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一体化的“定海神针”——回眸“十三五”之项目建设篇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12-09 语音:播放

      房建2标项目航站楼工程施工全貌。全媒体记者 戴曾婕 摄 

   

  加强项目谋划,聚焦重点,扬长补短。“十三五”期间,鄂州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强的大项目的实施,让这座原本“因钢而兴”的“钢城”,正在向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联运方式一体的“港城”转变,也在悄然改变着鄂州的经济结构,推动着新旧动能的转换。

  绿色引领,转方式、调结构,开放、创新、协调等元素充分体现在鄂州各大项目建设主战场。每个项目如球场前锋,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作先行,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转型前进。

  开放,构建发展新平台

  机场塔台,被爬楼机包裹,液压爬模越爬越高。

  6月2日动工,11月19日已开始第八层的混凝土浇筑。塔台高89米,地上13层、地下1层。这里,一朵巨型“腊梅”将在机场的最高点绽放。腊梅是塔台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鄂州市市花。

  机场转运中心,一个“王”字地标式的建筑。到11月17日,2529根桩基,项目团队仅用67天全部完工,比任务计划提前24天。

  机场航站楼,11月19日凌晨4时,完成一层顶板第一批次浇筑,为项目完工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计划,2020年底将封顶封围,进入内装作业。

  长江燕矶大桥开工、机场高速路开工、东机场跑道已现雏形……围绕鄂州机场的一举一动令人关注。

  5年前,经过鄂州人民的艰苦努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选址鄂州,开启了鄂州再次创业之路。

  作为国家“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生产力布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定位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其中,鄂州机场是核心枢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鄂州机场这个核心,一个全新开放式的发展平台正在鄂州构建。

  鄂州机场的长江上游,不到40公里是三江港,变化正在这里发生。

  三江港现代物流园,零担快运中心三层主体框架结构正抓紧收尾;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的1号仓储库基础工程已完工,三江港物流枢纽集疏运基地一期(鄂州粮食仓储物流基地)项目仓储设施桩基施工基本完成,三江港综合码头一期港机设备安装、陆域堆场等多式联运配套工程进展顺利……

  三江港作为武汉新港长江南岸的重要深水港区,可建5000吨级泊位112个,为国家一级航道。它将与正在建设中的鄂州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实现对接,长江中游南岸多式联运大型港口悄然成型。

  “近期2025年,建成湖北鄂州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展望2035年,全国范围内建成1-2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2020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其中对鄂州机场这样提到。

  “鄂州机场将改变城市的发展逻辑,将会对鄂州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产生深刻影响。”11月29日,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曹允春教授来鄂州作专题讲座,“这也意味着,鄂州机场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

  改变正在进行当中,鄂州在变中寻机,在变中发展。“构建外联内畅、区域循环、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交通体系,买全球、卖全球,内外循环双腿走。”鄂州有识之士认为。

  目前,光谷自贸研究院已编制完成《鄂州机场片区加入武汉自贸片区发展的可行性研究》《鄂州机场片区加入武汉自贸片区方案》等,拟将鄂州机场核心区“一区四园一中心”约37.7平方公里范围纳入武汉自贸片区。

  在这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上,开放的鄂州,未来不是梦。

  创新,打造产业新格局

  近百年来,鄂东形成一条传统的钢铁建材工业走廊,鄂州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鄂州,工业立市,产业技术也在不断改造提升。

  然而,这是一条“三高”产业链。近年来,经过全市各地各部门的不懈努力,鄂州产业链连连“绿化”升级。三安光电、光谷联合科技城、宏泰产业园、万吨华中冷链港、凯尔慷智能装备智造、容百锂电池、南都电源、虹润新能源材料等项目的落户,悄然改变了鄂州“一钢独大”的经济格局。

  与此同时,一条“春的消息”给鄂州带来新的希望。2019年1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科技创新20条”新闻发布会,其中一条立刻引起社会关注,它便是“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当年2月,市委书记王立赴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联系工作时提出,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遵循经济规律,破除行政藩篱,建立共同的价值取向,着力构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实现产业集聚协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当年12月5日,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这个项目被喻为鄂州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桥头堡”。

  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北临国家存储器基地,西接光谷“科技岛”,居于武汉、鄂州两市交汇融合的中心。园区以大数据与云计算、5G通信网络、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延伸带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相关行业细分领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0年7月27日上午,投资90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开工建设。

  7月3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为光谷未来30年创新发展制定蓝图。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贯通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其中光谷为整条科创大走廊的核心承载区,一张区域协作蓝图已然勾画。

  同“芯”协力,同“屏”共振。在这张蓝图上,鄂州好消息频传,总投资80亿元的光芯片测试和高速封装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新型显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激光加工设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教育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半导体生产制造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葛店开发区。

  与此同时,在梧桐湖畔,以华科大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鄂州工研院主要承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鄂州本地实现产业转化。从2016年至今,共引进科研项目64个,成功孵化高科技企业30余家,这些项目都落户在梧桐湖区域。”鄂州工研院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完备的孵化平台,鄂州工研院正筹备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来自鄂州工研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工研院孵化企业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个、高新技术企业4家、鄂州市“333”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6个、鄂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1个。

  协同,探索区域新路径

  “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融入武汉,为全省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作贡献。”在鄂州,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与项目作支撑。

  地相近,人相亲,鄂州、武汉之间有着太多的情感“纠葛”。曾经,武汉25路公交线路的退出和301路公交线路的开进,一度让“纠葛”达到峰值。近年来,武汉地铁东进鄂州,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令鄂州、武汉两地市民惊喜的是,谈资变成了现实。2017年4月14日,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左岭至葛店南站)工程合作建设框架协议签订。

  “该项目的协议签订,不仅意味着武汉城市圈有了第一条区域地铁线,也表明鄂州探索出了公交、地铁城市交通跨区协作的新路径。”相关专业人士认为。

  今年7月13日,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贯通,预计年底前通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湖北幼师高专在葛店均设立了校区,共计学生万余人,地铁的开通对他们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去武汉本部学习将更加方便。”

  接受武汉产业外溢,实现资源共享,鄂州走在了前头。“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房价洼地,现在,葛店70%的购房户是武汉居民。可是,大家在武汉上班、消费、就医、就读,葛店仅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一位在葛店开发区工作30年的老党员曾经这样担忧。

  区域协作,不是单向流动,而应是双向互动。于是,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功能,成为鄂州的必然选择。

  “十三五”期间,佛罗伦萨小镇、新葛店高中、三甲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东院区等民生项目开工。随着项目陆续竣工,它们不仅提升了葛店开发区的城市品质,更留住了人心。

  区域是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空间,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在诸多重点项目的支撑下,武鄂协同不断深化,武鄂共建共享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武阳高速。武汉至阳新,起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凤凰山互通,沿凤莲大道跨梧桐湖后进入鄂州境内。

  武阳高速鄂州段全长10.544公里。初冬,武阳高速鄂州段跨G316大桥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近800名工人、150套机械,为安装首批30榀预制箱梁而忙碌。

  鄂咸高速。2017年2月开工,全长63.29公里,目前正在收尾,预计年底通车。这条路将三江港、华容、红莲湖、梧桐湖一线穿珠,还连接起了鄂州、咸宁、黄冈三地。

  “这两条路不仅有利于促进武汉城市圈东部外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武鄂一体化发展,对带动鄂州临港产业发展及促进大梁子湖生态圈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推动了鄂东市域网络化城市建设。”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经济的生命线。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来自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聚焦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关键产业发展、传统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安全保障等七大领域,截至今年9月,全市初步策划项目682个,估算总投资8946.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8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1个。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