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单位 : |
鄂州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14年05月07日 |
主题分类: |
经济建设 |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0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69.5%;第二产业完成73.3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完成72.5亿元,同比增长34.4%。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一)投资继续高位运行。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6%,比去年同期下降12.2个百分点,比全年下降7.5个百分点,仍处于高位运行。
1、工业投资增速趋缓。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3.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比1-2月下降3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60.7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5.4个百分点;采矿业完成投资6.4亿元,同比下降11.6%。
2、技改投资增速低迷。一季度,鄂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17.9亿元,同比增长15.2 %,工业生产保持两位数增长。与工业生产形势相比,企业对技术改造投资的热情较低。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0亿元,同比下降82.9 %,降幅比上月扩大16.1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施工项目101个,其中技改项目6个,占工业项目个数的比重仅为5.9%。
3、基础设施投资止跌转增。在吴楚大道、三国吴都风光带三期、伟城物流一期等项目带动下,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48.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7.0个百分点,扭转了1-2月增幅下滑的态势。
4、民间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国有投资完成20.1亿元,同比下降4.7 %;非国有投资完成130.9亿元,同比增长25.6 %。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23.1 亿元,同比增长21.0%,高于全市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1.5%,比去年同期提高0.2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9 %。
5、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72.5亿元,同比增长34.4%,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8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增速26.9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0%,比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中,教育服务业投资增长225.9%;商务服务业增长134.9%。
6、房地产开发投资运行平稳。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2.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3%,比去年同期提高55.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46.5%。比去年同期提高54.1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长方式不断优化。一是投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一季度,全市一、二、三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4%、48.5%和48.1%,比去年同期的2.5%、54.4%和43.1% 更趋合理,第三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在投资增长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二是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提高。从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民间投资等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提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一季度完成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156.1%,比去年同期提高228.3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比重为4.4%,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三)新开工项目个数仍显不足。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10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个,增长28.8%,比1-2月增速下降96.2个百分点,完成投资71.9亿元,增长76.7%,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56.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7.6%,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新开工项目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增长60.0%;第二产业42个,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下降10.6%;第三产业5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个,增长76.7%。
全市亿元以上新开项目5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个,增长4.2%,比1-2月增速下降45.8个百分点,完成投资58.8亿元,增长65.6%,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占新开工项目投资比重为81.8%,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新开工项目1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个,下降66.7%;第二产业24个,比上年同期减少6个,下降20%;第三产业2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个,增长66.7%。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项目储备不足。从一季度投资运行情况看,我市施工项目个数不多,共201个,比去年同期少2个,下降1.0%;其中,亿元施工项目127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0个,下降13.6%。施工项目个数减少,后期没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及时跟进,无法保障全市投资持续增长。
(2)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从资金来源结构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本年资金来源0.04%、国内贷款占26.5%、自筹资金占比达73.5%。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占比均不高,自筹资金成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企业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自筹,融资难度加大,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一是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走 “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抓好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对农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投资力度;三是注重社会民生投入,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资源配置上优先向医疗、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倾斜。
2、努力破解制约瓶颈。一是要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推进银企合作,让银行资金找到好项目,让好项目找到资金;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多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困扰。二是要破解要素制约。要切实帮助项目单位解决用地难、审批难等问题,努力解决水、电、运等制约因素,集中优地、好地供应大项目、好项目,使它们尽早落地生根。
3、加大项目服务力度。一是要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相关部门要积极谋划项目,加快对项目的策划、储备和实施步伐,以扩张亿元及以上大项目的规模和增加新开工项目数量为重点,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唯品会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今年尽快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梁子湖10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进度,确保尽快开工建设;推进顾地总部基地、金牛管业等项目尽快全面达产。
4、密切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2013年,国家在山西晋城、西安、无锡和贵州黔东南州进行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试点,统计方法将有大的转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对象由投资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按省局部署,今年投资月报将实行“双轨制”,即常规报送和一套表同时进行。各地应高度关注改革动向,积极做好网上直报的准备工作,确保投资一套表顺利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