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鄂州市工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报告
发布单位 : |
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17年10月10日 |
主题分类: |
经济建设 |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市上半年工业生产经营状况、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掌握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经对我市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二季度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我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总体平稳,企业保持谨慎乐观,产能利用较好。
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一)企业景气状况
1、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比提高。得益于市场需求加快,市场环境逐步改善,上半年评价本单位经营状况为“良好”的企业占被调查65家企业总数的29.23%,较一季度提高7.69个百分点。在被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评价经营状况为“良好”,占比为61.9%,较一季度提高19.04个百分点。
2、产能正常发挥的企业占比提升。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调查的65家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6%,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从企业看,本季度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处于正常”或“高于正常”水平发挥的有56家,占比为86.15%,较一季度提高13.8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21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80%。其中,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80%、88%和82%,说明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3、盈利企业数量增加。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有84.64%以上的企业盈利较上季度增加或持平,其中盈利较上季度增加的企业有19家,占比为29.23%;而一季度盈利较上季度增加的企业仅7家,占比为10.76%。分行业看,盈利较上季度增加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企业订单情况良好。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有51企业接到的产品订货量与上季度增加或者持平,占比为78.46%,较一季度提高6.16个百分点。在被调查的65家企业中,有产品出口订货量的企业有26家,其中,保持增加或者持平的企业有22家,占比84.6%,与一季度持平。企业订货情况改善,是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企业加快发展信心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经济形势预期偏乐观,对下季度经营状况发展信心有所增强。上半年有63家企业对下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测为乐观和一般,占比为96.9%,较一季度提高3.01个百分点。上半年有63家企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为良好和一般,占比为96.9%,较一季度提高4.59个百分点。预计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与本季度相比加快或者持平的企业有61家,占比为93.85%,较一季度提高4.62个百分点。
(三)政策利好作用显现
今年以来,我市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创新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负担,减轻制度性交易成本,效果较为明显。调查显示,二季度我市有23.08%的企业受益于相关政策的帮助和支持,较一季度提高1.54个百分点。从企业受益的具体政策措施来看,46.67%的企业受益于“创新支持”政策,居各项政策之首;其次分别是“减税降费”和“降息或降低融资成本”,分别占33.3%和26.67%。
二、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困难
(一)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据调查表显示,上半年我市企业资金周转方面“资金充裕”的企业仅有2家,占比为3.08%,与一季度持平;“资金紧张”的企业有23家,占比为35.38%。在本季度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中, 52.17%的企业选择了“货款回笼慢”,43.48%的企业是因为“融资难”,34.78%的企业是因为“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
(二)企业投资意愿较低。在被调查的65家企业中,二季度我市仅有16家企业有投资,占比为24.62%。在本季度没有投资的主要原因中,有40.82%的企业选择“资金不足”,有36.73%的企业选择“没有好项目”,有20.41%的企业选择“未来预期不乐观”。下季度我市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本季度持平或者减少的企业为60家,占比达92.31%,仅7.69%的企业表示有固定投资计划。
三、建议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从降低税费负担、人工成本、资源要素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企业管理等方面,打出降成本“组合拳”。政府部门要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税费负担方面、用工成本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成本核算,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流程,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政府和企业同时发力,使得降成本真正取得实效。
(二)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破解融资难题。创新银政企沟通、合作模式,搭建集政府政策宣传、银行产品发布、企业融资项目推介于一体的全市融资服务平台,提高资金供需双方合作效率。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具体措施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盈利水平。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