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 | 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19年02月19日 | 主题分类: | 经济建设 |
为全面了解鄂州市2018年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收益情况,按照全省农本调查工作统一安排,鄂州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全市部分乡镇农调户2018年粮食、油料、棉花、生猪等主要农产品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市早籼稻产量、总成本均略有增加,产值减少;中籼稻产量基本持平、总成本增加、产值减少,收益减少;晚籼稻和小麦产量略增、产值减少、总成本增加,收益减少;油菜籽单产、产值、成本均增加、收益减少;棉花生产单产、产值增加、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收益基本持平;生猪价格下跌、成本减少、收益下滑。
一、粮食作物
1.产量、产值情况
2018年,全市调查户平均,早籼稻亩平产量432.73公斤,比2017年的434.65公斤减少1.92公斤,略减0.44%,亩平总产值947.99元,比2017年的1095.67元减少147.68元,减幅13.48%;中籼稻亩平产量641.43公斤,比2017年的641.63公斤略减0.2公斤,减幅0.3%,亩平总产值1370.76元,比2017年的1565.07元减少194.31元,减幅12.41%;晚籼稻亩平产量468.73公斤,比2016年的467.78公斤增加0.95公斤,增幅0.2%,亩平总产值1082.45元,比2017年的1209.03元减少126.58元,减幅10.47%;小麦亩平产量258.68公斤,较2017年的254.06公斤增加18.89公斤,增幅1.82%,亩平产值507.16元,比2017年的554.34元减少47.18元,减幅9.3%。
2018年早、中、晚籼稻产量略增主要原因是今年气候较为适宜,晴雨适中,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灌浆等生产过程顺利,没有出现不利于早籼稻生长、收割和晾晒的极端天气。今年7-9月,我市雨水较往年同期偏少,8-9月以晴天较多,光照充足,有利于稻谷灌浆成熟,虽然今年干旱时间较长,由于鄂州地理位置优越,百湖之市,水源充足便利,灌溉及时,稻谷相比去年增产,品质好于去年。
小麦产量增加主要原因:一是越冬期间雨水较多,后期气温平稳,收获期气候较好。今年小麦成熟收获期光温条件好,没有出现“烂场雨”,利于灌浆,小麦籽粒饱满、容重增加,不完善粒少,小麦收购品质优良。二是农业部门在小麦病虫害高发期及时预警,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清沟排水,推广小麦“一喷三防”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全覆盖。
2.成本情况
2018年,早籼稻亩平总成本1310.08元,较2017年的1372.80元减少62.72元,减幅4.57%;中籼稻亩平总成本1252.63元,较2017年的1170.69元增加81.94元,增幅7%;晚籼稻亩平总成本1309.16元,较2017年的1228.08元增加81.08元,增幅6.6%;小麦亩平总成本758.11元,比2017年的715.86元增加42.25元,增幅5.9%。
早、中、晚籼稻、小麦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劳动日工价增加,导致人工费用增加;二是种子及化肥费用增加;三是农调户租赁机械播种、收割,提高了工作效率导致机械作业费增加。
3.价格及收益情况
2018年,早籼稻每50公斤出售价格107.81元,比2017年的124.42元减少16.61元,减幅13.35%,亩平净利润亏损41.18元,与2017年的亏损31.47元增加9.71元,亏损增加30.85%;中籼稻每50公斤出售价格106.25元,比2017年的121.38元减少15.13元,减幅12.46%,亩平净利润9.16元,比2017年的30.59元减少21.43元,减幅幅为70.05%;晚籼稻每50公斤出售价格114.01元,比2017年的127.82元减少13.81元,减幅10.80%,亩平净利润亏23.88元,比2017年的亏损2.01元增加21.87元,亏损增幅为1088%;小麦每50公斤出售价格95.77元,比2017年的106.82元下跌11.05元,减幅10.34%,亩平净利润亏损47.39元,比2017年的亏损31.12元增加亏损16.27元,增幅为52.28%。
价格下跌和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国家调低最低收购价格的托底政策,今年新谷(早、中晚籼稻)先后开秤收购,国家规定中等级早、中晚籼稻、粳稻5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120元、126元和130元,比上年的130元、136元和150元分别降低10元、10元和20元,降价幅度分别为7.69%、7.94%和13.33%。二是国家将最低收购质量标准由国标五等及以上调高到国标三等及以上,部分粮贩压质压价。
二、油料及经济作物
1.产量、产值情况
2018年,全市调查户平均,油菜籽亩平产量137.78公斤,较2017年的135.88公斤增加1.9公斤,增幅1.40%,亩平产值629.70元,比2017年的584.42元增加45.28元,增幅7.75%;棉花据调查户平均亩产皮棉78.73公斤,比2017年的57.84公斤增加20.89公斤,增幅36.12%,亩平产值1256.93元,比2017年910.85增加346.08元,减幅37.99%。
油菜产量增产主要原因是:2018年夏收油菜在生育期内,气候条件较好,尤其是开花后天气晴好,温度适宜,因而油菜根茎粗壮,抽薹良好,整体涨势较好,自然增产。农业部门通过宣传,及时预防油菜病菌的发展和蔓延。并加强了对全市油菜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实施“一促四防”,使得今年的油菜籽生育期较上年提前15-20天,油菜籽粒较去年饱满,颗粒较大,产量增加。棉花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棉花苗期雨水调和适宜生长,伏前棉铃较多8、9月份天气晴好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有利于棉铃吐絮,后期虽然由于干旱秋桃较少后劲不足,但与去年相比,气候条件要好,棉花单产比去年增加。
2.成本情况
2018年,油菜籽亩平总成本为919.72元,比2017年的862.88元增加56.84元,增幅为6.59%;棉花亩平总成本为2713.78元,比2017年的2362.28元增加351.50元,增幅为14.88%。油菜籽和棉花成本增加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化肥用量及机械租赁费大幅增加,农资价格上涨。
3.价格及收益情况
2018年,油菜籽每50公斤出售价格224.49元,比2017年的211.01元增加13.48元,增幅6.39%,亩平净利润亏103.39元,比2017年的亏损100.54元增加亏损2.85元,增幅为2.76%;棉花每50公斤出售价格649.26元,比2017年的626.75元增加22.51元,增幅3.59%,亩平净利润亏损752.53元,比2017年的亏损998.72元减少亏损246.19元,减幅为24.65%。
