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经济发展“期中考”交出成绩单: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引领鄂州经济乘风破浪,续写新的精彩篇章。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总体形势稳中向好
根据市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市一季度GDP增长6.8%、二季度GDP增长7.9%。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均衡水平微幅波动,表明我市的经济增长已趋于平稳化。”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最新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显示,1-6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9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比1-5月回升0.3个百分点。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形势稳定,鄂钢、鸿泰钢铁等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初步稳住了阵脚,产量实现正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为我市工业升级提质增添了十足的韧劲和强大的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44家,一批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
7月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我市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数据显示,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连续4个月以1-2个百分点回升,并且这个增速首次创下了全省第一位的好成绩。
“电商企业完成销售额24.09亿元,同比增长88.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3%,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一位,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
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一方面受惠于坚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另一方面则与今年陆续出台的稳健经济政策分不开。
“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也跑赢了GDP增速。这一局面的形成,是我市促改革、调结构和稳增长政策积极互动的结果。”市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认为。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稳促调惠防”政策,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办法,组织银企对接,安排财政间歇资金、生产调度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等调节杠杆,促进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可以说当前我市经济稳中向好,处在合理区间。由于经济增长潜力仍在、结构改革释放经济活力、经济调控政策有效,我市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支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项目从签约到运营,用时不到一年半,多次创造了唯品会速度。”唯品会董事长沈亚感叹。去年的“双十一”活动,坐落于葛店经济开发区的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发送货物9万单。今年上半年,唯品会二期、普洛斯二期、上海易商、苏宁云商等一批重大电商项目动工,全市通过网络实现消费额24.09亿元。
电子商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市新兴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推进。
在困难面前,市委、市政府围绕“一产提质、二产升级、三产倍增”,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谋远之策,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因势利导地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呈现出减速不失势、换挡质更优的良好态势。
从大结构上讲,半年时间,二次产业占比从63%减少了一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增加了不止2个百分点。
从投资上讲,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比增长17.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增长78%。
“在工业投资下降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投资起到了支撑作用,增长36.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8.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4.9%。”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这样分析。
从项目上讲,在上半年新签约的39个亿元以上项目中,电商、物流、电子信息、新能源、特种汽车等高端产业项目占到了90%以上。
在工业内部,一些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支撑了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高新产业增长17%,快于工业增幅10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速分别达到25.29%、17.69%、20.04%。
上半年,农业亮点频出。“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7.72亿元,增长4.4%,居全省第一位,”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主要得益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据统计,上半年,我市新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5个,总数达到391个。新申报三品标识产品14个,“三品一标”总数达144个。
鄂州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可能暂时会带来一些阵痛,但有助于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对于鄂州调整经济结构的实施战略和有力行动,社会各方面给予了积极评价。改革释放红利,推动经济勇往直前
经济转型的道路绝非一马平川,更不会一蹴而就。唯有依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转型,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权力下放到新区、鼓励创新创业、PPP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制度改革,一系列实质性改革紧锣密鼓地推进,彰显出市委、市政府以改革促发展的决心。
改革千头万绪,关键是抓准“牛鼻子”。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今年改革的重头戏。
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正在抓紧完善。市级职权下放进展迅速,新区行政审批系统和综合执法系统已正式开通运行,承接职权运转总体情况良好,70%以上职权正常运行。在去年“十三条”新政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支持新区发展的“新十条”政策,各新区正在抓紧推进落实。
“市级职权下放新区,意在激活市场活力,促进新区发展,为我市经济提供内生动力。”市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说。据统计,上半年,八大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全市高出7.23个百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59.5个百分点;税收增长高出19.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
以此为契机,今年上半年,各项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也稳步推进。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推进大众创业的11条政策措施,有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上半年新登记内资企业118户,增长26.8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033户,增长47.95%。印发《鄂州市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的引导和扶持。1-6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3亿元,同比增长9.34%,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18163人,同比增长28.19%。
沿着市场化的路径,今年以来,我市在投融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6月19日,鄂州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现场与5家地方政府(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3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6.45亿元。各新区开发PPP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我市15个项目列入全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中,总投资794亿元;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三个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充实。6月24日,我市首支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注册成立,基金总规模达2.5亿元。中国人保集团希望按照不低于200亿的规模,联合设立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决定为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200亿的贷款支持。
“通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为我市经济续接出新的发展能力。这个过程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一旦形成,必将是重大飞跃。”政府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认为。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对拉动经济回暖并加速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的红利正在加快释放,这必将对我市经济发展及未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市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指出。
战略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围绕主题主线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更是我市经济续写辉煌的新起点。“咬住年初目标不放松,不松气、不泄气、憋足一口气,推动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在中高速的基础上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在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前进的角音再次吹响。 记者 孙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