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 | 鄂州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13年11月06日 | 主题分类: | 经济建设 |
2012年,是开展妇女儿童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监测的第二年,在鄂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加大了妇女儿童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情况
(一)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得到应有的尊重
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享有充分就业权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2012年,全市64.1万从业人员中,女性从业人员为30.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7.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0万人,其中女性就业人数为7.5万人,占37.5%,比上年增长2.7%。这充分表明鄂州市女性的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就业领域不断扩大,真正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在帮助妇女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鄂州市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扩大女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完善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和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依法健全了劳动保障监督机制,加大了对侵害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查处力度,有效地维护了女职工的正当权益。2012年,鄂州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1.4万人、16.7万人、7.53万人和2.52万人,比2011年分别增长1.1%、1.8%、10.7%、9.6%;在上述各类参保总人数中女性比重分别达到43.5%、38.3%、39.8%、40.1%。
(二)妇女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管理决策能力不断提高
妇女参与政治生活,是女性社会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的具体表现。鄂州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一大批优秀女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人数不断增加,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2年12月底,地市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达到10%和17%,比上年增长了2和7个百分点;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代表、女委员的比重则保持了相对稳定,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有市级女人大代表62人,占市级人大代表总数的21.7%;全市共有市级女政协委员60人,占市级政协委员总数的23.3%。区级党委、政府女性干部的配备率分别是10.71%和22.22%;在基层政权组织中,女性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在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占到79.24%、村民委员会中女性比重占到26.3%。
(三)妇女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
鄂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教育部门在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女性青壮年文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鄂州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1.15亿元,比2011年增长66.4%。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教育方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其中女生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5%,其中女生达到9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其中女生达到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其中女生达到88%。
妇女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不但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直接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就业机会、就业层次、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2012年,鄂州市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年,其中女性为10年;成人识字率为98.86%,其中成人女性识字率达到98.86%;全市青壮年文盲率为0.01%,其中女性文盲率为0.02%。
(四)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把它当作关系着中华民族前途和未来的大事来抓。2012年,鄂州市继续加大对妇幼卫生保健事业经费投入的力度,据统计,全市医疗卫生经费投入4.09亿元,比2011年增长8.6%;妇幼保健经费投入531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24.6%。医疗卫生保健设施日趋完善,各种突发疾病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得到进一步落实。
孕产妇分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2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妇产前检查率为97.9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6.2%,比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2年鄂州市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达95%、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8%、卡介苗、脊灰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及流脑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成效显著。
低龄儿童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44%,比2011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儿童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五)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2年,鄂州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继续改善,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是在农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广泛推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农村卫生环境有了明显改观。2012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7%,比2011年提高9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2.83%。二是城市的环境治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0.13%,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点增多,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据统计,鄂州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和城镇便民利民网点数分别达到2012年的179个和83个。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的日益改善,有益于她们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六)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妇女的发展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012年,鄂州市对侵犯、伤害妇女和儿童人身安全的恶性犯罪案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行严厉打击,全年共破获强奸案件8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2起,受援助(庇护)的妇女儿童82人次,家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由2011年的37个增加到2012年的40个,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女性干部配置率有所下降。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妇女参政、就业人数少。女性在领导班子、政府工作部门中配置率低,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不同程度的存在性别歧视和偏见,女性参政依然比男性存在更多的困难。2012年,鄂州市区级领导班子女干部的配备率较2011年分别下降了1.57和4.66个百分点。
二是婴幼儿死亡率有所抬升。婴儿死亡率由2011年的2.13‰上升到2012年的2.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则由2011年的3.15‰上升到2012年的4‰。
三是婚前医学检查率偏低。婚前医学检查率虽然由2011年27.6%上增长到2012年的31.04%,但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仍然存在。人们婚检意识较差,一些遗传病、传染病、内科病等漏检,极易导致新生儿缺陷发病率升高。
四是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下降。2012年鄂州市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84.92%,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二胎生育开始有所抬头,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五是有些部门对妇女儿童监测的意识不强,不认真研读指标解释,对指标意思不理解以及指标不按性别统计,提供的数据不完整,加大了妇女儿童监测工作的难度。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促进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要把就业工作特别是妇女就业摆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改善女性创业和就业环境。要把经济增长同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和专项政策扶持等为女性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及时创造、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条件,让劳动者尤其是女性乐于创业、敢于创业、能创成业。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切实提高妇女平等参与就业的权利。
(二)提高婚前检查率,降低婴幼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大《婚姻法》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将婚检的教育纳入公民教育体系,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婚检和优生意识。坚持政府投入、免费婚检、优生优育咨询制度相结合,有效提高婚检率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和死亡率发生。
(三)要进一步完善妇女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维护和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充分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好侵害妇女切身利益和妨碍妇女发展的社会问题。
(四)加大宜居环境建设力度。优化社会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是有效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进步与发展的要素。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污染、农村污水污染的治理。加强农村自来水建设,提高农村供水受益人口比重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让鄂州的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五)进一步提高妇儿监测各成员单位的思想认识,各司其职,以确保鄂州市妇儿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