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鄂州市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

发布单位 : 鄂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6年05月18日 主题分类: 经济建设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6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3.0个百分点,比1-2月上升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6亿元,同比增长14.3%;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2.08亿元,同比增长36.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5.8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8.7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城乡市场同步发展。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3.51亿,同比增长14.0%;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5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城乡增幅差距呈现逐步缩小趋势,比去年同期缩小了1.7个百分点。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乡村市场将越来越活跃。
(二)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乏力。限上零售业中,综合零售企业占比达到36.3%,但一季度下降幅度达4.7%,其中,百货零售下降了24.5个百分点,新型消费业态的冲击和经营成本的上涨,导致传统商业形态面临生存困境。
(三)大宗消费增速趋缓。从类值结构来看,石油、汽车分别占到8.8%和3.8%,一季度分别增长3.0%和下降3.1%。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的消费增速偏低甚至负增长,对整个消费增长影响较大,外埠消费分流较多购买力。
(四)新型消费业态发展迅猛。3月份,我市通过网络消费实现零售额7.22亿元,一季度累计完成零售额20.22亿元,同比增长96.6%,比1-2月上升了0.1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8%,拉动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全市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形成大流通格局的企业不多。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更新改造缓慢,通过订单配送、电子商务等方式交易的商品少。星级宾馆缺乏,品牌连锁店、直销店规模和数量发展不够,全市目前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
(二)缺少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我市现有的商场超市、市场功能单一,辐射能力较弱。像万联、银泰百货等都只是单一的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等销售,没有涉及到娱乐、餐饮,覆盖面比较窄,不能有效的聚集人流量。而我市又处于武汉、黄石等大中城市中间,受外地大型商业综合体影响,够购买力外流严重。
(三)传统消费业态受新兴消费业态冲击大。传统商贸销售渠道由于高昂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在价格上无法与其抗衡。鄂州银泰百货今年不断转变经营方式,加大知名品牌经营力度,但受电子商务、网购等新业态影响,今年以来企业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19.8%。万联购物广场一季度销售额下降了36.3%。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力促企业内挖潜力,外树名誉。批零住餐企业要努力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突出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追求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和扩大自身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走集约化、创新发展之路。政府部门要把握消费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大力促进网络消费、服务消费,关注特殊消费群体,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加快推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二)进一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选择商品时价格往往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是更注重多样化、个性化选择。企业只有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才能更好地点燃群众的消费热情。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在变革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细分客户市场、挖掘消费潜力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批具有成功发展模式的企业,形成示范效应。二是着眼长远,对批发和零售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对我市商业中心进行合理区域布点,构建起商贸流通发展平台。对住宿和餐饮业进一步转型改革,培育和发展大众消费、特色消费和旅游消费。
(三)政府管理部门要健全激励扶优机制。扶持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方面领先和促进消费贡献突出的批发零售、餐饮、电子商务企业,增强其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率。加大外资零售商业品牌引进力度,主动服务,简化程序,为企业搭建招商平台,努力提高商品品牌丰富度和国际化水平,促进外资零售商业在豫蓬勃发展。同时对社会有贡献的小微企业更多的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如减免税收等。
(四)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发生转变,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重点消费领域逐渐成为消费的新亮点。因此,要积极完善教育、文化、健身、旅游等基础设施,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引导居民转变消费习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只有消费热点的 “多点开花”,才能提供刺激消费的不竭动力,促进我市消费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四、后期走势研判
总体上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市传统商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但是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电商等优势资源的多元互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将在转型升级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