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单位 : 鄂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2年08月20日 主题分类: 经济建设
 今年,鄂州加快了城乡一体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克服了农业经受了低温阴雨持续时间长的灾害影响,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农业整体形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当前农村生产状况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
  从去年秋冬播以来,鄂州粮油产区风调雨顺,夏粮播种面积稳步增长,夏收作物长势普遍好于上年,今年夏粮夏油总产呈增长态势。
  1、面积增加。2012年,鄂州市的夏收作物面积达到66。38万亩,同比增加0。61万亩,增长0。9%。其中:夏粮面积15。23万亩,同比增加0。13万亩,增幅为0。9%。在夏粮中,小麦面积为10。61万亩,同比增加0。13万亩,增长1。2%;马铃薯面积1。89万亩,同比减少0。08万亩,减幅4。1%。油菜籽面积35。34万亩,同比增加0。24万亩,增长0。7%;蔬菜面积14。49万亩,同比增加0。09万亩,增长0。6%。今年夏粮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策激励提高。今年粮食直补为10。5元/亩、农资综合直补分两批到位,标准达到66。78元/亩,“两补”标准合计较去年提高了32。15%,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前期气候适宜。去年秋冬播期间天气晴好,有利于小麦、油菜生长期;三是市场上农资供应充足。
  2、产量增长。夏粮2。57万吨,同比增长8。5%,主要是小麦1。65万吨,同比增长9。8%;小麦每亩单产157。6公斤,同比增产14公斤,增产9。8%;豆类0。46万吨,同比增长10。2%马龄薯0。37万吨,同比增长0。3%;油菜籽产量5。0万吨,同比增长3。8%。油菜每亩单产142。5公斤,同比增产7。2公斤,增产5。4%。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一是尿素每吨零售价格上涨13。4%、复合肥上涨12。5%、碳酸氢铵上涨9。5%、过磷酸钙上涨11。1%、氯化钾上涨6。25%;二是农药的零售价格基本持平;三是农膜平均销售价格1。2万元/吨,同比增长15%。四是杂交种子上涨幅度较大,如市场一线品种每市斤33元左右,上涨26。9%;五是棉花种子价格上涨。如市种子公司的鄂杂棉29每袋零售价为55元,上涨10%。
  (二)畜牧业的生产情况
  今年鄂州市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猪生产总量稳步提高,且增势较快。据畜禽监测数据显示,1-6月累计生猪出栏50。67万头,同比增加2。81万头,增长4。5%。生猪存栏57。92万头,同比增加3。8万头,增长7%,能繁母猪存栏5。82万头,同比增长0。78万头,增长15。9%。今年春节以来,生猪收购价格一路下跌,从一季度平均17。7元/公斤下降到二季度的14。6元/公斤,平均收购价格环比下跌了17。5%。其中4月份与5月份平均收购价格最低到了14元/公斤,养殖户纷纷表示目前的养殖都已接近养殖盈亏平衡点,有些都已经亏损,但是5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的储备猪肉收购计划的提出让生猪收购价格又有了小幅度的提高,从而也刺激了5月和6月生猪出栏数量的增长。国家政策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价格低迷对农民养猪积极性的打击,部分养殖户包括散养户都正在增加存栏和出栏量。
  (三)渔业生产情况
  鄂州市水产业在坚持应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着力发展现代都市渔业,实现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发展新跨越,上半年渔业呈现产销两旺,鱼价上升的良好运行态势。
  1、水产品产值:26。39亿元,较上年增加20%。
  2、水产品产量:19。3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8。8%。
  3、水产品加工:完成了7。2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
  4、放养面积:全市放养面积62。8万亩,其中精养池27。8万亩,名特优专养、主养、套养面积47。5万亩。
  5、鱼种投放:7。98万吨,较上年增加6600吨,80%苗种都是冬放。
  6、种青面积:9。5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0。3万亩。
  7、精养池标准化改造:3。7万亩。
  (四)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一是上半年鄂州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4282。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2。5元,增长17。65%。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977。42元,增加306。08元,增长18。31%,占到期内现金收入比重的47。63%;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036。92元,增长16。63%;财产性收入为66。94元,增长15。28%;转移性收入为200。92元,增长22。74%。上半年总体而言,农民收入呈不断增加的良好态势,购买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有效提升。二是上半年农民现金支出达4127。04元,增幅15。5%。其中:生产费用支出831。11元,同比增长10。68%;生活消费支出2929。45元,同比增长17。94%,食品消费支出1067。55元,同比增长18。22%。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据农民工监测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市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村劳动力达430867人,同比增长3。45%。其中外省从业人员55491人,同比下降4。23%;外县从业人员61665万人,同比增长10。23%;外乡从业人员46731人,同比增长22。31%。而在本乡镇内从业人员265935人,占全部劳务人数61。7%。由于鄂州市内农业产业投入,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需求,扩大劳动力的就业范围,加之鄂州市省级和市级在建项目陆续开工,扩大了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加快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1、务农人员老年化趋势加大。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升,但受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种植户的收入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鄂州市农村30岁以下的青壮年在家务农率极低,几乎全部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种田的基本上都是50、60、70大龄部队,务农人员呈现严重的老年化趋势,不利于种植业生产扩大和种植优良品质的提升。
  2、农业发展模式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作为现代农业,鄂州市传统农业占的比重较大,绝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卖原料阶段,缺乏深度加工能力,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订单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急需加强,现代型农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大型、深加工、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农业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强。
  三、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鄂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形势,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落实好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好粮食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补贴、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对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激发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引导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鄂州市实际情况制定和推行各项利农措施,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覆盖率,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企业整合等多种措施,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层次,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种养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