2018年,油菜籽价格增加主要原因:一由于种植模式的改变,油菜籽种植面积减少,市场需求加大;二是我市积极推进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建设,加大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的推广,油菜籽品质质量较好。棉花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前几年,棉花售价一直下跌,导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总产量减少,市场供应量也减少,今年棉花质量较好棉绒较长、较白价格回升。
三、生猪
1.产量、产值情况
2018年,全市调查户平均,中规模饲养生猪头平出栏毛重131.66公斤,比2017年的136.41公斤减少4.75公斤,减幅3.48%,头平产值1743.63元,比2017年的1989.08元减少245.45元,减幅12.34%;大规模饲养生猪头平出栏毛重121.70公斤,比2017年的127.82公斤减少6.12公斤,减幅4.79%,头平产值1588.84元,比2017年的1929.69元减少340.85元,减幅17.66%。
2.成本情况
2018年,中规模饲养生猪头平总成本1717.24元,比2017年的1877.07元减少159.83元,减幅8.51%;大规模饲养生猪头平总成本1496.91元,比2017年的1796.13元减少299.22元,减幅16.66%。
成本下跌主要原因:一是上半年猪价大幅下跌,加之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严峻,导致仔畜费价格跌幅较大。二是环保治理常态化,淘汰部分养殖场,生猪出栏头重减少,导致饲料费用减少。
3.价格及收益情况
2018年,中规模饲养生猪每50公斤出售价格658.43元,比2017年的725.80元下跌67.37元,跌幅9.28%,头平净利润9.97元,比2017年的40.87元减少收益30.9元;大规模饲养生猪每50公斤出售价格648.69元,比2017年的751.37元下跌102.68元,跌幅13.67%,头平净利润37.53元, 比2017年的52元减少收益14.47元。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受非洲猪瘟、环保治理、节假日等诸多因素,生猪价格呈现“W”态势。今年1—5月生猪价格持续下降,主要是生猪产能过高,供大于求,加上外地猪价格冲击影响所致。6月后价格上涨,是市场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所致。进入7、8月,气温升高,生猪生产进入淡季,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给偏紧现状。而进入9月,受院校开学、中秋国庆节日因素影响,生猪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增加,对猪价上涨形成有力提振,进一步拉高了生猪价格持续上涨。10月-12月中下旬节日消费需求的褪去和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下跌。12月底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双节”消费预期驱动,猪肉价格大幅反弹。
四、几点建议
1、粮食及经济作物
(一)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惠农政策,强化政策引导,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引导农民种植,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补贴到农民手中,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二)组建农业合作社,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使良田向种植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植,提高种植效益。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和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植大户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签订相关合同,实行优质优价,保证收购,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四)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化,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大户购置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生产耕作、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生猪养殖业
当前生猪市场大起大落,主要反映的是养殖户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接,造成市场供求波动太大,而且政府相关调控措施滞后,生猪养殖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疫病风险、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一)是建立科学养殖和预警机制,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价格、存栏、疫情、进出口以及饲料等信息,引导市场预期,为养殖户提供准确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规避市场风险。
(二)鼓励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直接合作,发展“农户+企业”的订单式养殖模式,促进利益合理分配,保证生猪价格的基本稳定,为养殖户带来稳定可靠的收益。
(三)完善生猪补贴和保险政策。大力推广普及生猪价格保险,逐步实现应保尽保,保护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猪养殖规模保持稳定;改革当前的疫苗补贴政策,变实物补贴为资金补贴。
(四)加强环保治理,引导养殖户加大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整改工作,强化疫病防控,引导养殖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养殖台账,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积极做好消毒灭源工作,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