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单位 : 鄂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3年05月02日 主题分类: 经济建设
 一季度,鄂州工业领域重视“节前生产求稳定、节后生产快恢复”的工作基调和“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的工作思路。从一季度的初步统计数据看,工业增长虽然较低,但尚在意料之中,且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和趋稳向好的迹象,3月份一些经济指标比1-2月有所回升,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有所改善。虽然工业增长速度有所下滑,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匀速增长的态势,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但工业增长幅度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下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一揽子"举措,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一、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1、工业增速较低,下行态势有所减缓。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26亿元,同比增长12.9%,是近年来增速较低的。从月度增速看,尽管工业增长是否临近或到达底部尚需继续观察,但进入3月份下行态势有所减缓。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9.58%,比1-2月的7.58%回升2个百分点。
2、民营企业快速增长,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突出。一季度,全市406家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69亿元,同比增长速度28.1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5.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65.9%,民营企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23.12%。
3、行业发展差异较大,增速出现两极分化。一季度,全市主要工业行业中既有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56%,下同)、医药化工行业(23.12%,)、纺织服装行业(22.03%)、机械制造行业(19.18%)的较快增长,也有钢铁冶金行业(2.72%)的低增长和发电行业(-29.04)的负增长。总的来看,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一季度,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5.58和62.68亿元,分别增长22.37%和10.84%。
4、五成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46个工业产品(大类)中有23个产品保持增长,占全部工业产品(大类)的50%;其中铁合金、商品混凝土、机制纸及纸板、金属切削机床的增长都超过了50%。但占全部工业比重较大的生铁、粗钢、钢材、焦炭、发电量等主要工业产品下降幅度都超过了20%。
5、中省企业支撑作用减弱,区街经济注入活力。一季度,全市中省企业实现增加值15.99亿元,同比下降20.23%,中省企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39.42%下降到一季度的20.43%,而同期区街经济比重由30.91%上升到45.1%,二家开发区企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27.21%上升到33.57%,区街(含开发区)工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6、工业企业产业结构悄然变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重急速下降。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占前五位的行业,已经由2011年底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五个行业,已经替换成2013年初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五个行业;五个支柱行业有两个已经变化,而排在第一位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已经由2011年底的24.81%下降至2013年一季度的15.59%,显示出鄂州工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一些指标初露回暖端倪。3月份,生产、销售等指标下行势头有所遏制。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增长9.58%、11.42%,增幅比1-2月分别提高2、0.02个百分点。1-3月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88%,比去年同期提高0.77个百分点。
2、工业出口显现亮点,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去年3月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出口增幅持续下行,从100.04%回落到2012年12月的-0.23%。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19亿元,同比增长31.82%。
3、工业效益指标显现积极信号。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3.83亿元,同比增长8.48%;利税和利润分别为9.96和5.2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78%和28.07%。全市规模工业亏损企业25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1家,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38%和41.88%。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是影响当前工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全市规模工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的占第一位,占全部被调查单位的44.4%,用工成本上升(40%)和原材料价格上涨(37.8%)分列第二三位。成本压力成为当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大因素。
一方面,外部需求疲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专项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认为主要原因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占33.3%,另一方面,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仓储和物流运输能力受限也成为影响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要原因(均占17.8%),说明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库存压力和运输成本也是企业生产能力发挥不充分的重要方面。
2、鄂州市偏重的工业结构受产业政策、资源能源和节能减排等刚性约束增大。冶金、建材所占比重较高,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会对鄂州即期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影响。同时,鄂州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加之多数产品位于产业链低端,短期内难以发挥支撑作用,爱热怕冷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将更加凸显。从企业情况看,2012年以来,全市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企业运输成本、融资成本均增加。同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发展,80%左右的大中型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在市场需求乏力的倒逼作用下,企业转型发展任务十分紧迫。
3、价格下跌导致企业生产预期下降。近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双双走低。从历年来价格与工业生产增速变动情况看,价格走低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基本是弊大于利。价格走低时,企业对下一步生产缺少信心,有意识地停工限产消化库存,回收账款以降低经营风险。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半成品库存增速回落明显,这说明企业购进原材料促生产动力不强,原材料价格下降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正效应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应对工业生产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鄂州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宏观调控带来的消极影响、贸易环境的变化、资源要素和环境的制约等不可避免,作为发展欲望强烈的地区,问题和矛盾也会进一步暴露。因此,全市上下在大力抓好“增量”的同时,要精心盘好“存量”,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分析矛盾原因,研究对策建议,同时加强跟踪,确保经济运行的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要做好资金和原(燃)材料等的协调。
二是继续狠抓项目施工进度,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群。要构建求真务实的投资考核机制,出硬措施,对一季度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和施工进度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切实杜绝放空炮、做“表面文章”、“数据游戏”,一经发现,严惩不贷;要精心服务,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特别要加大推进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大骨干企业产品结构转型调整的力度,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一套表”直报率。鄂州“工业企业一套表”由于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不懈的努力,直报面逐步扩大,直报率不断提高,但这与国家和省统计局提出的工作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在全市各区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少数地方不仅直报率不高并且直报质量也相当差,各种统计报表之间的匹配性和关联性都比较差。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工业运行趋势。因此,建议相关领导要重视"工业企业一套表"直报率工作,加强考核,各级统计机构要在了解基层直报情况的同时,要安排人员加强对企业网上直报的指导和平台数据审核,切实提高工业各种统计报表和各项关联指标的匹配性,切实提高全市“工业企业一套表”直报率,及时掌握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真实反映全市工业生产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