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受经济下行压力和价格因素的双重影响,工业经济运行开局不佳,市委、市政府以扩大经济总量、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着重在市场新兴主体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工业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狠抓落实,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工业经济整体逐步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但后期形势依然严峻,走势不容乐观。
一、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79.47亿元,同比增长7.50%,分别较一季度、二季度提高1.4、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分别较一季度、二季度收窄1.5个、0.4个百分点。与周边城市相比,分别快于黄石市、咸宁市8.4个、1.2个百分点,全市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过黄石市、咸宁市。
分区街来看,工业大区保持中高速增长,贡献突出。四大工业大区共实现增加值235.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4.42%,其中鄂州开发区增长13.50%,葛店开发区增长11.50%,华容区增长11.40%,鄂城区增长8.70%,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速上升10.02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重工业增速慢于轻工业。1-9月份,轻工业增长12.78%,分别较一季度、二季度下降7.60个、2.06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5.93%,慢于轻工业6.85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全市32个行业大类有28个行业保持增长,分别较一季度、二季度增加4个、3个行业,十大支柱行业中八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7个支柱行业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长,分别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全市全市47个大类产品有29个保持增长,其中主要产品产量全部上涨:钢材增长9.31%,粗钢增长5.60%,生铁增长4.18%,新型塑料制品增长14.35%,铸钢件增长10.24%;民用钢质船舶增长15.71%,水泥上升2.71%,商品混凝土上升1.21%。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市工业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一些积极因素仍然不断显现。
(一)重点企业生产恢复,需求增长
三季度以来,受到市场需求回暖的影响,全市七大重点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其中鄂钢公司自8月以来,受钢材价格小幅反弹,需求回升影响,钢材产量逐月增长,9月钢材产量33.4万吨,增长10.2%,环比增长3.4%,为今年以来最高值,1-9月实现增加值15.67亿元,同比下降6.70%,分别较一季度、二季度收窄2.98个、0.07个百分点,降幅逐月收窄;吴城钢铁9月钢材产量6.78万吨,增长41.4%,实现产值1.38亿元,增长0.8%,结束了前8个月的负增长,1-9月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同比下降11.8%,分别较一季度、二季度收窄18.2个、5.2个百分点;受全省火力发电调度影响,鄂州电厂去年9月发电量大幅减少,今年9月份鄂州电厂发电量8.24亿度,同比增长408.55%,9月份完成增加值1.99亿元,同比增长360.1%,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4.07个百分点。
(二)新进规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从去年9月至今新进规企业达58家,9月份实现净增产值1.7亿元,拉动当月全市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实现净增增加值0.83亿元,拉动当月全市增加值增长13.76个百分点;1-9月份新进规企业净增产值10.2亿元,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实现净增增加值5.51亿元,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10.09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不断呈现积极变化
1、轻工业保持中高速发展,比重增加
三季度,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0.45亿元,同比增长12.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轻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中高速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70%,较上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
2、高耗能行业比重降低
三季度,全市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113.92亿元,同比增长3.4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76%,较去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两大高耗能行业今年以来增速始终保持负增长,下滑幅度在5.04%至24.94%之间。
3、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突出
三季度,全市127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71.99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2.63%。从行业构成来看,新材料行业和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贡献最突出,分别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2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8%、17.54%,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67%、15.69%。
4、企业转型升级释放红利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市企业主动市场变化,积极开展转型升级,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释放转型红利。鄂钢公司对24台大型电机实施了变频改造,每吨钢用电量下降44.4千瓦时;鸿泰钢铁对4条生产线实施变频技术改造,每吨钢用电量下降30千瓦时;世纪新峰通过实施立磨改造,每吨水泥用电量下降15千瓦时;程潮铁矿进行防渗漏工程改造,减少使用3台大型抽水泵,每吨矿用电量降20千瓦时;4家用电大户1-9月累计节电16250万千瓦时,降低用电成本8300万元。爱民制药研发的非处方药产品氯氧抗菌剂即将上市销售,该产品将拉动公司增收4000万元;人福药业辅料项目建设按进度推进,11月底可建成,辅料产品市场前景乐观,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康源药业新产品阿胶今年投放市场,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企业1-9月营业收入是去年全年的125%;金鄂工具有限公司在巩固发展金刚石工具产业的同时,拓展人工石材产业,开发新产品人造高仿石塑建材投入市场,年产能达到100万片,有望新增产值2000万元。
三、工业运行后期走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经济低位运行,下行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处于低位运行,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从宏观指标来看,9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至95.3%,同比下降4.7%;1-9月为97.6%,同比下降2.4%,连续44个月下降,且降幅明显放大,较去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0%,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增长7.50%,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上升6.86%,较上年同期上升2.11个百分点,1-9月下降4.18%,较上年同期下降19.58个百分点。以上宏观数据表明全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有加大趋势。从微观指标来看,重点企业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滑,鄂钢公司、鸿泰钢铁的钢材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050元/吨、748元/吨,球团厂和程潮铁矿的球团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52元/吨、171元/吨,4家重点企业受价格下降因素影响,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加大我市经济下行压力。
(二)工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我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虽然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是依然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工业占比过高。从经济总量看,三季度二产业占比达56.08%,在全省居第一位;二是工业产能利用率较低。我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传统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超过60%,产能利用率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化工、建材、造船等传统行业。钢铁、建材行业产品价格低、效益差,产能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大多数企业累计订单下降。三是企业资金压力较大。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8.74%,比上年同期提高1.3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96.72%;三项费用增长61.24%,比主营营业收入增幅高61.43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乏力,后劲不足
前三季度我市共实现工业投资199.64亿元,同比下降4.2%,已连续15个月增速下滑,占全市投资额的比重为23.4%,较上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新建投资项目136个,较上年同期减少34个,同比下降20%。
四、工业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强投资。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筛选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大、效益好的储备项目,同时,投资重点应向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部分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尤其需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
(二)稳实体。发挥政府职能,使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人、财、物更多地向支柱产业聚集,稳定支柱产业的发展,扭转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同时做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一批、培育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三)推创新。一方面扶持、鼓励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的创新之路,增强市场的动力和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内在动力;另外一面推动“互联网+”发展,加快互联网与工业产业融合,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加强产业发展后劲,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