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五大”特点

发布单位 : 鄂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3年03月14日 主题分类: 经济建设
 本网讯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鄂州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49%,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逐年增长,2012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以外的达15.28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比重达37.08%。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趋稳性。随着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纵深发展战略,特色镇和新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空间,2012年外出的增长势头逐渐回落,并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劳动力转移增长速度从2季度的8.34%回落到年末的0.6%。而且长年稳定保持在15万人左右。
  二是兼业性。鄂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在农忙季节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于亦工亦农性的转移。2012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68.65%是兼业性转移,如果再加上外出1—5个月的劳动力,则兼业的比例高达85%。
  三是粗放性。2012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占20.2%、62.5%、17.3%,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5,只达到初中水平, 75%以上转移劳动力未受过专业培训,劳动技能低下。
  四是自发性。鄂州农村劳动力在转移方式上主要靠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的示范,以及自谋出路等,存在着明显的盲目性。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方式看, 2012年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的不足1/3,亲属朋友介绍及自发转移的分别为52.1%、11%。
  五是区域性。2012年省内、省外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占全部转移劳动力的比重59.4%和40.6%。跨省外的流动转移比例明显低于省内,从事二、三产业,基本上是离土不离乡,以省内就近转移为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