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438600-2022-00007 | 文 号: | 无 |
发布机构 : | 鄂州市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2年06月10日 |
信息分类 : |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 有效性: | 有效 |
省发改委:
现将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076号提案提出的“关于将鄂州机场打造为世界一流货运枢纽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委员。
一、关于“机场工作重点应从‘以建设为中心’向‘以运营为中心’转变”。一是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历经4年建设,机场主体工程已于3月完成竣工验收,3月19日试飞成功,4月27日顺利通过第一批行业验收,计划6月组织第二批行业验收。重点配套工程花湖机场高速一期已于5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营,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武阳高速鄂州段主体工程及机场快速通道(S203鄂州段)已贯通。机场供油工程民航专业工程正进行试运转前准备工作,6月底将正式投运。转运中心加快建设,航空基地建筑主体完工。二是积极做好运营筹备。已通过行业运营验收。客运航班计划首批开通至北京、深圳、上海、昆明、厦门、重庆共5条航线6个航点;货运航班近期计划开通至深圳、上海2条航线。目前正积极协调督办开航筹备、货运准备共32项重点清单任务。三是市场经营化机制的实践探索。与民航湖北监管局签订了合作协议;争取省机场集团、湖北国际物流机场公司支持航空客货运市场开发;与各意向航司洽谈开通客运航线合作。聘请1名民航专业人士指导民航业务工作。市属国有企业深化与央、省企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今年3月,重组整合后的市属国有企业市城控集团、市昌达集团成立,为探索混合制改革、市场经营化机制建设注入新活力。四是配合做好股权确权。我市正积极配合湖北机场集团按《湖北机场集团改革重组实施方案》做好鄂州花湖机场股权确权工作。
二、关于“围绕鄂州机场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生态圈”。一是我市已编制完成《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修建性详细规划》、“5+1”海关指定监管场所可研与规划,省政府已正式将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文件上报国务院;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口岸已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并被列入12个重点枢纽航空口岸示范工程之一,启动了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申报的资料准备工作。查验场地和监管仓库等综保区口岸作业区项目一标段工程总承包已开标,现处设计优化和施工准备阶段;按照“集约、创新、智能、高效”,“三中心”(查验中心、申报中心、快件监管中心)的总体建设思路,将海关监管嵌入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打造手续最简、配置最优、效率最高的海关监管新模式。二是《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将鄂州花湖机场区块20平方公里(含正在申报的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纳入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实施范围。三是我省正着力打造湖北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构建中部地区“空中出海口”,鄂州花湖机场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其定位是“货运枢纽、客运支线、公共平台”,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武汉天河机场则以客运为主、货运为辅,两者在资源协调配置、错位发展上有明确清晰的界定。
三、关于“软硬兼施,尽快完善与货运机场建设运营相关的制度建设”。一是运营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方面。2021年12月,成立了市民航办和湖北省楚商联合会临空产业分会。借助鄂州花湖机场平台,积极申建自贸区建设,打造内陆自贸港。二是鄂州花湖机场全程运用BIM技术建设,是首批“四型机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示范项目之一,也是近20年来全国民航系统规模最大的全国民用机场建设管理大会嘉宾参观的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局等220余名领导专家亲临观摩指导这座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三是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局在2020年8月印发的《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发改基础〔2020〕1319号)中,赋予鄂州花湖机场“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如提出“顺势监管”理念,打造通关便捷化海关等,着力构建与北上广深等综合性枢纽机场共同组成国内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
四、关于“积极探索人才储备和引进、招商引智新机制、新方案”。截至目前,我市各类人才总量达22.6万人,引进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26人,享受国贴、省突、市贴人才129人,高精尖缺急需人才(含柔性引进)659人,为国企事业单位引进“121”人才534名,为130家企业引进硕博和重点本科人才1509名,全市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2家。同时,全市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人才缺乏局面,仍有近20万的人才缺口。为此,一是用好人才引进政策。瞄准“高精尖缺”人才,统筹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政策包”,打造引才聚才兴才政策“升级版”。精准实施“梧桐计划”、“人才池”、“人才强企”、“才聚荆楚”等,探索“招商+招才”、“人才+项目”、“人才+成果”等新模式。充分发挥“招才大使”、“招才工作站”、孵化器等引才机制作用,坚持“以才引才”、以平台引才、用项目引才。针对临空产业、航空物流等产业人才,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实现跨区域、跨国界参与全球人才资源配置。二是多措并举培育人才。围绕鄂州“157”产业集群,依托武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我市职业院校等丰富教育资源,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选派人员到境内外相关教育培训及科研机构、国内先进物流机场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跟班学习。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实“放权、松绑、激活”三篇文章,树立以业绩、能力、贡献、潜力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机制,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鼓励和引导高层次的临空产业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基层的第一线聚集。三是拓展人才聚集空间。构筑临空经济科技创新平台。加强航空设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研发机构的规划建设,推动一批临空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科研团队带项目整体转化;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和科技金融机构。搭建临空人才创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创业摇篮计划,建设临空经济青年人才创业园;设立优秀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聘请专家担任创业企业顾问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临空人才发展服务平台。吸引国内知名猎头机构、大型人力资源公司等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完善人才信息平台。开拓武鄂黄黄人才合作发展平台。尝试组建武鄂黄黄临空经济战略联盟,建立武鄂黄黄人才大市场,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区域人才共同体。四是真心真情留住人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探索成立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站等。五是推动引才提质增效。分层分类建设人才公寓、专家楼、公共保障和商业综合体,其中,按照四星级标准建设933套人才公寓。
鄂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