁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6场,帮助解决9100人就业。葛店武东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市就业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增收,五项基本社会保险新增参保8.1万人次,累计制发社保卡98.2万张,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职工和居民医疗报销比例分别达80%和75%。调整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共发放养老金20.8亿元。着眼服务航空大都市建设,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棚户区改造开工12704套,基本完成7799套。全市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兜底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成鄂州中专迁建工程和华容高中、梁子湖高中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葛店高中建设,启动城南学校建设。吴都生态廊道体育健身区、顾地全民健身中心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推进5个“乡镇街道(社区)运动健身中心”、7个“村级文体广场示范工程”建设,全市新增文体广场100多个,人均场地面积全省地市州排名第一。成功举办2018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鄂州市民生发展指数在“2018年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名录中排名第42位。
与此同时,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仍然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不优,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实体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市大建设和产业大发展面临空间、土地和资金等瓶颈制约;公共服务供给仍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较重。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应对,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