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438600-2018-00028 文      号: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委 发布日期: 2018年01月19日
信息分类 : 年度计划 有效性: 有效

关于鄂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8-01-19

   2018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为主战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优先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动事关长远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事关全局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着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创鄂州速度、效率、标准、质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湖北特色产业增长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做贡献、打头阵

  经过分析测算,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18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7.5%,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空气优良天数占比7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幅好于省定目标。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增强发展承载力。一是全面推进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一方面,集中力量高效推进机场可研和初设等各环节的报批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机场工程要求,加快走马湖水系改造、防洪排涝、道路交通等“1+6+1”机场配套工程施工建设。启动航油码头、航空加油站及管线设施、冷热电联供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完成航空枢纽分拣中心和货航基地设计,启动航迹净空工程施工。加快推进燕矶、杨叶片和鹰山、月陂片安置小区建设。二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把握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原则,加快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美术馆、科技馆,启动三中心周边中央公园、配套道路管网、商务及服务设施体系综合规划设计;加快马鞍山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孙权大道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樊口公园、滨江风光带四期工程;推进主城区停车场、人车分流、潮汐交通等交通疏解体系规划建设,实施凤凰路交通综合整治、吴楚大道东段交通整治。三是构建综合大交通体系。按照大枢纽、大平台、大功能、大联通构想,立足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辐射长江经济带、协同大武汉、联动鄂黄黄,加快完成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并争取上升为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实施武鄂交通对接工程,积极争取武汉地铁9号线延伸至红莲湖、推动武汉地铁11号线延伸至葛店项目正式动工,运用PPP模式探索推动新型有轨交通示范线路建设。加快鄂咸高速、武阳高速鄂州段建设,推动人民西路、高新四路、新城大道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道路无缝对接。 

  (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临空经济推动重大项目落户以全球化视野、面向未来高端产业,运用市场化机制开展精准招商。围绕产业定位,集中力量引进有战略意义的龙头项目落地,带动配套项目跟进,形成链条式、集群化和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依托大空港优势,激活土地存量,稼接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杠杆,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社会专业性大基金合作,以产业资本撬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二是切实发挥投资稳增长“定海神针”作用。改变投资驱动型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把控项目质量。加快苏宁云商华中电商物流园二期、容百锂二期、枫树科技园等大项目建设;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引导科学家、企业家、金融三家结合,推动钙钛矿晶系电池、天岳半导体晶片及器件等科技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探索借助PPP等形式合作共建园区基础设施,推进龙头企业+园区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三是高位谋划储备重大项目抓好项目谋划和两库(储备库、建设库)建设,并做实前期工作。从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葛店中部电商中心、三江港一类口岸、梧桐湖生态科学城四个维度,深度研究和谋划四新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布局,着眼布局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按照各新区功能定位,谋划一批公铁水多式联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市PPP项目库,重点谋划使用者付费或使用者付费为主财政补助为辅的PPP项目。 

  (三)着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空港服务、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与中科院、华科大、武大、中国航天三院等机构对接,促进一批创新型项目落地。以华科大鄂州工研院为依托,建设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综合性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和研发体。大力实施“333”“121”人才池和新鄂州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二是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一手抓低端落后产能的淘汰化解,处置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鼓励推动低端加工企业外迁;一手抓有前景、有优势的企业改造提升,大力实施百家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支持传统企业机器换人,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3积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降成本政策落地见效,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运输和运行成本。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全年开发40个新产品。鼓励政府工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首台(套)产品。综合利用中央、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和新产品研发。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三是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消费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推进葛店中部电商中心、区域性物流分拨中心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建设,推动鄂州开发区建设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打造临空服务、国际贸易服务、物流信息大数据平台、物流高端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培育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中心。充分发挥梁子湖、红莲湖、长港等水生态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小镇、特色旅游小镇。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优化农产品种养结构,加大生态农业扶持力度,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面推动生态农业基地提档升级,新增生态农业基地20个。重点建设峒山生态农业产业园、台湾生态农业创业园等一批都市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完成21个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任务。在全市农村地区推广梁子湖区新农村改造经验。推进集镇改造升级,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推进涂家垴镇、段店镇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建设。以实施三乡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着力探索规范有效的土地集中流模式。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 

  (四)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环保攻坚战,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一是认真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综合治理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巩固深化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成果,切实做好工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依法提高控排标准。严格执行钢铁行业的烧结、炼铁、炼焦环节,以及水泥粉磨环节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强化差别电价等倒逼政策措施。完成鄂州电厂1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推进梁子湖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水十条”、“大气十条”和土十条大力实施全域污染立体防控。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二是认真开展长江大保护。加强协调督办和考核,落实部门责任,推动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工程项目建设。完善河湖长制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继续实施水利和水生态保护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樊口二站、梁子湖流域湖堤加固、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等工程进度;实施曹家湖、垱网湖退田还湖还湿二期等水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洋澜湖生态补水工程6月底完工;确保花马湖、红莲湖等集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实现全市城乡污水处理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加快五丈港、鄂钢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三是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机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推进环保监测执法垂直管理。制定长江鄂州段和长港流域横向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实施严格的污染扣缴和补偿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力争实现年内全市进入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创新生态金融产品,切实发挥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功能。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五)着力构建城市竞争新优势。一是增强体制机制新优势。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采取清收闲置低效用地、提高市内占补平衡补助标准等多种途径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建立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体系,实现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加快推进投资项目联审平台、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经济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和数据共享。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措施的同时,对前后置审批事项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动态管理。二是构建开放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经济带动效应和对外开放联动效应,积极与武汉联合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共同打造航空客货双枢纽。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将湖北自贸区政策向鄂州延伸。建立与武汉、黄石、黄冈的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 

  (六)着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加大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力度,扩大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覆盖面。确保实现6个省级贫困村出列,1万名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完善兜底保障体系。调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对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落地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棚改融资、分配入住、政策落实等情况加强督办检查。建成人社就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等活动。三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改造4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启动实施航空都市区两个安置小区4所学校、6所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市二中迁建、市中专迁建、华师大梁子湖校区等重点教育项目建设。推进健康鄂州建设,加快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城东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进度。争取新设立民办福利机构两家,新增养老床位200张。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广泛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为把鄂州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