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单位 : |
鄂州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14年09月04日 |
主题分类: |
经济建设 |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实现稳定增长,保持良性发展态势。
一、服务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趋缓。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8.43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34%,比去年同期下降0.14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投资增长加快,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04亿元,同比增长54.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0.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9.1%,比去年同期提高12.8个百分点。从投资行业看,占比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69.6亿元,增长100.4%。
(三)重点行业稳定发展
1、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4.22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高于服务业整体增幅1.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客运量达到1307万人,同比增长7.28%;客运周转量达27.7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7.73%。上半年,全市货运量达到1021万吨,同比增长19.0%;货物周转量达30.4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9.35%。
2、商贸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02亿元,同比增长1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9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商品零售9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上半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3.57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比一季度增加0.2个百分点。住餐业完成餐饮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2.0%。新兴业态消费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完成零售额11.70亿元,电商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0%。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占比最大,占网络消费的80.2%。
3、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增幅同比下降。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0.6亿元,增长20.1%,增幅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1万平方米,增长12.2%,增幅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额6.7亿元,增长13.0%,增幅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39亿元,同比增长6.8%,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但比服务业整体增幅低0.6个百分点。
4、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39亿元,同比增长12.5%。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7.94亿元,同比增长14.45%,比上月末提高1.75个百分点。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2.23亿元,同比增长13.51%,比上月末提高0.37个百分点。
5、重点服务业企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75家重点服务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4亿元,同比增长23.1%。分行业看,交通运输邮政仓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为29.8%、44.5%和36.1%。企业资产总计达到106.48亿元,同比增长6.72%;应付职工薪酬1.84 亿元,同比增长5.4%。
(四)第三产业用电量保持较高增长。据供电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31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0%,其中,仓储业(76.1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7.39%),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28.23%)等现代服务业用电量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幅明显高于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模偏小,占gdp比重偏低。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3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26和14.26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5位。
(二)内部结构不优。从行业来看,服务业虽然在产业结构上发生了一些积极调整和变化,但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还较低。从上半年gdp核算情况看,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7%,仍然偏高;而盈利性服务业总量规模偏小,实现增加值14.9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1.89%,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仅1.69亿元,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1.9%。从服务业投资来看,增长较慢的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教育,分别同比增长负64.0%、负40.6%和负38.0%,同时这三大行业占比也是最小,分别占第三产业投资的0.5%、1.3%和2.0%。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3824家,其中,服务业企业法人和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1719家,占服务业法人单位45%。分区域来看,凤凰街办、鄂城区、梁子湖区、华容区服务业法人占比分别达到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24%、19.7%、17.5%和13.31%,而鄂州开发区、西山街办、葛店开发区、古楼街办占比较低,分别为2.4%、6.1%、7.37%和9.6%。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税收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重点引导服务企业增强服务能力。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小额贷款、服务业创业贷款、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服务业融资。三是用足用活服务业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和引导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筹规划。一是要制定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明确支持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结合我市实际条件,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应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此外,还应重点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社区服务、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二是要贯彻落实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并且要注意与产业发展规划和七大新区发展规划衔接起来,更好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优化布局。三是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发挥港口优势,在三江港区设立保税区和外贸口岸,建设中部重要农产品进口加工基地;在葛店开发区引进一批电商企业,建设中部电子商务基地;在鄂城新区发展新能源物流业;在花湖开发区依托港口码头,建设重要工业品、原材料集散地和加工区。
(三)进一步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实体。支持和鼓励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扶持中小型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借鉴襄阳、宜昌、黄石等地市的做法,尽早制定出台全市个体户转企业法人的优惠政策,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个体户转为法人企业。对达到规模以上服务业标准的企业,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申报入库,应统尽统。
(四)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鉴于服务业领域专业性强,服务业工作横跨部门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快的特点,要逐步建立权责明确、分工合理、部门合作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建议由市发改部门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协作,共同抓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用数据真实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