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鄂州农民种植意向简析

发布单位 : 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3年03月28日 主题分类: 其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决策, “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生产又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鄂州农民如何调整种植业结构,对农村生产有何打算?最近市统计局在全市3个区21个乡、镇,对210家农户的种植意向进行了一次快速调查。结果表明: 2013年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三增一减”态势,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农民种植意向变化

  1、粮食作物面积回升。2013年全市210家农户(下同)意向种植粮食面积为2034.36亩,比上年实际增长2.78%。其中:小麦364.9亩,增长10.4%;水稻1910.1亩,增长4.04%;薯类41.75亩,增长1.46%;分地区看:鄂城区比上年实际增长1.7%。小麦、水稻、薯类增长分别为11.2%、3.72%、9.43%;华容区比上年实际增长6.47%。小麦、水稻、薯类增长15.54%、8.91%、-1.79%;梁子区与上年实际播种面积持平。小麦、薯类下降3.2和1%%;水稻增长1%。

  2、棉花播种面积减少。2013年全市意向种植棉花面积438.5亩,比上年减少2.3%。分地区看:鄂城区比上年实际减少4.23%;华容区比上年实际增长0.5%;梁子区比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减少1.1%。

  3、油料作物面积增加。2013年全市意向种植油料面积为559亩,比上年增长7.07%。分地区看:鄂城区比上年实际减少2.64%;华容区比上年实际增长23.9%;梁子区比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减少1.5%。

  4、蔬菜瓜类面积稳中有升。蔬菜瓜类种植面积在经历了几年增长后,今年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态势。2013年全市意向种植蔬菜瓜类面积为153.02亩,比上年增长8.51%。分地区看:鄂城区比上年实际增长9.87%;华容区比上年实际增长5.8%;梁子区比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增长1.4%。

  二、农民种植意向特点

  1、种植业面积呈“三增一减”趋势。种植意向显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考虑种什么的问题上更趋于理智,注意市场变化,追求经济效益。2013年全市意向种植粮食作物、油菜、蔬菜瓜类面积分别增长15.9%、7.7%、8.51%,棉花面积减少2.3%。

  2、优良品种面积和优质率比重扩大。2013年全市意向种植小麦、水稻、薯类、蔬菜瓜类种植面积增加。如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比重达73.95%,优质粳稻的种植面积比重达61.75%。在调查210户种粮户中,扩大粮食种植规模的户数,占总户数的20.55%。今年农作物优质率平均比上年提高10%。其中:稻谷更换优质品种较上年增加20%,优质率达到80%,优质双低油菜优质率80.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3、服务制度完善凸现区域性种植业特征。2013年鄂州市农业综合机械化作用逐步提高,在全市建立了23支农作物病虫害机防队和13个油菜机械直播专业队,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在“优粮、稳油、扩菜”基础上,逐步实现品种、模式、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积极选育引进和推广良种,坚持“不优不引、不优不推",形成地域性种植业发展态势,如:华容区油菜面积增长23.91%,兴办3个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

  4、种植业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鄂州市进入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阶段,种植业调整与整体规划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从调查结果看,棉花面积调减2.3%,占耕地面积调减21.6%。农民调减出的耕地大部分用于绿化造林、发展果树和修建公路。2012年,全市造林和果园面积分别增加3.8%、4.6%。在农村大面积绿化造林、种植果树,不但能带来较高经济效益,也能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值得关注问题

  从种植意向调查结果看,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进一步增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鄂州市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种植结构调整还存在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率不高。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对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有少数农户没有调整的意向,还有2.27%的农户根本没有种植计划,将耕地闲置。在210户调查户中,有71户耕地复种指数只有1.35,低于全部调查户的平均水平1.98。

  2、种植结构调整仍存盲目性和趋同性。虽然经过几年的种植结构调整,部分农民已经认识到调产不是简单的“多种什么,少种什么”,而是应该寻找能够取得最大效益的种植切入点,但是在调产过程中,害怕调错方向,害怕得不偿失的畏难情绪,又使农民陷入“人家种啥我种啥”的怪圈中。

  3、农耕土地部分转变为非农用途。由于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是去“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以农业名义将农地变作他用,以及农地耕种向二、三产业延伸的非农业化倾向;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表现出“规模偏好”倾向,导致违背部分农民意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被强制性”流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