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企业转 盯着项目干——鄂州外出跟班学习干部访谈录之二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4-12 语音:播放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近年来,武汉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度拓展“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项“一事联办”、800项“掌上办”,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

  跟班学习的干部说,做优营商环境这个“第一要素”,武汉市值得学习的经验不少。

  全时接力服务很暖心

  新登记市场主体2940户,同比增长47.52%。近3个月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每月新增市场主体近千家。

  “市场主体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去。”在市政府研究室干部张跃东看来,市场主体选择武汉经开区,与当地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无关系。几个月前,张跃东前往武汉经开区商务城园区跟班学习,对那里“一切围绕企业转”的工作模式深为叹服。

  在商务城园区,共设置6个部门,均直接面对企业。

  “从项目接洽到企业注册期间,招商服务部负责;企业注册至投产期间,规划发展部来对接;正式投产后,服务‘接力棒’再交给经济运行部;其他部门则负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党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等服务。”张跃东认为,这样的机构设置具有明显的项目导向,三部门各管一段,其他部门辅助配合,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条,可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呵护。

  2021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经开区签约,拟在该区建设华中总部、人工智能华中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项目选址阶段,商务城园区负责人带着招商服务部工作人员现场踏勘地块,为企业作决策“打前站”。张跃东介绍,凡遇项目有落户意向,招商服务部会提前拿出3—4套选址方案,并将每套方案的优劣势全部罗列清楚,供企业参考。

  “无需宏大叙事,细微处的服务很暖心,往往更能标注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高度。”张跃东说。

  堵点痛点就是突破点

  眼下,武汉市硚口区丰竹园小区旧改工程正在紧张向前推进。根据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消息,今年计划开工改造350个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民生大事,如何把好事办好,让基层群众满意,其实并不简单。

  “涉及老旧小区土地性质权属不清、各方责任模糊等问题,很多地方在上级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敢动、不会动。”市住建局勘察设计科副科长陈兆鑫说,这是一个全国各地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一边有民生期盼,一边困难当头,是绕道走,还是迎难而上?在武汉市城建局建管(审批)处跟班学习期间,陈兆鑫对武汉干部的担当作为有切身体会。

  2020年、2021年,武汉市城建局研究出台多个文件、优化工作流程,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办理施工许可难、项目建设实施难、消防验收难等问题。

  深层次问题解决后,旧改工程提速前进。去年,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项目419个,完工455个,惠及居民约20.96万户。

  正因为敢试善谋,武汉市城建系统制定了很多创新性举措。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发改、城建、自规、经信、水利、城管、人防等多个部门,繁复的审批程序不仅拖慢了项目建设进度,也影响了地方整体的营商环境。出于利企考虑,武汉市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目前实行的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新规定,极大压缩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限。

  “对鄂州正在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而言,武汉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陈兆鑫直言。

  营商环境不止言“商”

  2021年底,武汉市轨道交通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彻底结束武汉市汉南区不通地铁的历史。

  成立至今,武汉经开区经历了4次托管扩容,从蔡甸区沌阳、沌口两街,到蔡甸区军山街,再到汉南区,经开区版图不断扩大。如果以军山为界,很容易发现东北端与西南端一个像城、一个像乡,交通条件、人文环境、生活便利度等相去甚远。

  “营商环境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拼政策、拼优惠条件,现在则更讲究城市综合环境。”张跃东说,跟班学习期间,他深切感受到武汉正从侧重政务环境向综合环境转变,从侧重企业投资经营环境向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人才生活环境转变。

  着眼于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武汉经开区特别是商务城园区发力追赶:经开外校、育才中学等7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同济国际康复中心、武汉儿童医院西院、武大重离子医学中心、协和西院二期、120急救中心等卫生项目加速推进;车谷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相继启用……

  “人居环境改善了,城市品质提升了,企业投资兴业的意愿跟着水涨船高。”张跃东认为,有了生活条件、社会氛围、文明气质的支撑,客商近悦远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记者 黄朝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