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鄂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及对策分析

发布单位 : 鄂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4年03月12日 主题分类: 经济建设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坚持抓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重大抓手,危中求机,难中求进,保持了全市经济总体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1、投资持续平稳增长,增势明显回落。2013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2亿元,同比增长28.1%,增幅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势明显回落6.5个百分点。

  2、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产业增速较快。2013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3亿元,同比增长8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9.4亿元,增长3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7.5亿元,增长16.9%。第一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比上年同期上升0.5%,第二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0%,比去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2%,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依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投资结构呈现良性变化。

  3、采矿业投资下降,制造业发展态势强劲。近年来,鄂州不断调整招商引资策略,逐步形成了“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格局。2013年,制造业共完成256.9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食品加工制造业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60.2%;冶金建材制造业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29.1%;机电制造业完成46.3亿元,同比增长26.2 %。2013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采矿业完成投资24.9亿元,同比下降46.1%。

  4、基础设施投资强筋骨,物流业投资高位运行。建设宜居宜业的组群式大城市,鄂州市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和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2013年全市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5.4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电力投资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81.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8.7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仓储业完成投资达21.6亿元,同比增长2.2倍,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的 36.8%。

  5、民间投资异常活跃,投资质量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长贡献率提高。2013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79.0亿元,同比增长48.3%,高于全市投资增幅20.2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84.8 %,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77.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2013年,全市外资、港澳台投资完成0.7亿元,同比增长87.2%。二是民间投资、外资港澳台投资主要向工业和旅游业及商贸物流业集中。

  6、施工项目个数增加,亿元项目占比提高。2013年全市施工项目个数达384个,其中:亿元项目233个,同比增长34.7%,新开工亿元项目个数达136个,同比增长11.5 %。2013年亿元项目投资完成493.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5%,增速比全市项目投资增速高13.4个百分点。亿元项目占项目投资的比重为86.3%,比上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亿元项目增速快,比重高,持续带动作用增强。

  二、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1、调整结构初见成效。2013年我市在葛店开发区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成功引进了亚马逊、普洛斯、唯品会、苏宁易购、当当网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进一步加大了服务业比重。工业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24项、完成技改投资42.6亿元,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1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89.5亿元,占GDP的比重14.2%。

  2、招商引资后劲增强。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1亿元,增长41%。南山集团葛店临港新城、南都新能源、中海油LNG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2亿元,增长28.1%。波尔亚太三期、顾地总部基地等52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我们争取多年的鄂州电厂三期取得重大进展,投资74亿元的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即将动工,这是近年来我市投资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

  3、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区开放开发取得新的突破,南山集团与葛店临港新城、中核集团与鄂城新区、鄂旅投与红莲湖新区、中交投与三江港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梧桐湖新城44平方公里建设全面铺开,今年可完成投资30亿元;鄂州开发区、花湖开发区也正在与大型投资集团洽谈合作开发。全市新型城镇化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梁子湖区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500平方公里范围全面退出一般工业。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4、“五城同创”带来新变化。2013年主城区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34个,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4.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施了鄂州大道南互通、洋澜湖综合治理、火车站广场、江碧路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寒溪生态广场、主次干道亮化绿化等重点工程。加快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武鄂黄城际铁路建成即将通车,三江港铁路综合货场、吴楚大道、黄鄂高速等工程进展顺利。

  5、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生产实现“十年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河道整治、水库整险加固、国土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投入资金超历史,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战胜“砣子雨”、伏旱等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36万吨,实现了“十连增”。新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56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3家、家庭农场210户。

  三、当前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投资项目个数减少,中省投资明显下降。今年全市工业投资项目217个,同比下降 0.5 %。2013年中省投资项目只有7个,同比下降30.0%,中省投资完成8 亿元,同比下降2.8 %。最近几年,中省完成投资额呈现逐年下滑趋势,2011、2012、2013年完成投资额分别为3.4亿元,8.23亿元和8.0亿元。

  2、部分项目用地供应紧张,项目开工进度较慢。目前全市168个市级重点项目中,仍有24个项目未开工建设,项目开工率为85.7%。随着国家进一步严管土地闸门,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项目用地难度加大,成本上升,部分项目推进难度加大,同时项目也因融资难的问题,使建设周期不断拉长,一些项目因配套资金不到位和企业贷款难落实,仅靠企业自筹资金建设,致使工程进度慢,难以按计划有效推进。

  3、业态重合竞争激烈。2010年前后,武汉东国际家居建材博览城、意邦环球商业广场和豪威城市广场先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我市,项目体量都很大,且都规划建设大面积家居建材专业市场。三个项目建成后,加上改建后的飞鹅建材市场、宜安居家居建材广场,届时我市家居建材市场面积将超过67万平方米,市场间竞争态势将异常激烈。

  四、促进投资快速增长的几点建议

  1、要把创优投资发展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发挥好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要进一步加强与地税、发改、建设、国土、房产、统计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地税部门建筑业营业税与统计部门投资完成额的关联分析,继续加强建筑业营业税征收监管。进一步拓宽建设资金融资渠道,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2、要把抢抓政策性投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围绕国家、省补助资金重点投向,积极筛选项目,加大对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争取上级给予鄂州市更多的支持。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股权并购和境内外上市。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准确把握国家、省投资支持重点和政策调整变化趋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保护以及民生领域策划和筛选储备一批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更好的项目列入省重点和上级扶持计划。

  3、要把加强项目调度管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筛选确定一批产生带动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领导挂靠,部门挂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调度力度,明确各级任务,增强项目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力求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4、要把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有关部门一定在项目签约前做好用地面积的评估概算,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投资强度、明确配套限度、明确开发进度。把这三个方面作为签约投资的前提条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5、要把强化招商引资措施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新一轮产业整合的契机,更大规模地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招商,突出港台等先进地区招商,强化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依托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精心策划经贸洽谈活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要进一步探索实行重大项目的审批制度,对全市亿元以上招商项目,通过预审后,按照我市产业布局、园区特色进行分类、筛选,有针对性地推荐到各开发区、园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逐步突出园区特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