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鄂州市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考
发布单位 : |
鄂州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13年03月28日 |
主题分类: |
经济建设 |
开发区,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生产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对于我国来说,开发区的创办和发展,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又是继经济特区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2012年,在鄂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鄂州市开发区人的辛勤努力下,鄂州市1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2家省级开发区取得了超常规、高速度的经济建设成果,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载体,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开发区总体概况
截至2012年底,全市1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2家省级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43.8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5平方公里。企业个数达1689个,比上年增加174个,其中:工业企业660家,比上年增加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家,比上年增加31家;第三产业621家,比上年增加140家。从业人员10.02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3.8万人,比上年增加0.21万人。2012年,3家开发区共实现GDP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4%;实现税收总额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8%。
二、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明显。2012年,鄂州市3家开发区共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74亿元,同比增长35.41%,比上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占3家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比重达到74.0%,接近八成,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2年,3家开发区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9.08亿元,比上年增长36.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5%,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几年来,开发区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来抓,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并驾齐驱,取得了丰硕成果。2012年,3家开发区共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38.4亿元,比上年增长63.01%,其中:实际利用外资总额7678万美元,增长18.2%;完成省外境内投资额110.1亿元,增长47.93%。2012年,葛店开发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含2个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233.73亿元,其中长江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总投资6亿元。由武汉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兴建的光谷联合加速器项目,总投资30亿元,已于11月开工建设。由台湾白领丽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部电子商务生产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40亿元。由波尔亚太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兴建的波尔亚太三期项目,总投资7000万美元,已动工并开始安装设备。华中电商亚马逊中国运营中心,一期总投资12亿元。由福星集团银湖金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福星科技光谷创意园,总投资20亿元。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的中部物联网产业园项目。武汉森源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森源电力设备项目。此外,还有总投资5亿元的华森汽配项目,投资2亿元的精锐狮机械项目,投资10亿元的华中数据中心项目,武大有机硅投资10亿元的新型硅材料产业化项目,华烁科技投资2亿元的环保低温脱硝催化剂项目等。目前正在跟踪洽谈的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达109.5亿元。鄂州开发区全年签约项目达到24个,总投资37.8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1个。引进了杰创汽车配件、大通物流中心、华俊武昌鱼港酒店等一批投资强度大、创税能力强的项目。花湖开发区已成功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8个,累计引进资金超过40亿元,还与投资6亿元的汽车配件城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合同框架基本确定。与此同时,还紧密跟踪2个投资过亿元的台资项目,分别是台湾威达康防伪科技有限公司的DNA生物科技防伪项目和台湾永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机械制造项目,为明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张,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12年,3家开发区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0.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7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6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5个、新开工项目65个和省外内资项目84个。2012年葛店经济开发区亿元以上续建项目23个,总投资121.4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个,总投资123.1亿元。鄂州经济开发区2012年共有在建项目38个,实现到位资金39.6亿元,同比增长54.27%;其中金牛管业一期、中正化工、诚禹重工等13个项目实现投产,百富环保、诺琦光电等10个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豪威城市广场、顾地塑胶、兴欣建材三期、超凡物流加工园等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当中,预计今年可实现投产。花湖开发区2012年5个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航宇国际商贸城已全面建成营业;江山塑胶、欧联金属制品、美的物流园等3个项目已部分建成投产;超强度钢板、发动机曲轴、精密刀具、亚格南服饰、钢材物流园等5个项目因受杨叶大道建设影响,目前只能进行征地、土方回填、围墙建设等前期工作,待明年杨叶大道建成通车后,可集中全线开工。
三、开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集群稳定快速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但是目前,鄂州市开发区除有少数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相对较强的技术研发力量外,多数企业还处于低起点,规模小的初始发展阶段,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还有待进一步产业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现代物流服务业比重仍然很低。产品方面仍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既粗加工产品多,精细加工产品少;资源消耗型企业多,高科技低耗能产品少;国内产销的产品多,出口创汇产品少;品种相似的产品多,自主创新的品牌少。产业集群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能影响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少,从而造成对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太小,对外竞争力不够强,无法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起到带动作用,影响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提升发展。
(二)招商引资质效不高,实体型企业引进不多。招商引资企业良莠不齐,且没有退出机制,导致土地闲置浪费严重,税收增长缓慢,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少数单位在招商引资上急于求成,重房地产引进,轻实体型企业,忽视项目签约后的督办和服务,忽视项目给园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情况,形成一味盲目招商之势,没有很好地明确招商的最终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目前,鄂州市开发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持续创新能力不强。开发区管委会在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培育方面相对落后。区内绝大部分企业以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技术为主。为了保持对先进技术的垄断,一般情况下核心技术都是在区外研究开发,然后直接移植到开发区进行生产,不与当地企业发生横向联系,仅仅将部分技术单项、分散地传给企业技术人员。这种过度的“核心技术锁定”一定程度制约了企业“当地化”进程。在当前全球经济起伏波动的大格局下,缺乏创新技术的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3家开发区仅有1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科技项目,仅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2.26%;10家科研企业共投入科技经费0.46亿元,仅占全市科技经费投入的8.12%。
四、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水平。要继续推进葛店国家级开发区和鄂州、花湖省级开发区的重点招商,注重上下游产业的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拉长产业链,增强支柱产业的竞争优势,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葛店开发区要利用好“国家级”开发区这张名片,提高招商引资门槛。要引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做到“绿色招商”,所有招商项目都要由以往单纯追求引入的数量型,转向择优筛选的质量型。凡是危害生态环境和影响可持续发展、以圈地抢占资源、以占有和倒卖项目为目的的项目一个也不引进,使引进的项目符合当前发展的方向。要将招商引资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大企业、大集团和世界知名企业上,使更多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开发区,提高葛店开发区的知名度。鄂州经济开发区要利用好高端先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优势,引进一些相配套的产品附加值高、回报率高的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开发区的先进制造产业,能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先进机械设备制造基地。花湖开发区要利用好紧邻黄石的交通便利优势,利用航宇国际商贸城、鄂东国际汽车城、华浙产业园等项目的产业关联效应,加强对其上下游产品和产业的跟踪研究,聚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与项目,形成产业集群,产生集聚效应,带动花湖开发区相关产业园发展,努力把花湖开发区打造成商贸物流新兴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和家居建材示范区。
(二)高度重视,提高人才工作地位。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推进科学发展,必须首先强化人才支持。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稳步推进鄂州市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开发区必须把人才问题放到战略高度来思考与运筹,要确立科技强区、人才兴区的战略,必须从全局出发,深刻认识人才资源对开发区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去认识、去开发、去管理,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把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现有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逐步使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三)优化创新环境。创新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保障,也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开发区管委会要致力于建立适宜创新的环境,支持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开发区要建立适合创业、创新的地方制度环境,建立相关的非正式职能部门为产业发展提供方便,并把犹如散兵的单个企业和各个机构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具体来说,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致力于制度创新、制定产业区位政策、建造专业市场、建设信用体系、开展区域营销以及组建协会、技术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如鼓励设立创业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就其发展战略、企业结构与运行以及人才评价等做出抉择;鼓励设立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以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创建园区品牌,实施区域整体营销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