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 | 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20年11月11日 | 主题分类: | 经济建设 |
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经济下行、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下,全市消费品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市场的恢复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开展了一系列优惠促销活动,有力刺激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消费市场有所回暖,但降幅依然较大。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逐月收窄
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61亿元,同比下降28.8%,降幅较1-8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9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0亿元,同比下降9.6%。社零额降幅呈逐月收窄态势。
(二)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收窄明显
1-9月,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6.11亿元,同比下降45.1%,降幅较1-8月收窄3.8个百分点。其中,9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9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较8月份上升14.7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首次实现正增长。
(三)限上批零行业零售额占主导地位
1-9月,限上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5.70亿元,同比下降32.6%,降幅比1-8月收窄4.1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09亿元,同比下降41.2%,降幅较1-8月收窄4.5个百分点,限上批零行业零售额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98.5%,在消费品市场占主导地位;限上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61亿元,同比下降34.1%,降幅比1-8月收窄11.9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同比下降29.9%,降幅比1-8月收窄0.8个百分点。
(四)五区降幅“三升一平一降”
分区看,1-9月鄂城区、华容区、葛店开发区三个地区限上零售额的降幅分别比1-8月收窄3.2个、6.9个和3.9个百分点;梁子湖区限上零售额的降幅与1-8月持平;临空经济区限上零售额的降幅比1-8月扩大1.9个百分点。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地区限上零售额的降幅均小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限上主要商品销售降幅收窄缓慢
我市限上企业在统的19类零售商品中,除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等4类商品保持增长外,其他15类零售商品均呈现负增长。其中,仅有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降幅比1-8月收窄10个百分点以上,其余商品收窄幅度均在5%以内,2类商品降幅比1-8月有所扩大。基本生活类消费占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大,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占比超过50%,同比下降45.9%,降幅较1-8月收窄3.4个百分点;大宗商品销售降幅收窄有限,1-9月全市限上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类分别同比下降36.8%、44.6%和19.7%,降幅分别比1-8月收窄1.7个、3.8个和12.4个百分点。
(六)重点企业拉低明显
全市10家重点商贸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营业额)80.14亿元,同比下降45.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拉低全市限上销售额(营业额)增速20.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限上销售额(营业额)的比重为55.1%。电商影响尤为明显。1-9月限上电商企业累计完成零售额70.52亿元,同比下降46.8%,降幅较1-8月收窄3.9个百分点,拉低限上企业零售额8.6个百分点,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个百分点。其中,唯品会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46.6%,降幅较1-8月收窄3.4个百分点,拉低限上企业零售额2.7个百分点;葛店苏宁云商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47.5%,拉低全市限上零售行业销售额增速8.6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运行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有所回暖势头。但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内外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传统业态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压力,当前全市占比较大的电商企业商品增长空间有限,消费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仍然面临着困难。
(一)新增企业拉动不足,在库企业增长乏力
限上企业面临数量少,进库企业少的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限上新增入库企业2家,其中博道文化传媒同比下降5.9%,未对限上批发业起到正向拉动作用;在库企业如电商后期销售额实现增长压力较大;我市传统商贸企业受消费政策刺激有限,短期内无新消费热点出现,无法实现快速增长。
(二)限上占比逐渐萎缩,带动作用有所减弱
近两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培育力度不足,导致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社零额比重偏低,对全市消费品市场带动减弱。1-9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6.1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8年的56.0%、2019年的53.9%降低到40.0%。
(三)消费品市场结构不平衡,对电商企业依赖较强
目前在全市消费品市场中主要以电商销售的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器类、通讯器材类商品为主,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1-9月,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器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合计达限上商品零售额的72.7%,服装、鞋帽类占54.1%,家用电器类、通讯器材类占18.6%,此三类商品仍是拉动本市零售行业的主导力量。1-9月,由于前期的疫情限制居民出行,主要消费以粮油副食、医药制品为主,因此我市前期限上零售额下降明显,一季度限上零售额下降近70%,限上电商累计完成零售额降幅大于传统企业降幅28.5个百分点;二季度限上零售额下降仍超过50%,其中电商拉低限上零售额50.7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结构不平衡,个别商品在零售额中占比过高,易受到政策调整或市场波动的影响。
(四)多数企业尚未恢复
限上批零企业中,前三季度持平或超过去年同期销售额的企业16家,仅占25.4%,与二季度相比上升7.9个百分点。其中,仍有超过三成的批零企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一半,超八成的批零企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后续增长压力仍然存在。
(五)住餐行业降幅持续扩大
1-9月,限上住宿企业完成零售额0.61亿元,同比下降34.1%;限上餐饮企业完成零售额1.14亿元,同比下降29.9%,降幅较1-8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9月限上住宿企业同比下降17.2%,降幅较上月扩大10.9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企业同比下降21.2%,降幅较上月扩大14.0个百分点。前期我市住餐企业受“惠游湖北”、婚嫁、升学宴等影响将疫情之前压制的团体消费释放,增速较上半年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进入九月之后,住餐行业暂无集中刺激消费的需求,降幅较一季度扩大。
三、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推进全市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助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居民收入
加大疫情期间失业人员的就业指导扶持力度,鼓励居民积极创业、培育新型“夜经济”、“地摊经济”快速发展,拓宽居民收入渠道,保障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部门联动发力,监测重点企业
市发改委、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研判预警,最大化发挥合力服务好贸易企业,对于四季度即将出现的电商高基数,加强跟踪与监测,与企业共同商讨如何平稳过渡企业转型期。
(三)加大招商引资,注入新鲜活力
建议各区积极定制并宣传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落地入驻,关注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或行业领军企业、总部经济、大宗贸易等为招商重点对象,引导企业在我市新注册成立法人公司,精准招商,有效招商,精简好企业入驻程序,提升我市贸易综合实力,注入贸易新活力。
(四)加大入库力度,常抓新增工作
抓新增单位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也是提高限上增速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建议发改、商务、税务等各部门、联合各区力量共同发力排摸辖区内新登记注册企业,一旦发现符合入统要求的企业及时月度和年度入库,重点关注辖区内的已形成规模的商业中心的企业,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达规入库;重点关注大型专业交易市场,例如飞鹅建材市场、明堂市场、武汉东等市场内较大个体户,指导企业做好台账,争取年度入库。另一方面,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持续做好政策宣传和服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促分支机构转法人。商务部门制定合理的奖补政策,吸引企业早日入库,实现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