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鄂州市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发布单位 : 鄂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4年03月31日 主题分类: 经济建设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经济待续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几年来,鄂州市坚持把节能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来抓,在稳增长的同时,能耗增速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双赢”。
  一、能源生产供应现状
(一)一次能源生产占比较小。鄂州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市,能源资源非常匮乏。2013年,鄂州市一次能源的生产量占全部能源消费量比重不足2%,二次能源产出量占全部能源消费量比重33%,外省市净调入能源量713万吨标准煤。
(二)二次能源生产稳定增长。二次能源生产主要以火力发电、焦炭为主,2010至2013年合计折标准煤分别为1112万吨、642万吨。从火力发电方面看,鄂州市的总装机容量达到211.56万千瓦时,其中超临界发电机组130万千瓦时、亚临界发电机组66万千瓦时,余热余能发电机组15.56万千瓦时;焦炉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焦炭200万吨。目前,这些装置均未实现满负荷运转,2013年发电量大约为生产能力的52%,焦炭的产量为生产能力的65%。
(三)新能源开发应用步伐逐步加快。随着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新能源开发,目前鄂州市新兴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源热泵、风力发电和尾水发电。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年产能2.72亿千瓦时,太阳能照明160万千瓦时,鄂州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填埋气发电能力1000千瓦时,到目前已发电500万千瓦时。另外,鄂州市已建成户用沼气4.5万户,年产沼气120万立方米;初步设计风力发电场一处,位于梁子湖区的梁子岛,发电能力为 500千瓦时,年产能100万千瓦时;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3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310万平方米,大多数项目已投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来,鄂州市将不断加大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使用。
二、能源消耗的现状和特点
(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低于GDP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趋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它从总体上反映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能源消费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十一五期间,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鄂州市能源以年均9.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15%的GDP增长速度,年均弹性系数0.65。进入“十二五”以来,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鄂州市经济发展增速有所回落,年均弹性系数0.51,比“十一五”年均弹性系数低0.14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低,表明鄂州市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
(二)单耗水平逐年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鄂州市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紧抓不放,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鄂州市三次产业结构12.44:59.45:28.11,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5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迈进。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鄂州市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实施机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关停淘汰落后、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实现了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的逐年下降,万元GDP能耗由2010年的1.53吨标准煤降至2013年的1.2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6.52%。一、二、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0.17吨标准煤,比2010年降低了0.07吨标准煤,第二产业1.72吨标准煤,比2010年降低了0.61吨标准煤,第三产业0.29吨标准煤,比2010年降低了0.01吨标准煤,各产业均有所下降,经济发展方式趋向低耗、高效。
(三)能源消费品种逐步多元化,清洁能源消费水平逐年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鄂州市是一个传统能源消费大市,短时间内煤炭消费量在各种能源品种消费中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2010年鄂州市煤炭消费量约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66%左右,至2013年降为51%。虽然鄂州市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但消费比重已经逐渐减小,其它如电、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石油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逐渐上升。此外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其它工业废料用于燃料等国家鼓励项目,2013年有大幅的提高,分别同比上升11.4%、10.2%和12.6%,有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
(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和投入量的比率,它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是技术节能的重要体现。分品种看,2013年火电发电效率40.8%,比201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鄂州电厂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增容及两台30万发电机组增容,总容量由180万千瓦时增容到196万千瓦时,以及新技术改造等等;炼焦效率达到91.7%,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
(五)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用能稳步提升。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78元,比2010年提高41.2%,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9元,比2010年提高53.6%。随着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私家车、大功率家用电器、暖气、天然气等在居民家庭中的广泛使用,成为带动鄂州市居民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重要因素。2013年居民生活消费能源41.71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提高59.1%,占鄂州市总消费的5.85%,比201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十一五”期间,在能源消费总量的产业构成中,全部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最高达到了88.7%。从2010年到2013年却逐年下降,在85%左右,2013年工业用能601.4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84%,比2010年降低了4个百分点,工业仍将长期处于能源消费第一大部门。