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 2020年04月30日
信息分类 : 统计公报 有效性: 有效

鄂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20-04-30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加快“三城一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0.07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0.4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50.30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9.28亿元,增长8.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6678元,比上年净增13361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48.3:42.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5.8%、7.7%、6.3%、17.1%、8.8% 

      价格运行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涨幅比上年提高0.9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上涨6.7%;衣着下降1.4%;居住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交通和通信下降0.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8%;医疗保健上涨0.6%;其他用品服务上涨4.9%。 

市场主体发展加快。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173户,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3230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634户。 

就业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1.99%,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粮食种植面积41.1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0.0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7.9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1千公顷。粮食总产量25.38万吨,下降6.4%;棉花总产量0.47万吨,下降8.4%;油料产量4.32万吨,增长0.8%;蔬菜总产量103.88万吨,增长0.4%。全年全市生猪出栏59.90万头,下降35.7%。水产品总产量28.93万吨,下降3.0%。 

(表1)    2019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棉花 

油料 

水产品 

蔬菜 

25.38 

0.47 

4.32 

28.93 

103.88 

-6.4 

-8.4 

0.8 

-3.0 

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7%;私营企业增长7.0%。轻工业下降2.4%,重工业增长12.2%  

全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2.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3.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7.2%,产品销售率为96.5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3.21亿元,增长49.9% 

(表2)    2019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粗钢 

钢材 

铸钢件 

服装 

硅酸盐水泥熟料 

水泥 

商品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桩 

民用钢质船舶 

自来水生产量 

塑料制品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件 

万吨 

万吨 

万立方米 

万吨 

万载重吨 

万立方米 

万吨 

594.23 

  

559.70 

  

14.65 

  

2704.06 

  

321.37 

  

1008.18 

  

335.66 

  

409.28 

  

9.64 

  

4181.51 

  

29.36 

5.3 

  

1.8 

  

-22.2 

  

-10.4 

  

107.2 

  

3.5 

  

-38.7 

  

1.8 

  

-16.1 

  

-32.8 

  

-1.0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市具有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05.32亿元,增长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1.8%。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7万平方米,增长20.4%;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3.32亿元,增长12.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86亿元,增长11.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83.24亿元,增长11.6%;乡村实现零售额38.62亿元,增长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0.50 亿元,增长3.9% 

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全年通过网上消费实现零售额19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45.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8亿元,增长7.4%,其中,进口28.0亿元,增长2.1%;出口18.8亿元,增长16.4%         

七、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和旅游 

全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80.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9%;旅客周转量8.9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3.4%。公路营运里程3957.17公里,比上年增长3.2%;高速公路里程122.24公里,与上年持平。 

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90亿元,增长51.0%。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094公里;固定电话用户8.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7.50万户;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37.69万户。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96.51万人次, 增长4.65%。实现旅游总收入61.09亿元,增长6.8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90.54亿元,增长10.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05亿元,增长3.7%。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3.97亿元,增长7.3%。全年财政支出125.31亿元,增长3.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72.14亿元,比年初增加45.4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44.09亿元,增加45.4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6.60亿元,比年初增加73.0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94.42亿元,增加59.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02.09亿元,增加13.79亿元。 

全年保险业总保费21.28亿元,增长10.1%。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4.07亿元,下降14.9%;人寿险实现保费17.21亿元,增长18.3%。全年给付(赔付)总支出4.70亿元,增长13.8%。其中,财产险赔付总支出2.82亿元,增长19.5%;人寿险给付(赔付)总支出1.88亿元,增长6.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9年末,全市高等教育招生6175人,在校生15814,毕业生5208人;普通高中招生5481人,在校生15880人,毕业生5432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1840人;小学在校生7363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9867人。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认定企业 32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累计达到45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0件,全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47件。 

十、文化和卫生 

2019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艺馆、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个,放映单位9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0家,其中医院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家;全市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82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07人,注册护士3080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5664张,其中医院床位4002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69张,卫生院床位1359张。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5.97万人,其中,城镇70.26万人,乡村35.71万人。城镇化率达66.3%。全年出生人口10221人,出生率9.65;死亡人口6762人,死亡率6.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7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1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3元,增长9.7% 

社会保障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6.9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8.92万人,离退休人员8.0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7.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2.6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3.6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7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18万人。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80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824人。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7091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8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0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6% 

全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9天,优良率为79.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0.0%;PM2.5年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5%。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起,死亡37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12人;生产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21起,死亡25人。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