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后势不容乐观

发布单位 : 鄂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4年05月26日 主题分类: 经济建设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13亿元,同比增长6.81%;农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5 %;生猪价格持续下滑,4月份阴雨连绵,养殖业和夏收作物生产面临考验。
  一、一季度农业生产形势的主要特点:
  1、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夏粮面积8.7万亩,同比增加0.2万亩,增长2.35 %,一类苗面积3.97万亩,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3.72万亩,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1.11万亩,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油菜面积39.6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同比增长 2.85%。一类苗面积16.22万亩,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17.98万亩,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4.86万亩,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蔬菜面积13.7万亩,同比减少0.3万亩,下降 2.23%,产量28.74万吨,同比增长0.96%。
  2、畜牧业畜禽出栏增长。生猪出栏24.9万头,同比增长5.2%。牛出栏0.7万头,同比增长5.78%。家禽出笼371万只,同比增长1.09%。禽蛋产量1.37万吨,同比增长3.96%。牛出栏0.7万头,同比增长5.78%。生猪出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经过几年的政府支持,一大批规模养殖户已经投产,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二是价格下降,养殖亏损,千头以下的养殖户由惜售观望转为低价抛售,减少存栏,减少亏损。
  3、水产品生产有序发展。水产品产量7.8万吨,同比增长4.9%。水产生产坚持生态养殖,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稻田养殖。主推虾稻共生、鳖稻轮作和稻田养殖鲤、鲫、全雄罗非鱼、泥鳅等。全年推广稻田养殖面积3万亩。二是大力发展池塘生态设施渔业。通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省级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等项目水产示范基地为示范,进一步提高设施渔业覆盖率。增强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6万亩。三是增强渔业科技含量,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加大对渔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渔业养殖大户的科技支撑力度,扶持其发展成为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平台。
  4、设施农业蓬勃发展。加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建设,按照特色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围绕全市水产、粮油、林果、蔬菜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加强种植业板块、水产片带、林果板块基地建设,全市建设优质水稻基地  23万亩,优质双低油菜板块基地12万亩 ,无公害水产基地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万亩,胡柚、葡萄、蓝莓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3.5万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55万亩,同比增长31.5 %。全市大型早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示范播种面积达到7万亩,工厂化育秧产销对接。确保早稻播种面积24万亩,比2013年增加1.5万亩,增长6.67 %。
  5、春耕生产物资储备充足。目前前已按生产需求组织到位化肥1.9万吨(折纯下同),其中:氮肥总需求0.85万吨,磷肥0.5万吨,钾肥0.3万吨,农药450吨,农膜650吨,杂交早稻种子296吨,棉花种子42吨。完全可以保障春耕生产需求。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价格持续下滑,养殖业严重亏本。一季度生猪平均价格12.18元/公斤,同比下降10.5%。季末比季初降价5元,下降31.3%。降价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一是供应量增长,主要是通过国家及政府多年扶持,规模养猪业带来了大发展,产量大幅增长,二是进口猪肉及其制品,挤占了部分销售市场。三是春节前消费量减少,单位取消了团年饭,不发放春节物资,严禁公款吃喝,餐饮业用量减少
  禽产品价格下降。以三黄鸡为例,一季度平均价格每公斤10.2元,同比下降21.5%。主要原因是受外省禽流感影响。
  水产品价格回落。鱼类综合价格每分斤9.45元,同比下降1.3%。主要原因,一是省外销量减少,以前我市鱼类外销地区主要是安徽、山东等省,近两年安徽、山东水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可满足当地消费,鄂州外销量减少。二是产量逐年增加,2013年产量42.7万吨,全市人均400公斤,供大于求。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月5日(清明节)到20日(谷雨节)期间,阴雨低温,光照不足,部分农田已出现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正值油菜小麦扬花结果期,影响果实丰满,同时也会降低产品质量。由于雨期过长,土壤湿度过大,油菜作物站立不稳,近20%油菜倒伏,成熟期如遇雨水过多,会腐烂发芽,直接减少油菜籽和小麦的产量。
  3、部分地方存在土地抛荒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这种传统的土地承包方式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社会发展趋势很不适应,同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相比效益较差,许多农民把主要精力转向了其它行业,如外出打工、经商等,部分地方在家里种地的大都成了妇女和老人。他们在家种地的主要目的成了口粮的满足,对粮食生产的商品利益上的期望较小,对农业科技特别在农业生产上科技意识淡薄,投入也相对不足。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当前气候阴雨连绵,影响夏收作物的生产,要加强对小麦、油菜的清沟排渍和病虫害的防治,降低气候对小麦、油菜造成的损失。
  2、加大政府的支农力度。政府要启动托市功能,如在生猪市场长期低迷,养猪业遭受重创的时候,政府委托企业按养猪盈亏零界点(猪粮比6:1)价格收购肥猪,作为价格高涨时的调济储备物资。政府给企业收储亏损补贴,或者启动肥猪亏损保险。避免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3、加大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在全市农村开展“五权”确权颁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经营规模效益,使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家庭自觉把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既保证了这些外出务工、经商农户的既得利益,又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土地),提高了农村土地生产的规模效益,同时,又减少土地抛荒,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4、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对生产和经销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的厂家和商户的处罚力度。要严厉惩罚,严防制假售假的发生。同时就目前大部分农资的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资市场价格,让广大农民都能用上质高价廉的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否则,农民从粮食补贴中得到的实惠被农资价格的上涨给冲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