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保持低位运行。2013年,鄂州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上年下降8.1%,增幅比2010年回落29.4个百分点,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前四位的行业,增速呈现“三降一升”态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量占鄂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耗能总量比重4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8.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比5.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比12.5%,分别比上年下降14.2%,14.8%、2.7%和增长0.3%。分类型看,重工业下降速度快于轻工业。重工业能耗增速下降8.2%,降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轻工业能耗增速下降2.8%,增幅比上年回落9.4个百分点。重工业能耗增速的减缓对鄂州市积极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鄂州市单位GDP能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重点企业耗能集中趋势明显。2013年,鄂州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3家,比2010年增加4家,能源消费总量为430.8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耗的90.3%。其中年耗能过十万吨5家,比2010年增加1家,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耗的86.3%;年耗能过百万吨的有2家,与2010年持平,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耗的73.5%。
(三)单位产品能耗总体下降。2013年,鄂州市纳入国家统计制度统计的主要能耗工业企业18项产品能耗指标中,有13项指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转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薪水、轧钢工序单位能耗、轧钢工序单位电力消耗、发电厂用电率、电厂火力供电标准煤耗、铁矿烧结工序单位能耗、吨水泥熟料综合电耗分别同比下降42.2%、11.6%、28.5%、3.5%、3.8%、5.3%、1.2%、1.8%和1.5%。炼铁工序单位能耗、吨钢耗电、电炉炼钢综合电力消耗、吨水泥熟料烧成标准煤耗分别同比上升7.9%、5.3%、4.3%和3.2%。
(四)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淘汰落后计划,2010年到2013年四年间,鄂州市分别从炼铁、炼钢、水泥、化纤、印染、焦炭、轻工等7个行业11家企业中,淘汰落后产能炼铁111万吨、炼钢100万吨、水泥产能32.2万吨、纺织印染布1183万米、焦炭35.2万吨。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工业企业加快发展,2013年实现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产业链中非加工环节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5.7%、7.5%和7.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能源资源是鄂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越来越严峻。
(一)重工业能耗比重居高不下成为鄂州市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隐忧。当前,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复苏态势,鄂州市仍处于重工业化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步伐有所减缓。从工业内部看,工业内部结构有所优化,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15.1:84.9缩小到2013年21.9:78.1,重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从分行业能耗看,2013年鄂州市能耗总量排名前六位的行业里,除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外,其余三个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均属于重工业中的高耗能行业,其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的88.9%。而重工业能耗占比从2010年以来,一直在75%以上,鄂州市的高耗能行业几乎全部集中在重工业,重工业的单耗是轻工业的9倍多,因此重工业的快速增长必然带动总能耗的大幅提升。
(二)高耗能行业投资总量居高不下给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加了难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尽管鄂州市近年来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明显加大,投资比重日趋合理,但部分重点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步伐并未得到遏制,投资强度仍然较大,这将进一步加剧鄂州市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013年鄂州市新上六大高耗能项目累计投资额76.4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额的比重达26.4%。其中非金属矿物业投资额最高,达43.8亿元,占六大高耗能投资总额的57.3%,其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6亿元,占六大高耗能投资总额的21.8%。随着高耗能行业投资建设项目的陆续投产达效,必然加大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完成节能任务的难度。
(三)高耗能行业复苏将带动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去年以来,鄂州市经济从上年年初的低迷到下半年逐步复苏,电力、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形势比上年有所好转,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88.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3年,重点耗能行业及重点耗能产品逐渐进入提升阶段,发电量、焦炭、水泥,分别同比提升1.5%、3.4%、3.8%。随着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雾霾的治理,产能的压缩,以及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提升,给我市钢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局部复苏提供了机遇,节能降耗工作将增大压力。
五、对策和建议
第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能耗低、污染小的行业加快发展,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加大产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以较低的能源支撑鄂州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十二五”期间鄂州市应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加快新能源开发,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第三、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首先要保证能源供应。鄂州市一次能源资源匮乏,需要充分利用市场预警机制,构建能源保障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品种,实施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使能源供应满足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其次要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节能降耗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强化行政手段、实行严格问责的同时,要创新举措,多管齐下。以经济手段推进节能降耗,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奖优罚劣;以法律手段推进节能降耗,依法监管、依法处罚;以舆论手段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全民节能节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