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鄂州工业转型发展空港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中部崛起、推进“三城一化”建设、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将编制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作为2020年鄂州市工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编制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启动该项工作。围绕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基础能力、工业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开展针对性调研分析。结合调研信息,积极与省经信厅等单位对接,寻求上级部门指导,加强和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沟通,不断完善规划编制,最终形成了《2020年工业谋划项目清单》和《“十四五”工业谋划项目清单》。
(一)围绕重大政策谋规划
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等重大产业政策不仅是实现疫后经济重振的“妙药良方”,也为未来产业发展“把脉定向”,是制定发展规划的“导航图”。
一是围绕中央31条、省108条政策,在工业领域主要聚焦科技创新应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技改、新基建、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等6大方向。
二是围绕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重点建设任务,抢抓利好政策机遇期,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是围绕省“数字经济”13条,重点实施5G应用、大数据开发应用、企业上云、产业数字化改造等“四大工程”,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信息化建设示范区等“五大数字经济示范区”。
四是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30条,对获得国家一类新药生产批件的企业以及在全国同类仿制药中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加大奖补力度,发挥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势和潜力,不断培育壮大产业体系,实现大健康产业突破式发展。
认真研析中央、省重大政策,并努力争取政策支持是编制好工业“十四五”规划必须下好的“先手棋”,也是我局编制规划的工作切入点。
(二)围绕重大项目谋规划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重大项目是我市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底盘”,要着力谋划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
2020年,谋划千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45个(见附件1),今年计划投资72.7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市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预计79个(见附件2),总投资1060.4亿元。其中,创新平台类项目25个,投资457.9亿元,涵盖李时珍药物研究院、博创超硬材料研发中心、华科工研院等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投资14.4亿元;葛店大健康产业园、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花湖开发区“一区三园”等重点园区(产业集群)11个,投资413亿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冶金、建材、机械、塑管、纺织、金刚石行业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10个,投资30.5亿元。重点产业类项目54个,投资602.5亿元,主要包括鄂钢、电厂等一批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15个,投资171亿元;以三安光电、华工科技、人福药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30个,投资349亿元;5G通信网络建设、鄂钢5G数智工厂、程潮5G智慧矿山、5G智慧空港、5G智慧港口等一批5G新动能项目9个,投资82.5亿元。
(三)围绕重大改革谋规划
规划的生命在于实施,要统筹抓好重大改革,全力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一是坚持高位规划引领。聚焦工业发展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出台《鄂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为我市5G产业发展提出三年行动方案。继续谋划出台《鄂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0-2022)》,明确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以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升级、智能化引领和支撑体系构建“四大专项行动”为重点,激发数字化改造蓬勃活力,谋划推进5G应用、大数据开发应用、企业上云、产业数字化改造等“四大工程”和“五大数字经济示范区”创建。
二是完善配套激励措施。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央、省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导向,聚焦新基建、智能制造等重点支持领域,整合市、区两级资源,出台系列配套激励措施,有效发挥政策和资金对工业发展的引领和撬动作用,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掀起工业项目建设热潮,形成大抓工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构建支撑保障体系。着力构建促进“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研判机制,开展双周政策研讨会,加强政策解读,精准对接企业项目,优化项目申报服务,全力推进政策落地,同时,借助“外脑”,引入大学教授、企业精英等专家团队,为制定产业决策提供咨询及参考意见。加强信息共享联动,加强和相关单位做好协调沟通,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利用省“数字经信”等数据直报平台,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完善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双千”工作机制,为企业即时“派单”服务,做实做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融资、人力等各系列服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是强化区域产业协作。突出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以5G新基建为抓手,拓展工业发展新领域,重点抓好工业与农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精品农业、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产业加快工业发展,以现代制造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武鄂协同发展,依托武汉科教资源优势和外溢效应,接轨武汉东湖高新,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吸引龙头企业周边配套企业(尤其是隐形冠军企业)落户葛店开发区,承接武汉市“光芯屏端网”产业转移,补齐整合我市产业链发展短板。突出空港经济协同发展,围绕鄂州机场项目,着力发展航空偏好型制造业、临空服务业、供应链管理及物流大数据平台、应急体系建设等强核产业,为航空货运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受疫情影响,我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已耽误不少时间,下半年工作在确保高质量编制前提下,必须要争分夺秒,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规划初稿的编制。
一要抢抓中央出台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窗口期,将中央31条和省108条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领域纳入工业“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助力中央的一揽子支持政策落地落实。
二要抢抓“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勃发的机遇期,在工业“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坚持创新驱动的工业发展主导战略,以工业智能化、5G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为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要明确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抢工期、赶进度,确保编制工作在规定的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规定任务,推进、落实到位。
四要切实加强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和衔接沟通,力争更多政策和项目纳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