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以来,葛店开发区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秉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坚持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抓手,不断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全区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上半年,葛店开发区签约项目15个,投资总额227.7亿元;13个项目启动建设,开工项目总投资124.4亿元,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葛店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主提供热情细致的服务。
加快【引得来】
4月16日,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项目正式投产,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该项目是葛店开发区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新兴产业项目,将建成微发光二极管氮化镓芯片、砷化镓芯片、4K显示屏用封装三大产品的研发生产基地。
“三安光电是葛店在新一代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生产的关键组件将供给光谷的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等光电子信息企业。”该区招商局局长祝晓荣介绍,三安光电是主动嵌入对接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链的支撑性项目,葛店光谷两地正在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共同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光电信息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2017年,为了加快引进关联产业,葛店开发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大光电信息项目引进力度,着力打造“光芯屏端网”产业闭环。三安光电投产后,如今,开发区又与瑞华光电也达成了合作,该项目可补齐三安光电与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之间的供应链。
葛店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吸引巨额投资项目相继落户?“除了看好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景外,葛店还有很好的招商政策,可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祝晓荣介绍,一是通过资本招商方式,通过直接投资和已设立总规模2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方式,吸引项目落地。二是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以瑞华光电为例,葛店开发区建投公司定向增资2亿元,以5.74%的持股比例,成为瑞丰光电第二大股东,促成了项目落地。此前,三安光电项目也是通过葛店控股的湖北长江安芯产业投资基金,以59.6亿元持有三安集团22.28%的股权。
为了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开发区还相继出台了制造业19条、生物医药20条、科技创新10条、外资外贸政策等产业政策,企业落户并运营后,满足政策相应指标,可享受土地、财政、科技创新及人才等方面的减免或补贴政策。以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为例,开发区可配套供给30亩以上、100亩以下的人才公寓供高端人才使用;年纳税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个项目最高可补贴200万元,不胜枚举。
做优“落得下”
6月5日,位于葛店开发区的湖北清凯江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不久前安装的设备已经启动运转,该公司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正式开始试生产。
“本来预计8月份投产的,没想到5月份就能生产了,足足提前了3个月的时间。”该公司营销总监胡青松欣慰地说,在葛店开发区的帮助下,从3月初成功办理了规划许可证后,在随后的20多天里,施工许可证、“招拍挂”、土地证也都顺利办下来了。
高效,源于该区实行的企业投资工业项目“先建后验”试点,该试点通过深化投资审批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尽快开工落地,早日实现投产见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葛店分局规划科科长王银国介绍,过去落地一个项目,大量时间都浪费在项目审批上,存在审批周期长、开工时间长、申报繁琐等痛点,一些地区的项目审批长达2年才能施工建设,导致企业承担巨大的资金使用成本,大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负担。
“项目管理由‘先批后建’转向‘先建后验’,大幅度精简了项目审批事项,缩短了项目开工前办理手续的时间。”胡青松介绍,葛店开发区采取容缺审批、容缺受理等高效的方法办理用地许可证,加快了项目的施工进度。
据了解,除了清凯江科技有限公司,三安光电、千瑞达等项目均通过“先建后验”试点,实现项目提前3—6个月投产。今年,该区还将把“先建后验”试点推广到除房地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所有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投资项目上。
与此同时,葛店开发区今年还开始探索“标准地出让”制度,该制度可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
据了解,“标准地”即对工业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明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作为“标准”的拟出让宗地,企业取得项目用地的当天即可核发项目开发建设所需的所有规划许可证件,意味着是在项目用地“带方案出让”的基础上实现的。
实行“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发证”模式后,产业项目从拿地到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原来的至少22个工作日缩短至“即时办结”,审批时限的缩短促进了企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提升了企业项目投资效益。
发力“长得大”
一直以来,葛店开发区侧重项目的引进和落户,忽略了城镇化配套,以及人才引进后的安居问题。
“发了工资,没地方花。朋友们相约吃个饭,都找不到好餐馆。年轻人想约会,都找不到浪漫的地方,没干多长时间,有些人又回南方去了。”一位企业高管无奈地笑道。
经济在进步,人才却难留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根源是产城脱节,只方便生产、不方便生活,其结果是难以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从长远看,企业吸引不了稳定的劳动力,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利,最终反而影响产业发展。”葛店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葛店开发区党工委认识到,产城融合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而当务之急,是加快补齐城市配套设施的短板。
从2017年起,开发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了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发展路径,制定了未来三年城市功能项目行动方案。
“几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变化。”家住太子花苑的廖女士笑道,过去周边连个散心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好了,秀海湖公园建设得相当漂亮,每天晚上都会在公园健身。
随着三年城市功能项目行动的结束,如今,地铁11号线葛店段已经建成通车,葛店村民基本实现“洗脚上楼”,5个新社区成为他们的新家园,目前已经交付了150万平方米安置房;秀海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周边市民打卡之地,佛罗伦萨小镇越来越受到当地和武汉市民的光顾,葛店完全中学即将交付使用,省中医院葛店院区已经实现开门接诊,45万平方米的文体公园建设初具雏形,284万平方米的城市湿地公园揭开美丽的面纱。
特别是3.7平方千米的城市CBD,集商务、政务、金融、文化、服务于一体,由四大板块组成,将全面提升葛店新城的城市品位。
另外,双创谷、华润综合体、北中南部四处公园、葛店实验小学、半岛酒店板块等正加速建设,突出和打造各自特色;今年将有4条公路对接武汉,让葛店开发区城市功能全面升级,吸引“新葛店人”创业就业,安家落户。
“这远远不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功能配套必须从政府主导向市场经营跨越。”市委常委、葛店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澜说,自2017年起,开发区借助市场力量持续夯实产城融合基础,与中建三局签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5亿元,城市功能项目109亿元的合同,形成“一核、两轴、一带、多组团”的总体结构,成为城市综合新地标。
湖北容百锂电公司总经理张雷介绍:“目前开发区软环境大为改善,特别是医院和学校的引进,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这里从上到下的迫切发展愿望,企业地址从‘郊区’变成了‘城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见证开发区的崛起和腾飞。”
记者童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