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季度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钢铁行业生产形势趋好,支撑作用提高
一季度,我市钢铁行业实现产值55.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30%,较上年同期提高1.6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0.73%,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增速16.44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51.4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5.1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6.68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平稳增长,鄂钢贡献突出
一季度,全市生铁、粗钢、钢材的累计产量分别为95.27万吨、130.83万吨和145.1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96%、0.92%和5.39%。其中,鄂钢生铁产量95.27万吨,同比增长8.96%,拉动全市生铁产量增长8.96个百分点;鄂钢粗钢产量97.83万吨,同比增长12.37%,拉动全市粗钢产量增长8.31个百分点;鄂钢钢材产量145.13万吨,同比增长8.42%,拉动全市钢材产量增长5.89%。
(三)钢铁行业投资大幅下滑,增长后劲不足
一季度,全市钢铁行业完成投资额0.24亿元,同比下降96.3%,低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90.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0.53%,较上年同期下降12.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钢材市场前景不明朗,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同时,去产能政策力度加大,限制新增产能,导致投资严重不足。
(四)重点企业压力加大,增加值增速回落明显
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增加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1.71%,比1-2月回落4.46个百分点。其中,鄂钢增长18.3%,比1-2月回落6.2个百分点;鸿泰下降40%,降幅比1-2月扩大4.6个百分点;吴城下降29.5%,降幅比1-2月扩大24.6个百分点。受去产能政策和环保整治政策的影响,鸿泰钢铁镍铁停产,钢材限产,钢材产量22.07万吨,同比下降20.48%,降幅比1-2月扩大12.7个百分点。吴城钢铁两条生产线停产,钢材产量5.81万吨,同比下降55.03%,降幅比1-2月扩大37.4个百分点。
(五)先行指标大幅下降,用电大户拉低明显
一季度,钢铁行业用电量3.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79%,拉低全市工业用电量4.58个百分点。钢铁行业用电量下降主要受鄂钢(自发电)、鸿泰、吴城三家企业用电下降影响,3月鄂钢(自发电)、鸿泰、吴城用电量分别下降12.31%、61.15%、39.24%,三家企业合计拉低全市用电量12.96个百分点。
(六)能耗增幅明显,对全市影响较大
一季度,钢铁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5.8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76%,高于全市2.7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2.4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3.25%,较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鄂钢同比增长10.72%,高于全市8.7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4.98个百分点。
二、钢铁行业调结构、转方式情况分析
(一)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淘汰产能效果明显
2016年,全市组织开展了钢铁行业各项执法检查50多次,有力推动了去产能工作。全市共化解钢铁过剩产能406万吨,淘汰落后产能28万吨。拆除鄂钢一台70吨电炉和一座130吨转炉及配套设备,去钢产能222万吨;拆除鄂钢一台620立方米高炉和一台1080立方米高炉,去铁产能184万吨。
(二)坚决落实环保政策,建立严密防控体系
2016年以来,省市钢铁技术专家对全市2家钢铁企业、98家涉钢企业和3家涉钢个体户开展了一次全覆盖的检查和多次重点核查,彻底了拆除吴城钢铁、腾辉压延等企业中频炉及相关设备。共拆除中频炉29台,捣毁非法产能415万吨。同时,建立了企业用电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将有中频炉、工频炉等冶炼设备的70家涉钢企业一一登记造册,纳入重点监管名单,通过用电监控、加强巡查、有奖举报、开展“回头看”工作等措施加强监管。
(三)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2016年以来,由于钢铁行业始终面临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市场销售不足,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大生产成本,挤压利润空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导致科技创新缺乏资金。从重点企业看,2016年鄂钢R&D内部经费支出1.83亿元,同比下降47.85%;吴城钢铁、鸿泰钢铁均无R&D内部经费支出。
三、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营业收入稳步增加
1-3月,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主营业务收入56.73亿元,同比增长33.9%,高出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8.4个百分点。
(二)行业利润扭亏为盈
1-3月,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利润总额为1.24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0.97亿元,同比净增加2.21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1.79个百分点。
(三)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
1-3月,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4亿元,同比下降96.1%。
(四)两项资金占用“一升一降”
1-3月,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两项资金”占用合计8.05亿元,同比增长28.6%,高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为5.69亿元,同比增长108.4%;产成品资金为2.36亿元,同比下降33.1%。
(五)行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所下降
1-3月,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费用”合计为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88%,较去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从成本看,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为53.46亿元,同比增长27.7%,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6.2个百分点;从单位成本看,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4.24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6%。
(六)重点企业效益情况
1-3月,武钢集团鄂钢公司实现利润1.0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9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56.36%。实现利税总额1.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0亿元。一季度,鄂钢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市场行情较好,钢材价格(3300元/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9%,产量(104.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4%。
吴城钢铁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利润总额0.03亿元,同比下降85.46%。吴城钢铁受2月、3月停产检修两条生产线的影响,主要产品产量均下降明显:粗钢同比下降27.0%,钢材同比下降55.0%,钢筋同比下降71.2%。
鸿泰钢铁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8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总额0.11亿元,同比下降20.47%。鸿泰钢铁受春节前后设备检修和镍铁应政策要求停止生产等原因影响,该厂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钢铁行业后期展望及建议
钢铁行业后期宏观市场预期趋于回落。今年以来,国内钢价在去年上涨幅度超过千元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后期,在我市供给层面上,受取缔中频炉、钢厂限产、环保督察的影响,钢材供给市场受到明显抑制。鄂钢、吴城钢铁、鸿泰钢铁三家企业作为我市主要钢铁企业,钢材产量占比超过八成,受政策影响,钢铁限产、镍铁停产,产量必然趋于回落。为提高钢铁行业发展质量,继续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后期工作有以下建议。
一是落实省政府化解过剩产能文件精神,切实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钢铁企业和涉钢企业监管,加强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执法检查,切实做好钢铁企业用电监控,严厉打击“地条钢”生产销售行为,稳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进程,规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
二是加快企业产品创新。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做到产品“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鼓励鄂钢、吴城、鸿泰等研发自有核心专利技术,推动区域内强强联合,鼓励三家企业与顺丰机场合作,发展航天用钢技术,走质量、品种效益之路,切实提高企业效益。
三是切实做好重点企业监测工作。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全力做好工业企业服务,特别重点企业和成长性较高的企业,确保重点企业顺利实现生产计划,积极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